“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管服改革下管制型与服务型对比,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摘 要: 从管制型与服务型的比拟视角对 放管服 改革进行分析,有助于澄清 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和目的要求。以 理念定位 组织布置 方式(工具)选择 为逻辑主线,对管制型和服务型两种形式下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予理论比拟,并运用该比拟框架对地方 放管服 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诊断。研究结论表示清楚:当下 放管服 改革总体效果较好,与建设服务型的目的要求较为一致,但仍存在诸如改革的效率主义取向,重形式轻本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三者不协同等问题,亟须对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 放管服 改革给予理论甄别,明晰 放管服 改革应自觉秉持服
2、务型价值导向。亦即,既要以服务型引领 放管服 改革的进程,促进减权、清权、确权落到实处,事中事后监管得当有力,公共服务能力加速提升,又要以 放管服 改革倒逼服务型建设,突破本身改革的阻力与窘境,着力塑造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市场本位、权利本位的当代管理理念。 本文关键词语: 放管服 改革; 服务型; 管制型; 一、引言 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不断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 各部门取消、下放了40%以上的行政审批项目,商事制度改革深切进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的市场监管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效率大幅提升1。与此同时,地方也涌现出一批 放管服 改革的创新典型,如浙江省 最多跑一次 改革、山东省 一次办妥
3、 改革、吉林省 只跑一次 改革以及湖南省衡阳市 两集中、两整合、两公开 改革等。然而,这些改革成效容易遮蔽某些问题,使人们沉浸于获得成绩的兴奋而忽略对 放管服 改革的反思。改革流于形式、改革动力缺乏、改革互相掣肘等问题仍然存在。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 一些审批和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方式后,有些地方和部门换汤不换药,做起来与原来相比没什么两样 2。有学者指出: 推进以行政审批制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仅仅是破题之举,而非根本之策 3。从现有文献来看,对 放管服 改革的目的反思或改革窘境的应对研究比拟欠缺,仅有的研究总体看具体表现出出表层和零散的特点,如基于政务大数据分享
4、4、 互联网+政务服务 5及第三方评估6对 放管服 改革的途径考虑,以及从国家治理当代化7、地方事权承接8、权利清单制度9、整体性治理10、民众 获得感 11等研究视角对 放管服 改革的讨论。这些研究中尽管也有部分牵涉对 放管服 改革窘境的应对分析,但都没有触及制约 放管服 改革的深层构造问题,即价值导向的定位,是在管制型框架内改进,还是在服务型目的导向下寻求突破。 理念是行动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具体表现出,理念的偏颇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7。价值导向是对 放管服 改革的构成要素、内在构造、功能属性的深层反映,其定位怎样,直接决定 放管服 改革的水平及推进程度。因而,有必要从理论层面对
5、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给予澄清和深度分析,进而为进一步推动 放管服 改革指明方向并提供持久的驱动力。本文主要从管制型与服务型两种形式的角度,对 放管服 改革给予比拟分析,据此澄清人们价值导向方面的模糊认知,厘定 放管服 改革的真实语义与目的要求,以期对推进地方 放管服 改革实践有所裨益。 二、 放管服 改革:管制型与服务型的比拟框架 管制型与服务型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形式。关于二者的内涵区别,学术界已做过较为丰富的讨论,概括来讲,它们的差异不同主要聚焦于: 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究竟是本位还是社会本位?究竟是权利本位还是权利本位? 12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就是要实现 由本位、官本位和计划本位体
6、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和市场本位体制转变;由 无所不为的 向 有限 转变;由传统的行政方式方法为主向当代的以法律、经济方式方法为主、行政方式方法为辅转变;由传统的审批管制型管理形式向公共服务型管理形式转变 13。与管制型相比,服务型 强调行政权运行中的民本性、公平性、介入性、代表性和责任性,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和公民权益的保卫和平衡 强调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基本权利和提升整体社会福祉 14。显然, 放管服 改革的价值导向是服务型而不是管制型。也即, 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 15。正如某项研究所得出的,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与废止, 证照分离 一照一码
7、 等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政策施行等,都必须主动及时地与建设服务型联络在一起,将其作为建设服务型的途径,否则整个 放管服 改革就会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怪圈16。 综上所述,管制型与服务型在施政理念、组织布置、制度设计、方式方式方法等方面具有根本的不同。据此,以 理念定位 组织布置 方式工具选择 为逻辑主线,对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 放管服 改革进行比拟分析。详细的比拟维度和内容为:一是简政放权维度,包括权利本位还是有限的理念定位,权责相悖还是权责一致的组织布置,重放权轻协调还是沟通协作的方式选择;二是放管结合维度,包括 小监管 还是 强监管 的理念定位,一元化监管还是介入式回应性监管的
8、组织布置,运动式还是常态化的监管方式;三是优化服务维度,包括官本位还是公民本位的理念定位,科层式管理还是网络式服务的组织布置, 命令式 还是 菜单式 的服务工具选择,见表1。 表1 两种形式下的 放管服 改革比拟 一简政放权的比拟 简政放权包括 简政 与 放权 两个方面,即系统内的权利转移、取消以及对市场、社会的权利下放,或者形象地讲 就是要通过的减权限权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使权利做减法,给责任做加法,为市场做乘法 17。这便是简政放权的改革目的。管制型与服务型导向下的简政放权改革具有明显的区别。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简政放权必然以 权利本位 为理念并产生 注重权利的删减、忽视
9、责任的减轻;注重权利的下放、轻视权利的协调 的后果。权利本位的本质是坚持行政权的决定地位,的运作紧紧围绕 权利 来开展。以 权利本位 为导向的简政放权,具有明显的发动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数量化效果,但容易使简政放权陷入 权利的内循环和放权的形式化 。地方为了响应 放管服 改革的号召,一方面,会积极地削减各种并不重要的行政权利,即 就虚避实 的做法;另一方面,采取 明减暗增 阳奉阴违 的减权做法,或者混淆 简政 与 放权 的区分,只做权利的减法,不做社会、市场权利的加法。 在部门利益等因素的作用下,一些部门热衷于在系统内下放权利而不是向市场、社会放权,偏离改革的初衷与目的 7。坚持 权
10、利本位 理念,简政放权在组织布置上必然导致权责相悖,即注重权利的削减而忽视相应的责任减轻;在方式选择上导致重放权轻协调,即重视权利下放而忽视权利的协调与配合等问题。前者如 在严格问责的大形势下,一些部门本想进一步简政放权,但由于担忧相应领域出现问题被问责而不敢简与放 7。后者如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与部门职能分割之间的矛盾3。 行政体系是一个有机系统 系统内某一部分的变革必须与其他关联部分协调互动,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18。质言之,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的简政放权改革,会陷入权利组织与部门间互相掣肘的境地。 2.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简政放权必然以 有限 为理念并产生 权利下放与责任配备相一致和权利
11、组织间的沟通协作 的效果。有限是服务型理论的核心范畴,建设服务型必须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干涉和社会管制,转变职能,缩小规模,构建职能有限的。 在服务型中,不能代替市场和社会,是对市场及社会功能缺陷的弥补,职能都是助动式或补位性的 对于那些 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 的事项,应坚决 退位 13。所谓有限,即本身在规模、职能、权利和行为方式上遭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19。它意味着 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利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 20;意味着既要向市场放权,解放生产力,也要向社会放权,解放社会活动21。实现从 权利主体 向 责任主体 的转变,从无限向有限的转变22。实现企业投资项目除了牵涉 两
12、安三重 即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公共利益以外的项目,一律由企业按照法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23。由此,秉持 有限 的理念,简政放权一是在组织布置上:既重视市场与社会组织等主体的事权承接能力的培育,也重视行政问责与简政放权改革之间的衔接,促使责任及时随着相应权利的取消或缩减而变化,贯彻和落实权责一致的法治要求,着力克制和消除简政放权中的权责不一致现象及其带来的改革心理障碍。二是在方式选择上:既注重系统内的权利削减甚至取消,也注重对市场、社会的放权;既重视权利组织与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也重视保存下来的各种权利运行的程序、环节等的删减7。 二放管结合的比拟 放管结合
13、是相对于简政放权而言的,强调不仅要给市场、社会放权,放松准入门槛,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而且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创新监管方式,保障国家权利规范运行5。 放权 不是 不管 ,而是不该管的不要去管,该管的要有效地管起来,即我们常讲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效发挥的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24。要 创新完善监管体系,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使市场活而有序 17。那么,管制型与服务型对放管结合的价值导向具有如何的区别?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放管结合必然以 小监管 为理念,并产生 一元化监管、运动式监管 的后果。 小监管 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与 强审批 相对应的 弱监管 。
14、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国家各级部门将审批作为基本的管理手段,事后监管则作为辅助手段,构成了 强审批、弱监管 的行为形式 25。二是指与 小责任 或 避责 相匹配的 小监管 。一般来讲,事中事后监管越少,承当的监管责任就越少。对热衷于前置审批的管制型来讲,这便是必然的选择。因而,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会坚持 小监管 理念,尽量承当少的监管责任甚至避责。由 小监管 理念自然会延伸出一元化的监管组织布置、运动式的监管方式,即在监管主体构造上坚持 一元化 的监管地位,忽视甚至无视市场、社会、公众的监管介入权。 将市场监管视为单方的责任,至今没有能明确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公民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市场监管中的监
15、管主体地位和应尽的责任 7。面对纷繁复杂的监管事务,管制型既缺少监管动力,也欠缺监管能力,往往以运动式监管收场和回应公众诉求。显然,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的放管结合改革,一方面,容易产生审批与监管、简政与监管的矛盾和冲突,如 商事制度改革孤军深切进入与监管治理滞后之间的客观矛盾 3;另一方面,也会背离甚至扭曲监管的初衷,如 对审批之后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后续监管,往往是一批了事,甚至把审批当作谋取部门利益的手段,尽管在审批中收费,不管实际经营活动能否合法 25。 2.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放管结合必然以 强监管 为理念并产生 介入式回应性、常态化监管 的效果。与管制型的 小监管 理念不同,服
16、务型秉持 强监管 理念。 服务型并非全部取消管制,只是这种管制应是有限度的,受法律严格约束,有固定的范围、程序和明确责任机制的,是为服务而管制,而非为管制而管制 13。 只要调整行政审批行为,重新配置行政职能,确立 弱审批、强监管 的行政形式,才能 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服务型 25。随着简政放权改革的深切进入推进,基于行政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必然发生根本转变,即从注重前置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的监管,为合法经营、安全生产、公众权益、社会公正、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和规范。 的主要定位不是代替市场、代替企业,而是优化市场环境,帮助企业成长;具有的主要功能不是单纯地促进发展,而是要尽可能地保障公平 2
17、6。由 强监管 理念自然会延伸出介入式回应性的监管组织布置、常态化的监管方式。 服务型是根据公众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回应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基本职能,以公众满意为主要标准的当代民主 26。质言之,服务型治理理念下的监管主体不再是唯一的,而是、非组织、社区、公众和私人部门等多元主体介入的合作监管网络,不再是享有唯一无二权利的垄断者13。正 从自上而下的单方面的行政管理向以为主导的协商、对话、合作、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向转变 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方向转变 22。这也正是国际上监管治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回应性监管理论Responsive Regulati
18、on)27之内核。而且, 强监管 理念坚持常态化的监管方式,对牵涉公众健康、财产安全、社会诚信等监管问题常抓不懈,尤其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经营等领域不断出现的危害公民生命权、健康权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等施行严格的监管14,着力营造和保障公平、正义、法治的市场环境。总之,以 服务型 为价值导向的监管改革,必然亦必须秉持 强监管 理念,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开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改革 同时加强信誉监管,加快构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监管的监管共治格局 28。 三优化服务的比拟 优化服务是 放管服 改革的归宿,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7。因此,其价
19、值导向最能具体表现出和检验 放管服 改革的效果。判定优化服务是管制型导向还是服务型导向,关键是看改革中与公民的关系形式,是仆与主的关系,还是主与仆的关系,这是区分两种形式下优化服务改革的根本前提。 1.以 管制型 为价值导向,优化服务必然以 官本位 为理念并产生 科层式管理、 命令式 服务 的后果。 官本位 把能否为官、官职大小作为社会地位的评价标准,一切围绕 个人仕途 做官升官 来开展工作。其典型特征为官贵民轻的行政观念、层级钳制的科层体系、上下垂直的指挥链条。 受传统施政理念的影响,官员大都以社会主宰者自居,将对社会的管理看成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制活动,把升官发财作为衡量个人社会地位和社会价
20、值的核心尺度,内心中很难构成为民服务、服务至上、民主责任等当代民主治理的观念 26。由 官本位 自然延伸出 权利本位 本位 管理本位 的行政观念。在优化服务改革中,假如行政人员不能破除 官本位 的思想束缚,仍然把自个当作人民的主人,高高在上,即便服务再周到、流程再便捷、回应再及时,都有违 放管服 改革的目的与初衷。这种 负向 的优化服务,外表看来是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本质是阻碍了公共服务的推进。 固然经太多轮的审批制度改革,以及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但的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行为仍然是从管理本位出发,为民服务的理念没有真正得到贯彻 24。在详细的组织布置和工具选择上, 官本位 理念下的优化服务改
21、革,尽管也会在改革中采取扩大服务项目、集中服务供应、改善服务态度,如建立 政务超市 阳光大厅 一站式服务 一条龙服务 审批中心 等各种尝试29,但这些尝试都表现出浓烈厚重的 科层制 意识与 泰罗制 的科学管理色彩30。就是讲,这些改革创新都是以和官员为中心的,是其居高临下、一厢情愿似的服务施舍,并非真正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因此,优化服务的实践往往不可持续,甚至适得其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升级, 一站式 行政审批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并陷入窘境 31。为了维持科层等级的制度布置, 政务超市 往往异化成新的机构,并且是没有自主服务权限的机构,仅具有类似 收发室 功能,机构进一步膨胀,行政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