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对意识与某物关系的论述及其价值,逻辑学论文.docx
《胡塞尔对意识与某物关系的论述及其价值,逻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塞尔对意识与某物关系的论述及其价值,逻辑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胡塞尔对意识与某物关系的论述及其价值,逻辑学论文摘 要: 胡塞尔的意向逻辑是一种直面与显现 实事本身 的逻辑,它以意识的内在明晰性取代主客二分的思维形式,注重从意识内在性的维度把握 实事本身 的内涵。与西方传统哲学理智型思维逻辑不同,意识与某物的关系构成胡塞尔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胡塞尔基于意向逻辑对认识论问题的讨论,不仅揭示出意识的本质性特征,而且还为当代西方认识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途径。 本文关键词语: 胡塞尔; 意向逻辑; 意向性; 意识; 认识论哲学; Abstract: Husserl s logic of intention is a logic that faces and
2、 manifests the fact itself ,which replaces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with the inner clarity of consciousness,and focuses on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fact itself from the inner dimension of consciousness. Different from the rational thinking logic of western traditional philosophy,the re
3、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something constitutes the basic problem of Husserl s intention logic. Husserl s discussion on epistemology based on intention logic not only reveal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ciousness,but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path for the study of moder
4、n western epistemology philosophy. Keyword: Husserl; intetion logic; intentionality; consciousness; epistemology philosophy; 认识论是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古今先贤圣哲都对该问题做出过探寻求索,只是不同的哲学家对认识论问题的解释不同罢了。就西方哲学而言,知性(或广义上的理性)无疑是思考认识论问题的重要基础,这也是西方崇尚知性分析精神的部分原因。根据哲学史家的看法,形式与质料是西方传统哲学考虑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形式。西方哲学发展到近当代出现了很多关于解释认识论问题的新理论和
5、新观点。华而不实,胡塞尔从现象学的维度出发基于意向逻辑对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对当代西方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视野揭示出胡塞尔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意识与某物的关系问题。首先,立足于现象学的视域讨论现象与 实事本身 1180之间的关系,指出传统理智型认识论所面临的窘境;其次,就意识与某物的关系做出阐释,旨在表示清楚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最后,阐述胡塞尔意向逻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现象与 实事本身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讲法,哲学起源于人们的惊异。这种惊异不仅针对外部世界,而且还有对本身存在的好奇。人生存于世间,面对浩瀚的宇宙以及苍茫大地不免会产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知足这种好奇心
6、的理想对象便是自然世界。诸如,宇宙的本源是什么,自然界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刮风下雨能否是上帝或神的旨意等等。正是在这些问题和好奇心的驱使下,认识论问题逐步成为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把握宇宙的本源,怎样合理地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任何一种对宇宙本源问题的解释都是人们考虑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就哲学思维方式而言,它们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互相间的差异罢了。从西方哲学史的视域看,西方主流哲学大都推崇知性分析或理性推演的方式方法来解释问题,这种做法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个看待哲学问题的方式,他们基于民族本身的特性对世间万物做出解释。但是,这些解释的共同之
7、处都指向最高的形上对象,或者讲,都存在着较深的形而上学情结。无论是宇宙论问题,还是认识论问题都和形而上学密切关联着。也就是讲,基于人学的立场考虑宇宙论或认识论问题必然会走向形而上学。其原因在于,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本身就是有限的存在,他无法超越本身的有限性。从有限性出发根本无法抵达无限性的殿堂,这就注定了知性分析或理性推演的方式方法不能有效地解释形上问题。然而,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又遭到好奇心的驱使,便不断地向外求索寻求问题的答案:。根据康德的解释,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其本性就是趋向于无限。在康德那里,理性成为人的本性,它决定着人们对形上对象的追寻之努力。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以人学的立场考虑问题的
8、典范。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开篇就说到形而上学的命运问题以及它为何会衰落的原因。依康德之见,形而上学之所以衰落是由于人们对理性的误用,把理性的合法性运用范围搞错了。也即是讲,形而上学衰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理性,而在于人们对理性的误用。这样一来,拯救形而上学必然要解决理性合法性运用的范围问题。事实上,认识与真理以及理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柏拉图较为形象的讲法,真理总是和必然性的链条捆绑在一起,若要认识它需对 欲望和感觉保持警觉 2754。这就意味着,理性认识若要获得客观真理就要到达必然性的标准,否则是无法对真理进行把握的。康德也是如此考虑真理和认识问题的。康德要做的是保护科学以及为新的或科学
9、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一方面,回应休谟否认因果律的问题。康德以为因果律必然是存在的,它的原理不是休谟所讲的 由习惯得来 3206,而是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另一方面,为新的或科学的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给予形而上学应有的地位和意义,使理性在合法的范围之内运行。归根结底,康德通过考察知识所以可能的基础,把 先天综合判定是怎样可能的 437作为阐述的重点。换句话讲,只要能够证明先天综合判定是有效的,那么知识所以可能的基础就得到讲明和确定。通过康德在批判哲学中的阐述不难发现,他将知性范畴对感性杂多的综合作为先天综合判定的基础,而这种范畴对感性杂多的综合则被康德称为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实际上,康德是在先验
10、哲学的层面对认识问题做出解释。由于他把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视为人的先天认识机能。这样一来,康德通过 哥白尼 式的革命就把认识论问题回归到主体层面,不再围绕着客体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假如讲,康德的先验哲学或先验逻辑对解决认识论问题没有帮助,那么这种讲法是不确切的。尽管康德把范畴对感性杂多的综合规定为人的先天认识机能,但最终的先验自我意识问题仍然未得到彻底的讲明。也就是讲,在康德那里先验自我意识问题仍然是未解之谜。不过,康德的先验哲学对后来人们考虑认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人们对先验自我意识问题探寻求索的步伐从未停息。胡塞尔从现象学的维度基于意向逻辑对认识论问题的阐释就是经典的实例。 胡塞尔提出 回
11、到实事本身 55的口号来考虑认识论问题,这也是现象学所要实现的基本目的。根据胡塞尔的解释,凭借传统理智型认识论是无法把握到 实事本身 的,由于这种方式只能造成主体与客体、身体与心灵、物质与观念之间的对立矛盾问题,而不能直接显现 实事本身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胡塞尔一方面对近代以来的 笛卡尔 式的认知方式提出批评,揭示出身体与心灵、物质与观念之间对立关系的本质;另一方面,针对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先验自我意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意向逻辑的层面对认识论问题做出全面的阐述。由于西方近代哲学转向对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这使得主体与客体以及真理问题显得异常突出。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做法与近代西方哲学注重人的自主性
12、是分不开的。经过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人们逐步把自主性放在首要的位置。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在于理性主体意识的觉悟。根据哲学史家的解释,自近代笛卡尔提出 我思故我在 以来,这种对理性主体自主性的追求就从未间断过。无论是对认识论问题的关注,还是对理性主体自主性的追求,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无非是基于人学立场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康德哲学那里表现得较为明显。如前所述,康德无法真正解决先验自我意识问题,这就使得后来的哲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胡塞尔从现象学的视域出发考虑认识论问题,诉诸于意向逻辑试图超越先验哲学所碰到的窘境。根据胡塞尔的观点,若要实现对 实事本身 的把
13、握,则不能通过传统理智型认识论的方式方法,而要运用现象学的方式方法来实现。也就是讲,胡塞尔所追求的是哲学上的 明晰性 6196和确证性。从胡塞尔哲学发展的经过来看,这种目的一直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之中。就现象与本质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关注的首要焦点。在近当代认识论哲学研究的领域中,对该问题的解释主要有主体论、客体论和主体客体符合论等观点。尽管这些观点之间有不同之处,但他们都是基于人学的立场做出的阐释。如此一来,在认识论的研究领域中,理性主体的地位必然占据统治地位,诉诸于知性分析或理性推演的方式方法解释认识论问题必将成为主流。然而在胡塞尔看来,这种立足于人学立场对认识论问题的探寻求索是
14、不彻底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作为理性存在者本身固有的有限性决定的。也即是讲,通过知性分析或理性推演的方式方法无法实现把握 实事本身 的目的。本质直观与现象学的复原是其考虑认识论问题的关键。之所以如此,是由他所追求的明晰性和确证性目的使然。事实上,明晰性仿佛是内在的自明性,这种自明性无疑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密切。这也是胡塞尔基于意向逻辑考虑认识论问题的原因。但是,胡塞尔所提出的意识与唯理论者主张的意识有所不同。意识总是和某物互相关联在一起的,而唯理论主张的意识只是一种理性主体的自我意识,它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宏大的差异。这表示清楚,胡塞尔的研究一开场就关注某物问题而不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意识领域,即使是他
15、基于意向逻辑对认识论问题的考虑也是如此。 然而,关键的问题是胡塞尔的意向逻辑到底指的是什么,他为何要提出 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145。换句话讲,在胡塞尔那里,意识与某物之间存在着如何的关系,他能否通过意向逻辑成功地解释认识论问题。尤其是面对康德哲学中的先验自我意识问题,胡塞尔能否提出有效的超越途径。 二、意向逻辑的基本问题:意识与某物的关系 胡塞尔的意向逻辑指的是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崇尚理智型的思维逻辑,它是一种直面与显现 实事本身 的逻辑。这种意向逻辑的特点在于,以意识的内在明晰性取代主客二分的思维形式,注重从意识内在性的维度把握 实事本身 的内涵。胡塞尔的意向逻辑所追求的是 认识怎样能够
16、确信自个与自在的事物一致,怎样能够 切中 这些事物? 711,也即是 主观怎样切中客观 。胡塞尔基于意向逻辑对该问题的思考,一方面说明意识与某物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揭示自我与 实事本身 之间的关联。自近代笛卡尔提出 我思故我在 以来,自我意识问题便成为现现代认识论哲学考虑的重要问题。 胡塞尔之所以提出 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 之论断,其原因就在于他赋予自我意识以特殊的意义。根据胡塞尔的解释,意识与某物的关系不是纯粹的对立二分关系,而是两者互相融合在一起的统一体。由于意识总是和某物或者活动相关,没有某物或活动的话就没有意识的产生。这一观点在费希特哲学中有具体的揭示。费希特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中提
17、出的 非我 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超越主客对立形式考虑认识论问题的萌芽,这也是他把意识的活动看得特别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胡塞尔在(逻辑研究和(笛卡尔式的沉思中就已揭示出意识和意识对象的关系问题。在胡塞尔那里,意识与意识对象是一同存在的,没有意识对象,意识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只不过,胡塞尔并不像费希特那样将意识活动作为分析和阐述的重点,而是对意识的 意蕴圈 做出具体的阐述。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胡塞尔敏锐地认识到诉诸于自我意识来解释认识论问题容易陷入唯我论的怪圈,进而不能真正地揭示出意识与某物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一来,意识对象或某物必然成为近当代认识论哲学亟待考虑的问题。从胡塞尔 回到实事本身 的口号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