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论述张载的礼学思想,东方哲学论文.docx
《简要论述张载的礼学思想,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要论述张载的礼学思想,东方哲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要论述张载的礼学思想,东方哲学论文在儒家的传统中, 礼 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事物层面的礼器、礼仪、礼制、礼俗等,汉儒许慎在(讲文解字中以为: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礼代表的是一种祭祀仪式。礼也具有学理层面的意义,它的本质是对伦理关系、道德规范的维护,进而到达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从北宋初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在政治方面,吏治腐败、重文轻武、冗官增加、松散,整个国家积贫积弱,面临着深重的内忧外患;在社会思潮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延续了隋唐以来的状况 遭受fo、道二教的严重冲击,它的价值体系遭到严峻挑战。因而,怎样建立一个有序的国家及稳定的社会秩序,成为当时士大夫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
2、对怎样解除儒学窘境的问题上,欧阳修指出: 礼义者,胜fo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即以为礼义是儒家战胜fo教的法宝。宋代礼学面对深入的社会危机及独特的时代挑战,构成了自个的特点,即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家的礼学思想基础上,面对fo、老的挑战,将礼义上升到人性、天理的本体层面,使礼成为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坚实的根据。张载在这一方面获得了显着的成就。 司马光曾评论讲: 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人,复三代之礼者也,汉魏下面盖缺乏法。 (卷65)又称:张载 教人 学 虽 博,要 以 礼 为 先;庶 几 百 世 后,复 睹 百 王前 (卷5)。二程也
3、有言曰: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宋史 张载传中也记载 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由此足见 礼 在张载的学术思想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他怎样进行以礼为教及社会教化的核心内容。下面就对张载的礼学思想做一扼要阐述。 一、 礼 之根本源头 关于张载礼之根本源头问题,林乐昌先生曾提到: 张载综合秦汉以来儒者的成果,并创发新意,以为礼具有三重根本源头:一是 根 源 于 天 (太 虚),二 根 源 于 理,三 根 源 于 心 或情。 个人以为这三重根本源头都是学理方面的,从礼之根本源头的可能性来讲,亦可从三方面进行论证。 首先, 礼之本于自然 。在张载看来,礼是出于自然的,在其佚书(
4、礼记讲中他讲: 礼不必皆出于人,天地之理自然而有,天之生物,便有尊卑小大之象,人顺之罢了,所以为礼也。 (卷58)张载以为礼根本源头于天,但这种根本源头是自然而然的具体表现出在自然之中,如山川、草木的大小、长短。另一方面,张载又将礼的自然性上升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谓: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卷4)张载以为,从礼的传统来看,从前对小孩的教育即是从 敬 入手,发自于内心的敬,才能在外在的行为中真正的表现为 礼 。 共饭不泽手,必有物以取之,不使濡其手。共饭虽食共一器,必各有器以取之,毋固获 谓 饮 食
5、 在 俎 豆 越 品,争 力 取 而 食 之,嫌 其 贪也。 (卷6)在日常生活中,与别人一起的活动,更须注意自个的礼仪行为,要做到讲 礼 。 行礼不求变俗于新国,旧俗之法虽未尽善,不巨矫变之也,盖怀旧臣之恩义,不变父母邦之旧法也。 (卷10)对于行礼的方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其内在的核心是要保持的。 其次, 礼者,理也 。礼虽本于自然,但它的本质是 理 ,张载讲: 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今夫立本者没有能穷,则在后者乌能尽。礼文残缺,惟是先求礼之意,然后能够观理。 (卷97)张载以为只要在 穷理 之后,明白一定的 理 之内涵, 礼 之行为才能
6、符合 理 的要求。关于礼与理,在北宋的初步相联络源自周敦颐,周敦颐讲: 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 又讲: 礼,理也,乐,和也。礼,阴也,乐,阳也。阴阳理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所理,然后和。故礼先而乐后。 周敦颐不仅将理与礼并举理解,以为礼属于德的范畴,理是礼的特性,在礼乐制度中,礼具有先导的作用,而且强调 阴阳理 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所理 ,礼就是理。但周敦颐对理与礼的描绘叙述还是很模糊的,张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将对礼的认同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使礼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他讲: 形而上,是无形体者也
7、,故形以上者,谓之道也;形而下,是有形体者,故形下面者,谓之器。无形迹者即道也,如大德敦化是也;有形迹者即器也,见于事实如礼义是也。 在这里,张载提到礼义表如今形而下的器物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俎、尊、豆等礼器以及跪、拜、揖等行为都是表如今事物、事实中的形而下的礼仪,但是礼不仅能够发如今详细的礼仪行为中,可以作抽象意义上的理解。在这一层面上,礼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它是无形体的道,道、器、理不可分离, 礼运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用之道也 (卷59)。 礼即理 这一命题,将人间秩序与宇宙规律整合、统一起来,赋予社会秩序和人伦交往的规范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感。 再次,在礼源于自然和
8、本质是 理 之后,张载一方面以为礼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所谓: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礼别异,不忘本而后能推本为之节文;乐统同,乐 吾 分 而 已。礼 天 生 自 有 分 别,人 须 推 原 其 自然。 (卷62)礼与乐 不 可 分,虽 然 二 者 在 表 现 形 式 上 是有差异的,但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张载则以为 礼之原 亦在心上,他讲: 穷人欲则心无虚,须立天理。人心者,人欲;道心者,天理。穷人欲则灭天理,既无人欲则天理自明,明则可至于精微,谓之危则在以礼制心。 (卷92)从礼之本质是理来讲,穷究天理,才能使人心澄明,才能够灭掉从人心上所生出的 人欲 ,而这一切的根本源头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