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1950年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社会语言学论文.docx
《1750-1950年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社会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50-1950年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社会语言学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750-1950年北京话指示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社会语言学论文在汉语代词发展史上,指示代词的变化发展是最为深入的。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再到近代汉语,指示代词系统的发展变化用 脱胎换骨 一词来描写并不显得夸大,倒是恰如其分的。就是在近代汉语中,指示代词系统的发展演变、指示代词个体的此消彼长,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是在清代的数百年中,指示代词的发展演变仍然是特别明显的。关于指示代词所涵盖的范围、所包含的对象,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讨论,由于我们觉得,讨论一种现象,还得骛求赅广,将一些边缘的有争议的个体纳入讨论范围利大于弊,假如追求普遍认可,就怕有些个体永远进入不了我们的视野,久而
2、久之,这些个体就会成为三不管地带,成为研究的盲区,这种情况在学术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远的不讲,在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史上就曾发生过。因而,我们这里将具体表现出指示代词范围的最大化。综合各家意见,我们将汉语指示代词分为近指代词、远指代词、兼指代词、旁指代词、统指代词、逐指代词、隐指泛指代词七大类。基于18世纪中叶出现的(红楼梦(前80回)(下简称(红)、19世纪中叶出现的(儿女英雄传(下简称(儿)以及20世纪中叶出现的(正红旗下(下简称(正)是学界公认的典型的北京话代表作品,我们试以此三部文献中指示代词个体的此消彼长及指示代词系统的发展变化作为根据,来初步厘清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指示
3、代词的发展演变轨迹。 一、近指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 1950) 近指代词是一种指示或标识在时间、空间或心理上距离较近的人或事物的指示代词。汉语近指代词系统自古及今发生了极为深入的变化:上古汉语近指代词系统主要由 之、兹、斯、是、时、此 等成员构成;到了中古汉语中,产生了 这、遮、者、只 等近指代词,并且出现了 这个、这里、这般、这样 等复音近指代词;到了近代汉语中, 这、遮、者、只 等形式逐步统一为 这 这种形式,中古汉语中出现的复音近指代词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还产生了 这会子、这咱(早)晚、这等、这么、这么些、这么着 等新的复音近指代词。 (红中的近指代词系统主要有 这、这个、这里、这
4、么样、这样儿、这样、这样个、这般、这么、这们、这等、这等样、这么着、这们着、这会子、这会、这早晚、这时候、这时、这起、这些个 等21个成员,基本反映了18世纪中叶北京话近指代词系统的基本相貌。 到了一百年之后的(儿中,近指代词系统主要有 这、这个、这里、这么样、这样、这样个、这般、这么、这等、这等样、这么着、这会子、这早晚、这时候、这起、这起子、这些个 等17个成员,除了 这起子 是这个时点新出现的近指代词外,其他均传承自(红时代,就总量而言有所减少,(红中的部分近指代词如 这样儿 、 这们 、 这们着 、 这会 等已经消失了。 再到了一百年后的(正中,近指代词系统大幅瘦身,只要 这、这个、这
5、里、这么样、这样、这么、这会、这时候、这会儿 等9个成员,华而不实前8个由(儿时代传承而来, 这会儿 是这个时点新产生的一个近指代词。至于(儿中还在使用的 这样个、这般、这等、这等样、这会子、这早晚、这起子 等近指代词,显然已经难见踪影了。 从(红到(儿再到(正所有近指代词的此消彼长情况详见表1: 固然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近指代词系统的发展变化是极为显著的,但是就每个近指代词个体而言,其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所发生的变化却千差万别,有些略有起伏,有些则波诡云谲。前者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加以展开了,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后者。首先值得讲道的是 这样 。 (红中 这样 共有21例,占其全部近指代词用例的8.2%,用例
6、数量位列(红21个近指代词的第位,是(红常用的近指代词之一。在句法功能上, 这样 主要作状语(151例)、宾语(112例)和定语(9例),可以作谓语(51例),偶然可以作补语(11例)和主语(2例)。其语法作用一是指别,二是称代。指别主要是用于分别程度、方式和性状等的差异;称代则主要用于指称情态、行为、状况等。 这样 在(红中的这些句法功能和语法作用特点一直延续到(儿时代、(正时代,直至现代汉语中。 但是,有一点需要讲明的是,(红中所有的 这样 在语用上都用于回指,没有一例用于后指。而且有近10%的用例中, 这样 之前均有作为回指标志的连词 既 。如: (1)香菱听了,笑道: 既这样,好姑娘,
7、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红第8回) (2)我由于听你讲的有理,我想你们既这样讲,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讲,将来渐渐的都不理我了,我所以想着自个悲伤。(红第57回)发展到(儿时代,固然 这样 仍然主要用于回指,但还是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用法:用于后指,这在(红时代是未曾出现过的,共有例。如: (3)那褚家娘子低头想了一想,笑道: 这样罢,老爷要得合我父亲讲到一处,却也有个法儿,只是屈尊老爷些。 老爷忙问: 如何? (儿第1回)(4)他低着头掐指寻纹算了半日,口里还呐呐的念道: 这日不妥,那日欠佳。 突然抬头向大家道: 这样罢,这个日子我们竟定在出榜这天罢。 (儿第35回)例
8、(3)、(4)中的 这样 均称代后面讲的内容。发展到(正时代, 这样 又有了新用法,新出现了两个回指标记 连(这样) 、 (这样)一来 ,后者还实现了回指标志的后移,如: (5)这样一来,明知自个没有学问的牛牧师,突然变成有学问的人了。(正) (6)连这样,管家可是还没有替他通禀一声的表示。(正)(红中有1例作 既连这样 ,例(6)盖由此演化而来。例(5)的 这样一来 成为现代汉语中最为常见的句法格式。其次值得讲道的是 这般 和 这等 。 这般 大约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 般 本来是个量词,进入复合词后变为词素,量词的语法特点也就消失了,因而 这般 后能够跟助词 的 。 这般 最初可能主要用于指
9、别性状,宋代以后,既用于指别,又用于称代。(红中 这般 共有73例,占其全部近指代词用例的1.6%,用例数量位列(红21个近指代词的第7位,也是(红常用的近指代词之一。在句法功能上, 这般 主要作状语(22例)、定语(20例)、宾语(17例)和谓语(11例),还能够在复句中单独充当分句;不过, 这般 充当分句时,要么同 如此 连用,要么采取重叠形式。其语法作用一是指别,二是称代。指别主要是用于分别程度、方式等的差异,称代则主要用于指称情态、行为、状况等。试举几例: (7)后面宝钗黛玉随着,见凤姐儿这般,都拍手笑道: 亏这一阵风来,把个老婆子撮了去了。 (红第20回) (8)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
10、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红第3回) (9)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讲时气所感,热汗被风扑了。(红第57回)发展到(儿时代, 这般 的用例大幅减少,用法也大大简化,只充当定语(15例)和状语(9例),本来作宾语、谓语,甚至在复句中充当分句等句法功能都消失了。就语法作用而言,(儿中的 这般 已经不见称代的用例,所有用例均表指别,指别动作的方式、事物的性状以及性状的程度等差异。可见, 这般 发展到(儿时代已显颓势。试举几例: (10)我看姐姐这等细条条的个身子,这等娇娜娜的个样子容貌儿,况又是官宦人家的千金,怎生有这般的本领?(儿第8 回)(11)难道他果的看得他那个老玉那般重,
11、看得他这个一官这般轻,无端的就肯叫他到乌里雅苏台给老玉保镖去不成?(儿第0 回)到了(正中已经见不到近指代词 这般 的用例了。在老舍的(龙须沟和(茶馆等文本中也仍然见不到 这般 的用例,可见在(儿时代近指代词 这般 已经在白话中消失了。 这等 的消亡经过固然与 这般 有别,但最后的结局是一样的。 这等 是很晚产生的一个近指代词,冯春田从其调查所得的用例推断其大致产生于元代。(红中 这等 共有33例,用例数量位列(红21个近指代词的第8位,也是(红较为常见的近指代词之一。在句法功能上, 这等 主要作状语(20例)和定语(11例),偶然也作宾语(1例),甚至还能够在复句中单独充当分句(1例)。其语
12、法作用一是指别,二是称代。指别主要是用于分别程度、方式和性状等的差异,称代则只用于指称状况。试举几例: (12)赖大妈妈见贾母尚这等高兴,也少不得来凑趣儿,领着些嬷嬷们也来敬酒。(红第回)(13)薛蟠忙止住不语,便讲: 既是这等,这门亲事定要做的。 (红第66回)(1)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 宋太祖灭南唐 之意、 卧榻之侧岂容别人酣睡 之心。(红第79回)发展到(儿时代,近指代词 这等 的用例竟然大幅度增加,(儿中 这等 共有 528 个用例,占其全部近指代词用例的6.62%,位列(儿17个近指代词的第3位,仅次于 这 和 这个 ,是(儿最为常用的近指代词之一。在句法功
13、能上, 这等 也有所扩展,除了大多用作状语(310例)和定语(205例)外,可以用作宾语(9例)、主语(2例)和谓语(1例),或者在复句中单独充当分句(1例)。但凡作状语、定语的全部用于指别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但凡用作宾语、主语、谓语或单独作分句的,全部用于称代某种状况。试举几例: (15)(安公子)转了一会,想了想: 这等不是道理,等我静一静儿罢。 (儿第 回)(16)况且在大路上大店里,大约也没有这样的笨贼来做这等的笨事。(儿第5 回)(17)若论安公子方才这番话,所虑也不为无理;只是我们作女孩的,被人这等当面拒绝,难消受些。(儿第10 回) 这等 的发展轨迹与 这般 可是大相异趣: 这般
14、是一路走低,直至消亡,这似乎比拟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根据 这等 在(儿中的表现,它应该处在使用频率的上升通道中,不断走强是它的结局,然而结局却出人意料。 在一百年后的(正中已见不到1例 这等 的用例,在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文本中也没有 这等 的用例。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近指代词 这等 就已经在白话中消亡了。 二、远指代词的历时嬗变(1750 1950) 远指代词是一种指示或标识在时间、空间或心理上距离较远的人或事物的指示代词。同近指代词一样,汉语远指代词系统自古及今也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上古汉语远指代词系统主要由 其、彼、匪、夫 等成员构成;到了中古汉语中,出现了远指代词 那 ,并且
15、产生了 那个、那里、那边 等复音远指代词;到了近代汉语中,又出现了 那般、那样、那会儿、那会子、那厢、那们、那的、那么、那么着、兀那 等新的复音远指代词。 (红中的远指代词系统主要有 那、那么、那样、那么样、那般、那等、那壁厢、那厢、那时、那时候、那时节、那里 等12个成员,基本反映了18世纪中叶北京话远指代词系统的基本相貌。到了一百年之后的(儿中,远指代词系统主要有 那、那么、那样、那般、那等、那厢、那时、那时候、那时节、那里 等10个成员,均传承自(红时代。就总量而言有所减少,(红中的个别远指代词如 那壁厢 等在当时的北京话白话中已经消失了。 再到了一百年后的(正中,远指代词系统主要有 那
16、、那么、那样、那时、那时候、那里 等6个成员,均传承自(儿时代。就总量而言进一步减少,(儿中部分远指代词如 那般、那等、那厢、那时节 等,显然在白话中已经难见踪影了。 从(红到(儿再到(正,所有远指代词的此消彼长情况详见表2: 远指代词的情况,相对于近指代词而言,情形要略显简单一些,无论是数量还是句法语义特点,均显得单纯一些。固然就远指代词系统而言,其发展变化是比拟显著的,值得描写,但就个体而言,似乎值得讲道的就不多了。这里我们只讲讲 那么 。 那么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 那麽 那们 那每 等多种书写形式。江蓝生以为,词尾 们 与 么 都来源于等类、色样义的 物 。吕叔湘以为: 那麽 那们 等是
17、元明时期出现的远指代词,至于讲 那么 则出现得更晚, 这么、那么的大量出现是从(红楼梦时代起 。 (红中 那么 仅有11例,可见在(红时代 那么 还远不是常用的远指代词。在句法功能上,主要作状语(10例),偶然也作主语(1例)。在语法作用上,既可用于指别,可以用于称代。 那么 用于指别时,多用于区别程度、方式等的差异;用于称代时只指称代状况。如: (1)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红第29回) (2)依我劝,你正经下个气,陪个不是,大家还是照常一样,这么也好,那么也好。(红第29回)发展到(儿时期, 那么 的用例数量明显增加,(儿中的 那么 有72个用例,属于比拟常用的远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