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温州式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论文.docx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温州式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温州式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温州式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论文 从 2018 年 4 月起, 江南皮革、 三旗集团、 浙江信泰这 3 家温州知名企业负责人相继背债潜逃,民间借贷危机引发温州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借款人无法履行合约、 中小企业倒闭潮、 老板 跑路 等一系列经济乱象引起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 自 2018 年下半年以来, 民企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出走国外之事不只发生在温州地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 江苏扬州及广东省部分地市也时常发生. 此后, 专门就温州问题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救助中小企业的政策和详细措施.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典范的 温州形式 过时了吗? 温州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经济体
2、制改革后迅速崛起, 绝对离不开该地发达的民间借贷体系的支持, 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主渠道的民间信贷市场究竟怎么了? 又缘何动乱不安?在全国多个地区几乎同时爆发的 中小企业信贷危机 是偶尔发生的吗? 显然, 在我们国家民营中小企业持续经营较为困难的严峻现实背景下,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上述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为当下温州地区金融改革试验的有序进行提供理论根据, 还能为中国其他地区民间金融的治理与转型提供可能的线索. 接下来,拟从温州形式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 温州式金融危机生成的外在环境以及金融危机构成经过等方面对温州个案进行初步考察, 并试着对上述疑问作出解答; 然后, 阐释民
3、间金融有效运行的私人治理机制, 并通过找寻民间金融发生危机的若干条件来辨识温州式金融危机构成的一般机理及经过; 基于中国当下过度金融管制政策之视角解读温州式金融危机构成的现实逻辑, 并分析该政策造成的一系列扭曲效应; 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对温州个案的初步考察. 1. 温州形式与非正规金融发展. 早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 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便以家庭工业与专业化市场的方式率先发展工商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电器、 服装、 皮革、 汽摩配、 阀门、 印刷、 眼镜、 打火机等行业开场兴起, 该地区最终构成了 小商品、大市场 的发展格局和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 于是, 该地
4、区开场被媒体誉为 中国低压电器之都 、 中国鞋都 、 中国纽扣之都 、 中国汽摩配之都 , 温州也因而从穷乡僻壤崛起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活泼踊跃和最发达的地区, 并以 温州形式 驰名天下. 不容置疑, 温州形式 是非常成功的, 确实获得了卓越的经济成就, 该地区不仅培育了十几万家民营中小企业, 还创造了无数优秀的品牌, 温州商人及其生意也最终走向了全世界. 事实上, 不管从哪项经济指标来看,该地区都名列前茅. 如根据中国经济网对全国300 多个地级市相对富有程度的排名 , 温州市连续 3 次位居全国前 10 名. 总之, 温州地区不管是作为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典范, 还是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沿
5、海发达地区, 都倍受媒体和观察家的热捧和关注. 既然温州形式最大的特色在于聚集了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那么这些企业是怎样获得发展资金的? 众所周知, 国有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 往往要求中小企业提供足额抵押和披露充分的内部信息,然而对于成长中的温州中小企业而言, 这两条限制往往难以知足, 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抵押品, 财务信息也不健全1. 在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情况下, 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市场. 因而, 提及温州形式, 就不能不管及该地区发达而倍受争议的民间融资, 甚至能够讲没有该地独特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就不会催生出一个
6、温州形式. 事实上,像温州一样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高度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在经济体制改革后迅速崛起,离不开该地区发达的民间金融活动及组织的助推. 民间金融又叫非正规金融, 是指那些不受官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且不用纳税的非正式融资制度及金融组织2. 尽管公布的 (中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 之第 28 条明确规定 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 不得经营金融业务 , 即严禁私人或企业介入或成立各类非正规金融活动及组织, 但该文件似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由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难以知足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另一方面在信贷需求与逐利动机的双重鼓励下, 温州地区还是内生出了各类非正规金融组织,
7、 如合会、 农村基金会、钱背、 私人钱庄等, 并且各类民间金融组织似乎都如火如荼3. 尽管各级监管部门及地方公安部门屡次对民间借贷施行打压、 取缔, 但各类非正规金融活动非但没有因权利当局的严禁而消亡,反而还大面积衍生, 甚至有普遍蔓延之势, 大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之态, 并且越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 其非正规金融活动就越普遍. 已有的经历体验研究还发现, 温州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温州每年 的增长中约有三成是由民间金融资本直接拉动的, 而正规金融对该地经济增长却没有显著性影响4-5. 据 中国 人 民银行温州 支 行的 报告 ,截止到 2018 年 7
8、 月底, 温州地区民间资本规模高达 1 100 亿元, 占温州市正规银行机构贷款余额的 20%, 约占全国民间借贷总额的六成, 约有89%的家庭或个人介入了民间借贷, 有 59.67%的企业介入了民间借贷, 华而不实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 35%, 用于房地产投资的占 20%, 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 40%, 即民间拆借资金高达 440 亿元. 显然, 民间借贷活动已成为该地区投融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分析表示清楚, 温州形式的成功流行离不开自生自发的非正规金融组织供应海量资金的支撑, 而私人投资者也正是通过民间投融资活动来共享温州经济增长的成果. 2. 温州式金融危机生成的外在
9、经济环境. 近几十年以来, 内生于温州民营经济中的民间金融活动并没有在大范围内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那么当下温州金融危机究竟是在如何的外部环境下构成的, 或者讲究竟是如何的经济社会格局和态势孕生了温州式金融危机? 第一, 新 (劳动合同法 的施行明显增加了温州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而挤压了企业利润. 为保卫劳工合法权益, 从 2008 年 1 月1 日起开场施行 (中华人民共 和国 劳动 合 同法 . 由于温州地区有 14 万家民营中小企业从事出口贸易加工业, 其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新 (劳动合同法 的施行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这些企业的用工成本. 大量针对温州中小企业主的
10、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 人民币持续升值不断缩减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 近年来,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 2005 年 7 月汇率体制改革伊始时的 8.276 5 飙 升 至 2018 年 12 月 6 日 的6.341 2, 累计升值 23.4%, 而绝大多数 外向 型民营中小企业从事实业生产的利润率不超过 10%,一般为 3%5%. 在这种情况下, 大多数企业逐步从出口加工生产转向非实体产业, 尤其是在房价持续走高的现实背景下, 从事房地产投资的收益明显高于实业生产. 再加上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严重过剩、 产品缺乏创新、 国外需求持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促使资
11、产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动,于是, 不少温州民企老板开场从实业生产转向房地产投资、 商品炒作等虚拟经济. 第三, 近期几年央行连续施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致使非正规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 造成地方产业空心化, 积累了大量风险. 自 2008 年下半年以来央行持续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 1 年期基准利率自 2008 年 12 月 23 日以来经过 5 次连续上调, 已从 5.31%升至 6.56%(截止到 2018 年 7 月 7 日); 与此同时, 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也连续上调了十屡次. 在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普遍收缩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加严峻, 温州民营中小
12、企业借款成本持续走高, 进而促使中小企业转向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 结果造成民间借贷利率大幅上扬. 最后, 再加上 2018 年从到地方都加强了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 各地纷纷出台限购令, 使本来应该流向房地产的投机性游资回流至民间信贷市场, 于是, 民间借贷市场异常火爆的局面就不可避免. 大量针对温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资料也表示清楚, 正是在调控房价、 施行限购政策的背景下,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尤为繁荣, 大量资金从各种渠道流入市场, 民间借贷年利率被炒至 180%. 甚至一部分投机者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再转贷给民间中介、 小额贷款公司、 担保公司等非正规金融机构, 后者再以非常高的利息贷给中小
13、企业主. 3. 温州式金融危机的爆发. 然而, 当太多的投机性资本聚集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时往往会增大整个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 不幸的是, 自 2018 年 4 月份以来一大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民企一把手 跑路 和自杀的现象逐日增加, 企业倒闭潮似乎也越演越烈. 统计资料显示, 自2018 年 3 月至 10 月底, 温州已有 90 多家企业出现老板失踪、 公司倒闭、 员工集体讨薪事件, 仅9 月份以来就高达 26 起. 更为严重的是, 民企借贷危机开场从微型企业向行业龙头大中型企业蔓延, 甚至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出现了信贷危机. 比方, 据媒体报导, 温州眼镜行业
14、龙头-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 9 月 21 日失踪, 胡福林累计欠款 20 亿, 华而不实仅民间高息借贷就高达 12亿, 月支付利息超过 2 500 万元; 再如, 温州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也于 9 月份逃往国外, 温州百乐家电负责人郑珠菊携款潜逃后被警方追捕归案.仅 9 月 25 日一天, 就有 9 个温州民企老板携款潜逃.事实上, 自 2018 年下半年以来, 民营企业主因资金链断裂而出走国外之事不只发生在温州地区, 在浙江省其他民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江苏省苏南地区 (如扬州市)、福建省南平地区以及广东省部分地区也多有发生. 针对越演越烈的温州式金融危机, 上至领
15、导人, 下到各级地方纷纷采取各种措施 救市 , 甚至还有不少专家呼吁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来救助信贷危机中的广大中小企业. 譬如,于 2018 年 10 月中旬出台了针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减税政策; 浙江省及温州市也制定了防备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政策措施, 并专门成立工作组来详细落实专项应急资金分配、民企融资协调、 企业帮扶、 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二、 从民间金融私人治理机制到温州式金融危机. 显然, 上述外在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在短期内急剧转变仅为温州式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还需进一步探寻诱使温州式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由于金融危机能否真实发生还取决于其他条件. 事实上
16、, 一直在地下默默发展的民间融资之所以长期屡禁不止, 并逐步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恰恰是由于民间金融能够低成本地解决信息问题, 并能有效地控制私人借贷经过中的信誉风险. 因而, 只要厘清了民间金融的治理机制, 才有可能解释清楚温州式金融危机构成的内在原因. 1. 民间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及其特征 首先, 基于血缘、 地缘和业缘关系的非正规借贷活动多发生于传统静态社会里, 并且绝大多数私人借贷活动仅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一团体内,多发生在对相互知根知底的亲戚朋友、 邻居以及上下游合作企业之间, 互相的信任是非常牢靠的,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6. 换言之, 在一个 抬头不见低头见 的社
17、区或团体内, 介入者们通过言语频繁交换着圈子里的重要信息, 并且信息往往以极快的速度在小团体内传播7. 由于私人放款者与借款者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或从事着同一类行业, 经过长期频繁接触已建立牢靠的信任关系, 并将这种私人间的信任内化于详细行动中, 进而保障了借款合约的自我履行. 其次, 发生于同一个社群内的非正规金融活动还因借贷双方在其他方面发生的广泛社会联络而使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下降. 其实, 介入民间借贷的个人及企业除了在人缘、 血缘、 地缘与业缘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络外, 还发生着各种业务的往来, 这就进一步使放款者对借款人的信誉、收入、 贷款用处等信息具有更广泛的搜集渠道. 比方, 民间
18、私人放款者多为生产资料的供给商或小商品的经销商或批发商, 有时机频繁地接触借款人, 这就能有效降低监督成本与合约执行成本. 经济社会学的新近研究也表示清楚, 若考虑到借贷双方金融交易的社会嵌入性, 则借款者更有动力去履行合约8. 另外, 由于借贷双方并不是进行一次性买卖, 而是长期、 重复性地交易, 甚至是无限期博弈, 对借款者来讲, 经过成本收益的算计,遵守合约为其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一次性违约带来的收益, 因而, 遵守合约就成了理性选择. 第三, 在正规金融市场上不能充当抵押品的资产往往可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充当合格抵押物,如机器租赁权抵押、 将来服务抵押、 产品抵押、工厂抵押等, 这类物品的处
19、置成本较高, 一般不被正规金融部门认可. 但民间放贷者在处置这类特殊抵押品上具有非常低的成本, 他们大都认可这类非正式抵押物. 而且, 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还存在一种隐性担保机制, 即借贷双方除了存在信誉联络外, 还处在一定的社会联络或社会关系中9, 而这种社会关系可润滑民间借贷的不畅, 间接地起到抵押品的作用, 进而使信贷交易按已达成的协议履行, 即社会资本可作为隐性担保品10. 事实上, 中国当下社会并不是当代契约社会或信誉社会而是基于人缘、 血缘、 地缘和业缘的乡土社会, 社会关系也就成了人们可资利用的重要手段11, 而广泛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借贷正是利用了这种社会关系才得以生存、 发
20、展, 并依靠这种隐性的担保机制保持着私人借贷的高归还率. 最后, 现代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对借款者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中国社会历来就把 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 、 父债子还 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 按时还贷不仅仅是应该的, 而且与其家庭及家族道德的维系息息相关, 乡土社会里的借款人不仅仅是 理性人 , 还是一个处在人情与血缘关系网络中的 社会人 , 其日常行为已被视成人格或品质的表征, 并最终内化为社会对个人的评价. 这表示清楚, 借款人违背伦理规范的道德成本极高,一旦违约不仅极容易被发现, 还会使其全家戴上 品德败坏 的帽子, 无法继续生存. 事实上, 经过长期的博弈, 遵守借贷合约已成为社
21、区成员的共同认识, 并成为一种不成文的乡规民约, 进而内化到每一个公民的道德信念中. 这就解释了为何民间借贷具有如此低的违约率. 除此之外, 已有的研究还表示清楚, 非正规金融是一种经营形式非常灵敏的制度布置, 具有非常低的运作成本, 之所以能够在温州地区广泛生存并发展, 是由于非正规金融本身具有独特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而能有效地降低私人借贷合约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12. 进言之 , 该机制还具有以 下几 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该制度布置能强有力地约束借款者信守借贷承诺, 并按时还本付息; 二是该制度布置能有效地鼓励资金充裕者积极供应信贷资金; 三是这种治理机制既不依靠国家合法暴力来施行, 也不依靠
22、其他的第三方强迫参与施行, 但却能有效地保障私人信贷合约的执行13,或者讲该机制具有自我施行的特性; 最后, 该制度布置还能节约交易费用, 并克制信息不对称问题14. 2. 在什么条件下 民间金融的私人 治理机制会 失灵 进而引发金融危机但上述推论是有前提的, 即借贷双方的交易地域边界仅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某一团体内, 并且社区成员的人口流动性较小 (即不存在频繁人口流出或人口流入). 而一旦信贷活动的范围超出有效信任边界, 民间借贷的信任半径会迅速缩减,即当信贷交易扩展到陌生人的范围, 交易双方的信任感就会下降. 譬如, 从封闭型的乡土社区进入陌生人社会, 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就可能会 失灵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