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探讨,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
《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探讨,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探讨,汉语言文学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探讨,汉语言文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讨论 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范文:六朝时期诸葛亮的才能和功业讨论 内容摘要:诸葛亮自比乐毅,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六朝时人的认同。对诸葛亮的名将形象大致有几种看法。其一是赞扬其长于治军,其二对其用兵颇有争议,或指出其奇谋为短,或肯定其用兵之长。诸葛亮作为贤相,已经获得了与管仲并称的地位;可与乐毅相比,后人似乎只肯定其际遇和贤德,功业和才能的比拟则意见尚不明确,更不用讲与韩白等人相比了。与周亚夫等人相比,又似乎只限于治军。六朝时期诸葛亮作为名将,在才能十分是用兵和功业方面没有获得与前代名将相提并
2、论的地位,名将诸葛亮无疑逊色于贤相诸葛亮。 本文关键词语:诸葛亮;六朝;名将, 作者简介:瞿安全1974-,男,湖北监利人,湖北文理学院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孙子兵法始计篇讨论的名将,亦侧重于此。先秦时期主要有太公,孙武和吴起二者常并称为孙吴或吴孙,司马穰苴,白起,乐毅,廉颇等人。西汉有韩信,卫青,霍去病等,东汉有吴汉,马援等,不少人还著有兵法。经过品评,先秦两汉的名将系列也在构成和调整中。六朝时期,被推为名将即称刘葛之间 君臣之接,信于乐毅 .东晋安帝时朝廷讨伐桓玄,刘牢之率北府兵出征。桓玄派人劝降刘牢之,以功高招祸和君臣难遇为切入点,称 自古乱世君臣相信
3、者有燕昭乐毅、玄德孔明 22190.前秦苻坚信任王猛,委以重任,并引管乐葛三人为例,足以讲明三人际遇相近。(资治通鉴卷一三,晋纪二十五,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年十二月条: 秦车骑大将军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辄已停寝,别乞一州自效。坚报曰: 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 3 二是用兵节制方面。(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 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4、。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祜与陆抗相对,责任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2 又东晋伏滔(徐州都督王坦之碑铭一首并序: 寻迁使持节三州都督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君乃投夙驾,即镇淮、徐。其为政也,推至公,布诚心,明甄劝,振义风,将引群才,虚衿日昃。约法崇信,练真荡
5、伪。善之所存,台隶尽其心。化元所被,幽荒引其领。惠既沾而物怀,令未周而无犯。故淮、岱之人,靡然向风,邻境仰流,边虏思顺。忠武之在渭南,巨平之镇襄沔,方之德政,异代同规矣。4182-183 又(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蜀记载郭冲五事之五: 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督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余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 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住者愤
6、踊,思致死命。相谓曰: 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信之由也。 难曰:臣松之案:亮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且亮大军在关、陇,魏人何由得越亮径向剑阁?亮既在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载冲言,知其乖剌多矣。1 朱大有先生以为,与前四事一样,此事或有历史根据,亦不免夸张失实。如明帝亲征至长安,魏军多达三十万之众之类,裴难有合理之处,但讲诸葛亮无久住之规,则为失实。此事反映诸葛亮注重信义,且息兵省粮,爱惜民力561-65.元人郝经以为裴松之所指细节包括地点不实,是为
7、有理,而 更兵番下,而亮不失信,御众之道也。故众为尽其死力,而亦以为不然,非也 62479.王鸣盛以为,兵役调发不能实数,必留后手以备不测,魏晋常尽数调发, 惟孔明不然。一蜀之大,兵多不过十二万,孔明所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蜀之强,以孔明不尽用之。及其亡尚有十万二千,数年之间所折不过二万耳。 7298 诸葛亮虽屡次用兵,南征有理有节,北伐亦避免穷兵。对内注意休养生息,保障民生, 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1934.所以陈寿总结讲: 孟轲有云: 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 1931清人何焯以为陈寿此语 申明其真王者之师也。 62490对外注意安宁边境,怀柔远人,而且军纪
8、严明,决不扰民。西晋张辅(名士优劣论称诸葛亮行军, 路不拾遗,毫毛无犯 .他屯兵五丈原,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1925西晋袁准也指出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据此数例,诸葛亮、羊祜二人用兵节制,对内对外多有德政,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此类举动应该就是传颂不绝的乐毅之风,陆抗将三人并称,可谓有识。至东晋,诸葛亮、羊祜又成为用兵节制的典范,伏滔称颂王坦之,即以二人作比。 至于功业和才能方面,虽有人比拟诸葛亮与乐毅,结论似乎并不明确。(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张俨(默记,其(述佐篇曰: 今仲达之才,减于孔明,
9、当时之势,异于曩日,玄德尚与抗衡,孔明何以不可出军而图敌邪?昔乐毅以弱燕之众,兼从五国之兵,长驱强齐,下七十余城。今蜀汉之卒,不少燕军,君臣之接,信于乐毅,加以国家为唇齿之援,东西相应,首尾如蛇,形势重大,不比于五国之兵也,何惮于彼而不可哉?夫兵以奇胜,制敌以智,土地广狭,人马多少,未可偏恃也。1 张俨以为吴蜀联兵,形势并不弱于乐毅之燕,所以诸葛亮完全可能出兵制胜,超过乐毅。但这只限于可能,而且重心在于论证诸葛亮之才胜过司马懿,没有正面比拟他与乐毅。 西晋张辅以为诸葛亮超过了乐毅。(晋书卷六十本传云: 又论魏武帝不及刘备,乐毅减于诸葛亮,词多不载。 兹再引西晋张辅(名士优劣论: 乐毅、诸葛孔明
10、之优劣,或以毅相弱燕,合五国之兵,以破强齐,雪君王之耻,围城而不急攻,将令道穷而义服,此则仁者之师。莫不谓毅为优。余以为五国之兵,共伐一齐,缺乏为强;大战济西,伏尸流血,缺乏为仁。夫孔明包文武之德,刘玄德以知人之明,屡造其庐,谘以济世,奇策泉涌,智谋从横,遂东讲孙权,北抗大魏,以乘胜之师,翼佐取蜀。及玄德临终,禅登大位,在扰攘之际,立童蒙之主,设官分职,班叙众才,文以宁内,武以折冲,然后布其恩泽于中国之民。其行军也,路不拾遗,毫毛不犯,勋业垂济而陨。观其遗文,谋谟弘远,雅规恢廓,己有功则让于下,下有阙则躬自咎,见善则迁,纳谏则改,故声烈震于遐迩也。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贪夫廉!余以为睹孔明之忠,
11、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乐毅为伍哉!8317-318 此文始称诸葛亮 包文武之德 ,却只强调其用兵节制,军纪严明,没有正面肯定其用兵之能,也没有正面比拟诸葛亮与乐毅二人的才能和功业。此后转讲诸葛亮修身治国,教化大行,而且忠实过人,所以远胜乐毅。这种比拟并不合理,由于乐毅并未担任治国之任。至于忠实方面,乐毅亦未必逊于诸葛亮。两晋之际刘弘命李兴为文纪念诸葛亮,也讲他超过乐毅,表如今 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 1936-937以乐毅没有能终其功业,反证诸葛亮超过乐毅,似乎有失公允。 在六朝有限的史料中,乐毅与诸葛亮不断被提及,但二人相提并论,多指际遇与贤德,而非才能和功业,后
12、一方面的比拟和分析似乎不够充分,结论也似乎缺乏讲服力。 二 诸葛亮从荆入益,治国尚能有所作为,用武不免捉襟见肘。其实,诸葛亮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南征获得成功,北伐来去自若,基本把握主动权,而且屡有收获,退军亦因军粮匮乏而非兵败,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军事才能9234-243,10.一千多年聚讼纷纭,学界今天似乎倾向认同这一点。 六朝时期,对诸葛亮的名将形象大致有几种看法。其一是赞扬其长于治军,其二对其用兵颇有争议,或指出其奇谋为短,或肯定其用兵之长。 鉴于蜀国兵源既少,兵役较重,诸葛亮采取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以质取胜,注意制度建设,严明军纪,保障后勤。除此之外,充分发挥长于巧思的优点,改良军事装备和
13、运输工具,如连弩冲车,木牛流马等,又有筩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辗转流传至刘宋,犹为皇室禁军装备112190.(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载,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曰: 或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拓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没有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未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余窃疑焉,请闻其讲。1 或曰 指出诸葛亮武功有限
14、,没有能开疆拓土,完成一统,并提出质疑:若讲诸葛亮用兵有方,何以不见 坦然之勋 .看似张俨自设问难,未必不是当时流行意见。由于西晋初年扶风王与下属评论诸葛亮,亦有此种疑问。(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蜀记: 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1 所谓诸葛亮托身非所,不能度德量力,自以诸人身在晋室,不得不作如此之论。而 功业未济,论者惑焉 ,则是时人的普遍疑问。所以郭冲才条诸葛亮五事,为其辩护,其卷十三(
15、钦士: 郅都之象,使劲虏振慑。孔明之尸,犹令大国寝锋。以此御侮,则地必不侵矣;以此率师,则主必不辱矣。 21322所以胡三省评论: 以当日百姓之谚观之,时人之于孔明何如也! 31924至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书所记歪曲失实,裴松之已有辩证: (魏书曰: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 臣松之以为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呕血,盖因亮自亡而自夸张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及至刘琨丧师,与晋元帝笺亦云 亮军败呕血 ,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其云入谷而卒,缘蜀人入谷发丧故也。1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吴大鸿胪张俨(默记,(述佐篇比拟诸葛
16、亮与司马懿用兵: 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洁,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罢了,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1 张俨的分析较为全面客观,结论是诸葛亮用兵胜于司马懿,更有讲服力。 与王沈(魏书歪曲失实类似,陆机(晋史亦 虚张拒葛之锋 ,遭到唐人刘知几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