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比较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比较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中的意象比较,比较文学论文毫无疑问,对处于不同时空之下的作家在 意象 的创作上存在着共通性、可比性与差异性,而 意象 研究在文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意象 image 作为一个术语,人们在解读上存在着差异。然而,无论是中国古代文论还是西方当代阐释,似乎都有这样的认识: 意象是作家主观之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的产物,具有复杂性、多义性和时代性。对于李商隐和卡夫卡这样的东西大家而言,固然地域和时空悬殊,但是却在意象的创作上存在着某种契合。梳理清楚二者意象的特色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络,对于我们深层次的理解与解读其作品的主题意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李商隐密集的意象系统 李商隐诗
2、歌中的意象是密集与丰富的,从内容范畴可划分两类: 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 所谓实体性意象是指诗人自个或前人通过感官感悟并选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本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历体验加上一定的想象虚拟出的事物。实体性意象一般都是诗人构象的主体,李商隐也不例外。有学者对其全部诗歌意象进行统计考察以为 李商隐 603 首诗用意象为7957 个 所有意象统计均不包含诗歌题目中的意象 ,华而不实实体性意象为7579 个,占整个诗歌意象总数的 95%.在这 7579 个实体性意象中,属于客观自然范畴的为 3533 个; 社会历史范畴的为 4046 个。 李商隐在他六百多首诗歌用了三百
3、多个虚拟意象,占他诗歌意象总量的近百分之五,这个比重看似不大,其实还是不小的。这些虚拟意象大致分包括: 人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然而他的这些意象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融合着自个的情感蕴藉和艺术的技巧,有着独特的组合特色。详细表现为: 并列式意象组合、叠加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交织式意象组合。对于古典诗歌而言,袁行霈站在中西文论的角度,对诗歌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做过精到细致的分析。诗歌的多义性必然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 意象 的多义性,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人们对(锦瑟的解读。自李诗问世以来,由诗人主体独特的语境营造而成的作品,与解人客体互相撞击汇合而成
4、的一组矛盾,终于衍化成中国诗史上一段难分难解的公案。它的出现给李商隐诗的成功解读带来不可抗拒的困难。(锦瑟能够视为这个切口中的一个点,时人前贤对此诗内涵的隐秘性已有共鸣,它的历史积淀是极其深切厚重的。按周建国一书所述,小讲之一,小讲的故事非常简单: 土地测量员 K 深夜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城堡近在咫尺,可是无论他如何努力,也无法进入城堡。他在城堡附近的村子里转悠了一辈子,在生命弥留之际,有人告诉他,讲: 固然不能给予你在村中的合法寓居权,但是考虑到某些其他情况,准许你在村里寓居和工作。 城堡 这一意象的寓意是什么,长期以来评论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华而不实最有代表和最有影响的是卡夫卡的朋友马克
5、斯 布洛德的观点,他将卡夫卡的作品看作是宗教式的神谕。他以为,城堡就是 上帝恩宠的象征 .同样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布洛德看到了(城堡与犹太民族的隐秘而又深入的关系。 布洛德为卡夫卡加上了灵光, 他不停地加重色彩,把我们的作家突出为一位当代救世者和殉道者 .他把 卡夫卡的形象当做一块神匾看待。他将卡夫卡与托尔斯泰并列,并颂扬他是一位指路人,他所指的道路通向人间的犹太国,也就是弥赛亚所许诺的圣地 .也有人将卡夫卡看作是当今社会里的预言家, 卡夫卡显然击中了他的时代,也击中了我们的时代,就像灵魂的地震一样,被他袭击到的人就会认识到什么是恐惧。 还有人将卡夫卡视为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 学讲
6、的病案例证,以为卡夫卡存在恋母仇父情结。有人干脆讲,城堡就是卡夫卡时代奥匈帝国的代表; 而实证主义者则以为,城堡就是卡夫卡父亲的出身地沃塞克,卡夫卡写(城堡就是克制自个和父亲不愉快的经历体验。 这部小讲在表现了 父子冲突 的同时,还着重表现了父子之间的共存和联络。人们面对父亲的权威,经常陷入两难境地: 既想冲破束缚,又不得不乞求帮助; 既恐惧,又依靠; 既憎恶,又尊敬爱戴。还有人以为,(城堡是一则关于当代人生存状况的寓言。社会学者以为,(城堡以独特地、愈加启人惊醒的方式 表现了晚期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物化和非人化现象 . 艺术家以为,小讲表现的是艺术理想与艺术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7、残雪,在这位独立特行的女作家的笔下,城堡是什么呢? 它 似乎是一种虚无,一个抽象的所在,一个幻影,谁也讲不清它是什么。奇怪的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并且主宰着村子里的一切日常生活,在村里的每一个人身上具体表现出出它那纯粹的、不可逆转的意志。 也许这种种的解读还会继续,从其他的学科和视角的解读正讲明卡夫卡(城堡意象的多义性,复杂性,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在解读时新意百出。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商隐的(锦瑟是在多个意象系统的整体关心照顾下,蕴涵着作者的情思,而卡夫卡的(城堡却在单个的意象中透射着多重含义。文学是 文学 ,文学创作总是与作家的人生经历体验、文化传统、创作个性、创作心理、以及以作家独特的形式和风
8、格密不可分。除了作家天才的灵感,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情感之外,更重的是社会的认识和自我经历的体味,以及这种经历和体味的外化和表现。我们要愈加深层次的理解他们的创作,对他们人生境遇的解读似乎是永远绕不过的话题。 三、李商隐作品意象复杂性探究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其极富个性的诗歌创作开拓了唐诗的新境界,也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 李商隐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回到故土服丧,固然是在故土,实际上却不如外来的逃荒者。李家从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的病故,所以家庭的希望就势必会寄托在李商隐的身上,家庭中道衰败,在少年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构成了他易于感伤
9、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 悬头苦学 坚韧固执的追求精神。 然而天性孱弱,加上少年丧父,他过的是如何的生活呢? 不幸和残酷的人生经历给一个孩子心里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外在的社会政治和环境是李商隐孤单,敏感性格构成的重要原因。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遭到赏识,应该是一展宏图的时刻,可是命运的不幸又一次降到他的头上,李商隐这个孱弱的文人又卷入到了争之中,使得他在 里外不是人的 尴尬境遇中度过了自个的一生。人生的不幸又加上了不幸的时代,他生活在中晚唐,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战争连年,人民痛苦不堪,盛唐的兴盛境况一去不复返,不免在文人心中留下失落和伤感。同时这也与唐代文人喜欢谈fo论道与
10、中华民族的悲剧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中的悲剧意识和屈原、宋玉、司马迁、杜甫、李贺等人的身上所负载的悲剧传统对李商隐都产生深入的影响,十分是离李商隐较近的中唐早逝悲剧诗人李贺,对其影响更为深入。 李商隐一生的坎坷遭际,使其诗注入了更为复杂的情感,着重表现处于重重压抑之下难以舒展的情怀和充满矛盾的思想。在诗的内容情志方面,他突出表现自个思想的迷惘、心灵的伤痛,呈现出深沉哀婉的境界。在艺术创作方面,他则追求隐蔽,着意隐藏自个的意图,委婉地表示出内容情志。诗人的代表作(锦瑟中有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句,华而不实 托 字指托物言志、寓言假物。 托 字道出了李商隐诗歌笔触深婉弯曲复杂的美学特征。诗人并不直
11、言自个的迷惘和伤痛,而是通过对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描绘叙述,迂回弯曲复杂地展露情思。将情感含蕴于形象之中,却不作任何主观讲明,只给读者提供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形象,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品味含蕴在形象之中的 韵外之致 .即在读者和诗歌形象之间造成一种距离,不同读者基于本身阅历和经历体验对形象有不同解读,这便产生了委婉弯曲复杂的美感效应。 著名学者叶嘉莹给李商隐做了这样的评价: 义山的诗具有一种十分炫人的异彩。从内在意蕴方面而言,思致的深曲,感情的沉厚,感觉的敏锐,观察的细微等足以使人移情而心折; 而聪外在的词藻方面而言,用字的瑰丽,笔法的沉郁,色泽的艳丽,情调的迷离则足以使人目眩魂离。 四、卡
12、夫卡写作意象复杂性的根本源头解读 天才似乎是孤单的,也许正是这份孤单才使得他们多了对社会的考虑和人生的领悟。弗兰茨 卡夫卡 1883 - 1924 ,奥地利小讲家,西方当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在四十一年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对世俗的生活无所欲求。尽管家庭条件优越,个人才华出众,但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对自个缺乏自信。他性格孱弱、敏感、害怕,遇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经常无端的产生失败感、负罪感和内疚感。 在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中,他经常显得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对于别人,甚至包括对自个的亲人,他都是一种天生的畏惧感,他经常相信自个没
13、有任何能力,怀疑自个学习成绩不好通不过考试。他觉得自个身体过于瘦小孱弱,由此他对于体育锻炼不敢问津。在婚姻问题上,他在内心特别的向往,行动上却一再逃避,三次订婚又三次毁约,最终孑然一生,走完人生旅程。他视文学创作为自个的生命,为了写作甚至不惜牺牲爱情,但在生命最后一课,他却吩咐他的好友在他死后把它全部的创作,也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通通付之一炬,在这一系列反常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复杂和矛盾的心灵。 首先,从大的社会背景而言,19 世纪中后期到 20 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相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此时,科学对人类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很多,它改变着人
14、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在新的经济构造中,人的自由度反而降低,异化的程度则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章之中。在父亲的强大的世界中,卡夫卡也在作着对抗,但这对抗是矛盾的、痛苦的,他仇视着父亲,但他又爱着父亲。为此,他一生都试图与父亲和解与沟通。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卡夫卡与世界不适应的境况,写作才是他的最后的和唯一的归宿。 结 语 通过平行比拟,发现二者存在众多的类似性。他们个体敏感的心灵和人格构造类似;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取向类似; 并且写作目的和写作方式类似,这使他们的创作构成类似的美学风貌。 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固然区别很大,但去粗取精,根本处却一样,即在现世的群体生活
15、中是个失败者。 小讲家卡夫卡与诗人李商隐的类似,是人类跨越时空的心灵上的类似。他们的区别较多的是带有哲学色彩的小讲家与纯诗人的区别。总的来讲,类似的心灵与精神能超越时空和文化的隔膜,让读者不禁为之折服。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源于社会生活并受生活所制约的精神生产。无论是从事文学活动的主体,还是文学活动的经过,都属于一定的时代、社会和民族。在这个时代,社会和民族所特有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文化趣味、社会心理等等,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进而使文学不能不打上时代,社会和民族的烙印。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启迪作用,而那些经典的作品往往是时代和人类境遇的共同心声。这也是研究卡夫卡和李商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种意象解读还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进而读出不同的色彩。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钱锺书著。(谈艺录。 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2葛稳罡。(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 03 . 3周建国。(刘若愚 李商隐研究 之 锦瑟 篇译述。(古籍研究,1999 02 . 4 卡夫卡著、韩耀成译。(城堡。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5 叶廷芳著。(论卡夫卡。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袁可嘉著。(当代主义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