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的碳价格制定方式,低碳经济论文.docx
《发展低碳经济的碳价格制定方式,低碳经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低碳经济的碳价格制定方式,低碳经济论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展低碳经济的碳价格制定方式,低碳经济论文从全球战略的角度来理解温室气体排放的后果,如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洪水、干旱、冰原融解和海平面上升等恶劣自然现象,这是由人类无休止的自利性经济活动而给别人给世界带来的负的外部性.自利行为无法避免,解决由此引起的负外部性市场失灵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碳排放定价,以直接的经济性考虑计算减排的成本,那么在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取舍就是简单的和可比拟的.越来越多的学者以为,最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办法是通过基于市场的政策.碳价格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一、碳价格及其功能 (一)碳价格及其确定 确定一个有效的碳价格,既能鼓励企业以及家庭的行为,又能鼓励研究和发
2、展低碳技术.碳价格必须上升到能将温室气体排放的社会成本传递到数以亿计的公司和个人的日常决策中去.在欧洲碳价格相对高昂,但是在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的价格则接近于 0.除此之外,即使是在碳价格能够覆盖到的区域中,一些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遭到优惠,并且缺乏能够保证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有效分配的机制.施行了碳价格的地区(或国家)比没有施行碳价格的地区(或国家)更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碳价格用于显示产品在消费和生产中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损害的信号,即反映温室气体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MSC),进而有利于通过 污染者付费 来矫正负外部性.减排的最优水平应该根据减排的边际社
3、会收益(能够用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 MSC 表示)与减排的边际成本(Marginal abatement cost,MAC)相等来确定. 然而考虑到碳循环、气候敏感性、将来技术和排放途径等因素,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在数值上是难以确定的,其值域范围应当很大,因而,以目的途径和相关边际减排成本为基础来计算碳价格会更好,减排的边际成本(MAC)就成了温室气体的指导价格,另外,考虑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提高能源安全、减少空气污染和森林砍伐、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方面的收益,则能够进一步降低对成本的估计(Stern,2008).麦肯锡公司基于 自下而上途径 对减排成本的研究显示:假如要实现到 20
4、30 年温室气体稳定在550ppm 浓度水平下面,每年要减排约 200 亿吨,碳价格则要为 2025 欧元(2633 美元).诺德豪斯运用 DICE 模型计算的 2018 年最优碳税为 34 美元/吨,到 2021 年到达 45 美元/吨,到 2050 年上升到 90 美元/吨,到 2100 年到达 202 美元/吨.ichaelowa 等学者(2005)指出: 在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使用成本收益分析,那么最好根据成本有效性来施行价格政策,作为次优选择 . (二)碳价格的功能 建立并提高碳价格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充要条件.碳价格有四大功能. 1. 提高碳价格将会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是高碳商品和
5、服务的信号,因而有利于消费者改变消费行为.对于依靠愿望、信任、富有责任感的公众、环境道德和内疚感来实现主要的减排目的是不现实的,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减排目的的实现,唯一能够在有上百万家企业和数以亿计人口的庞大地球获得显着而持续的影响并获得数以万亿美元减排费用的办法就是提供碳价格,通过经济手段改变消费者行为是最持久的. 2. 碳价格将为那些使用很多碳燃料(比方讲煤炭和石油)的厂商以及那些利用很少或者不用碳燃料的厂商(比方讲天然气和核能)提供价格信号.为什么在能源中会更多地使用煤炭?这与煤炭的价格相对较低有关.假如不对碳排放进行收费或引入其他限制机制,煤炭的最低燃料成本地位长时间内都不会动摇.找到煤
6、炭的替代品或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办法对于世界减排行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要讨论怎样对碳排放进行定价才能使这种价格被纳入化石燃料电厂的电力生产成本中去.发电行业能效低下以及排放超过必要排放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于发电厂来讲化石燃料价格太低;二是我们对于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后果的无知,直到较近时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美国多数电厂已经老化,平均历史年龄到达了 35 岁.这些电厂初建时,燃料价格较低.作为一种燃料煤炭的价格要比天然气价格低.即便燃煤电厂在配备污染控制系统后的修建成本要高于燃气电厂,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差异不同仍会使燃煤电厂的发电成本相对较低.在发电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代燃气电厂产生的碳
7、排放只要老旧燃煤电厂碳排放的 1/3.而碳排放降低的原因则在于燃料的转换和燃气电厂能效的提高. 3. 碳价格将为发明家和革新者发展和引入低碳产品以及引入能够替代现代科技的生产流程提供市场刺激.假如一个燃煤电厂排放了很多温室气体,在时间合理的将来电厂就应该把这种外部性社会成本加总到电价中,这将鼓励污染更少的电源系统对燃煤电厂的替换,例如风力发电就是零排放的一个例子.要想理性评估能源成本,就必须为 CO2排放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同样的道理,要想使太阳能取代便宜的化石能源,就必须在提高后者价格的同时降低前者的价格.国际能源署的一份研究表示清楚,有效的价格政策能帮助生态保卫新措施更快地融入市场,为消费
8、者所接受.如,光伏技术的销售额正以每年 15%的增长速度发展,估计将从 2025 年起开场盈利.假如增速再翻一番,则到 2021 年就能实现完全盈利. 4. 碳价格有利于构成打破高碳的 技术-制度综合体 ,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即高的碳价格将会使前三个目的所需的信息得以有效利用.改变消费者的高碳生产和消费习惯、让更多的企业低碳生产以及创新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协调碳交易税将会使商品价格根据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成比例地上升.把碳价格纳入到经济发展经过中,是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及相应制度布置的基础. 二、碳价格的构成经过及条件 我
9、们应该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加到产品价格中去,只要这样我们才会有强烈的动机来寻找更好和更经济的方式以实现商品的零排放生产.外部成本是一种社会成本,是由厂家生产产品时造成的,免费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就会产生社会成本,外部成本内在化会使生产者把这种社会成本加总到产品价格中.20 世纪 60 年代,科斯(1960)提出外部性问题的产权治理设想,迅速得到其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和支持(Croker,1966;Dales,1968),自此排污权交易制度构成.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低碳经济中的演化形态,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中被广泛使用,详细形式分为两种: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基于项目的碳排
10、放权交易机制.长远看来,低碳发展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和深化,以政策工具的整体效益为研判根据,以配额为载体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可能成为将来最主要的市场化调控手段,当前已吸引诸多经济学家试图对该机制进行探究(Pizer,2002;Daskakis 和 Markellos,2008;Goulder 和 Hafstead和 Dworsky,2018).但是,作为低碳转型的施行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动力效应最大化释放还有赖于很多关键环节,华而不实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个合理的碳排放权价格(Stern,2018).由此可见,围绕碳排放权价格的构成机制开展深切进入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迄今为止,牵涉碳排放权价
11、格构成机制的理论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其研究视角却并非如出一辙,侧重点离散地分布在诸如碳排放权内在价值、市场波动影响和定价方式方法等方面.我们将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考察对象,以碳排放权价格的构成途径为线索,分析碳价格的构成机理. 在的政策性引导下培植社会群体的低碳偏好,是我们理性地处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卫关系上的时代具体表现出,而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这一理性的详细实现手段,在确保低碳鼓励的有效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核心思想能够表述为:以确定某一特定时空的环境容量为前提,环境管理当局首先对碳排放权利进行行政性赋予,在通过初始分配、流通许可等政策手段构建碳
12、排放权交易市场后择机退出,最终利用市场机制调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卫之间的冲突. 要想厘清国家理性在产业组织之间的传导效应,必须对交易机制的途径设计有准确把握.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限额与贸易 制度,其施行途径大致能够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总量确定.环境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超额排放会打破环境系统的内部平衡.因而,必须建立一个动态可调整的总量测算系统,对人类排放行为进行总量控制,并以此作为碳排放权的供应上限.其次是初始分配.在明确某一特定时空的环境容量后,将进入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阶段,其本质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性营造阶段,碳排放权的基准价格在这一环节被发现.再次是市场交
13、易.在初始分配完成后,在环境管理上的强迫作用将进入退出机制,其职能逐步向服务型转变,主要任务是配合市场供求机制发现碳排放权的市场平衡价格;在这个阶段,企业在经济理性下会对价格信号进行策略性响应,并最终反应在社会减排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上. 当然,上述途径描绘叙述仅仅仅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化阐释,在现实的运行经过中,来自不同环节内部及其连接节点的不确定性冲击将致使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生效率偏离.尤其是在初始分配和市场交易环节中,其风险系统更是纷繁复杂,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对碳排放权价格的构成机制研究显得格外引人入胜. 在初始分配环节构成的基准价格信号是启动市场交易机制的关键.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经济学立
14、意上看,正是借助修正产权制度释放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激活碳排放权的生产要素功能,将排放行为的外部成本纳入碳排放权价格核算体系,并通过厂商的支付决策消除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成本差异,最终实现外部性内在化和环境容量优化配置.因而,碳排放权基准价格的科学设计应当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与企业排放行为相关的价值链变动. 令人困扰的是,即使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为碳排放权设计基准价格仍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对此,产权学派给出的解释是:商品具有不同的有价属性,同一商品的不同有价属性能够进行产权分割和重组,商品的价格则具体表现出了某一特定权利束的内在价值;同一产权归属下的权利束构成越冗杂,相应的价格发现成本就越高昂,定
15、价可行性也越低(Barzel,1997).遵循这一思路,很多学者开场探寻求索碳排放权的内在价值构造,并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碳排放权的经济价值上.初步结论为:环境资源是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过往的历史中,环境资源的产权长期被置于公共地之中,人类在不断将其进行价值转化的经过中,并没有承当其稀缺性日益加强的后果,甚至还造成了气候恶化等问题.在行政性参与后,企业的生产获利可能性与环境产权强迫绑定,碳排放权的有无多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实现及其程度.因而,为碳排放权确定基准价格,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一经济价值. 随着对碳排放权认识的不断深化,很多学者逐步发觉到碳排放权初始定价问题的复杂性,其根本源
16、头就在于环境的多功能性.Janssen(1995)以为,某些环境因素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严密联络,甚至会成为文化的载体.另外,环境质量还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这些有价属性都构成了碳排放权的内在价值.近年来,一批学者又立足于企业和普通公民全面发展的平等权利,将碳排放权界定为一种新的发展权 (Posner 和 Sunstein,2008;Mumma 和 Hodas,2008;Green,2018).这一系列研究详实了对碳排放权非经济价值的科学认知,又客观地增加了对碳排放权初始定价的难度.当然,考虑到技术可行性,部分学者以为在确定碳排放权基准价格时要以经济价值为主体,而其他非经济价值的
17、损耗能够通过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来维持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上的一致性. 国内学者也对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和碳定价进行了研究,高鹏飞等(2004)运用 MARKAL-MACRO 模型将能源、环境和经济进行耦合,系统研究了 2018-2050 年中国的碳边际减排成本.结果显示,当减排率在 0%45%时,碳边际减排成本为 0250 美元/吨;姚昕和刘希颖(2018)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计算出中国最优碳税的征收途径,由 2008 年的 7.31 元/吨逐步上升到 2020 年的 57.61 元/吨;陈诗一(2018)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的减排行为模型,度量了中国 38 个工业两位数行业的二氧化
18、碳边际成本,并在减排率为 1%的情景下,估算出 2018-2020 年间工业全行业的碳税为 1946 元/吨较为适宜.还有一些学者从我们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设阶段出发,对影响碳排放权初始定价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华而不实,许广永(2018)发现,在我们国家碳定价机制建设进程中,碳排放量衡量标准建设滞后、相关监督管理机构缺失、碳排放测量技术水平落后和碳排放权分配方式不当等问题的存在都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定价造成不利影响.林云华(2018)从环境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出发,以为在排污权的初始定价中,必须考量排污收费等其他政策的规制强度,避免排污权和排放收费的重合使用状况,这一点也为合理确定碳排放权初始
19、价格提供了重要借鉴. 早期学者在对碳排放权价格构成机制的研究中几乎忽略了初始分配问题,由于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和科斯定理,在零交易费用世界中,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只影响平等,但不会影响交易之后许可证的最终竞争性分配的成本有效性.近年来,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逐步进入实际操作层面,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如今交易成本存在的现实世界中,一种合理的初始分配是影响环境产权交易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易的市场效率(Hahn,1984;Westkog,1996;Woerdman,2002;Cason,2003). 理论上,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有无偿分配、定价出售和拍卖三种.华而不实,无偿分配是
20、管理成本较低的一种分配方式,环境管理机构根据各企业的历史表现确定相应的发放比例.定价出售方式是指环境管理机构为碳排放权确定一个基准价格,为随后的市场交易提供有效的价格信号.拍卖是与碳排放权交易目的最相一致的分配方式,很多理论分析中均以拍卖作为许可证初始分配的方式,然后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率先进入施行阶段的是无偿分配方式.作为一种探寻求索性尝试,无偿分配方式最先惠及部分在产业转型中利润链较薄弱的企业,为落后产能建立了温和的退出机制.但从长期目的来看,以免费方式分配的许可证比例应该逐步缩减,并逐步让位于拍卖方式,Goulde(r2018)通过一般动态平衡模型生动描绘叙述了这一经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21、无偿分配方式还是遭到了经济学家的众多诟病.无偿分配方式意味着,企业在获得初始碳排放权中没有支付额外的成本,相反地,碳排放权将成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且具有可交易性,企业能够通过交易套利,甚至能够通过策略性定价操控市场运行,事实上导致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稳定.另外,在无偿分配体制中,低碳治理创造的稀缺租金全部流进了许可证集团手中,而这些租金本来能够有效提高收入,并通过收入的循环使用获得环境治理的双重红利.Burtraw(199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假如减排量小于 23%,由无偿分配许可证造成的收入损失及其循环利用后产生的价值将是拍卖制度下治理成本的两倍.Cramton 和 Ker(r1998)
22、在系统地比拟了无偿分配和拍卖制度后以为,无偿分配在节能减排的动态效率、福利分配效应方面也存在较大弊端.他们还发现,假如许可证是通过无偿分配方式发放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会展开寻租竞赛,这将导致消耗损费大量政策规划成本.尽管无偿分配方式漏洞百出,但仍作为主流的分配体制被 EUETS 等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采用,传统的观点以为,这仅仅仅是由于它提供了对分配效应更好的政策控制(Stavins,1997).另外,从其他两种分配方式的成长周期上看,并没有先验的基准价格信号为环境管理当局提供参考,贸然采用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只要在早期先采用无偿分配方式积累经历体验信息,才有可能为其他两种方式的推广奠定基础. 从减
23、排的整体效益来看,拍卖方式有较大的优越性.拍卖方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购买者之间的公开竞价来最大限度地开掘碳排放权的价值,其政策价值得到了诸多学者的高度赞许.Betz et a(l2018)以为,有效拍卖机制产生的基准价格信号反映了节能减排的社会边际成本,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同时还减少了税收的扭曲,提供了更大的创新鼓励,使成本分配愈加灵敏,减少了租金分配的政治争议.唯一令经济学家担忧的是,由于现实市场本身就是不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的市场势力会影响拍卖机制的正常运作. Cong 和 We(i2018)发现,垄断势力会摒弃统一价格拍卖方式,采用歧视价格拍卖,进而造成社会福利受损.有学者试图通
24、过制度设计来减少市场势力的负作用,由此使减排分配更接近有效结果,可令人失望的是,在最优实现途径上还是会遭到跨期分配的影响(Hagem 和 Westkog,1996). 定价方式与致力于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意图也是不谋而合的,但从对初始定价复杂性的研究中能够看出,这种直接定价的操作方式在使用阶段、技术可行性等方面会遭遇众多障碍.从历史上对排污权初始分配价值评估的研究成果上看,平均影子价格模型、IPO 定价模型等被广泛使用,部分学者也将这些方式方法引进到碳定价中,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早期的价格信号奠定了基础(Huang,2018);还有学者突破学科边界,将碳排放权界定为一种实物期权,并通过实物期权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