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心战思想的演变、机理及其当代价值,军事思想论文.docx





《古代心战思想的演变、机理及其当代价值,军事思想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心战思想的演变、机理及其当代价值,军事思想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心战思想的演变、机理及其当代价值,军事思想论文摘 要: 中国古代心战思想内蕴丰富,指涉全面,构成具有东方兵学特色的完备体系。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心战思想的若干范畴,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心战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归纳了中国古代心战思想对我们开展高技术战争的价值。 本文关键词语: 兵学术语; 心战思想; 范畴; 高技术战争; 心战与战争相伴而生,它源于战争,浸透于战争活动的始终,是战争中最具诡诈性、欺骗性、艺术性的活动。中国古代心战思想博大精深, 底蕴丰厚而义理深邃,在长期的演变经过中不断融汇交合,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充实与发展。尽管 心理战 的提法源自西方,但在我们国家古代有与其相对应的兵学术
2、语 心战,则能够追溯长远。中国古代心战,在范畴上以 心力 、 夺心 、 攻心 、 心战 命名,总是围绕一个 心 字向前推进,这与中国古代心战崇拜的人文传统是分不开的。古代夏后氏每年都举行 祭心 活动,这种 祭心 活动既是祭拜可与上苍沟通的心,又是崇尚足以发出智慧之光的心。在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向齐威王献策 : 凡伐国之道, 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 1,最早明确地提出了 攻心 一词。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前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发布教令提出: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2至此在史料中初次出现 心战 一词。明末清初(兵经百篇着者揭暄,是作者揭暄继承了孙武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
3、思想。他提出的 不争力而争心 , 不争人而争已 , 不争事而争道 9,是对心战理论的精辟概括。 二 、中国古代心战的主要机理 中国古代兵家总结出一套完好的心战思想,自觉地在国家大战略的范畴内运用心战,统揽全局,合理筹划,对敌施行全方位心战,指导思想是针对战场敌军将帅的心理特点,采用谋略手段巧妙制胜敌人。当然心战的施行,是随着战争的特性、人文环境、地域差异和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讲,心战的施行方式能够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心战机理是相通的。 (一)心战的旗帜是道义 兴兵甲以讨不义 10,是古代战争最有力的心战发动令。(周易的 师贞 则 吉无咎 ,(孙子兵法中讲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11,
4、(孟子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2等,都表示清楚战争之事道义在先。战争双方都在战前奋力抢占道义之高地,找到这个立足之地,既便于统一内部,争得外界认同,并能瓦解对方舆论。所谓 师出有名 关键在于能否能在 义 之高地站稳脚根。也就是讲,在这个关键时刻,明智的战争指导者 不争事而争道 。为了判别战争性质能否合于道义,吴起把战争性质细化为五: 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禁暴救乱 者为义兵; 恃众以伐 者为强兵; 因怒兴兵 者为刚兵; 弃礼贪禄 者为暴兵; 国乱人疲,举事动众 者为逆兵。13这使古代战争的定性有了一个大致的规范。 (二)心战的底线是生死 生死安危既是战争的底线,
5、也是个体生命的底线。所以,触及到生死安危,攻心战才具有威慑力;突破了生死大关,反心战才具有抵抗力。战场上发生的 溃败 作鸟兽散 ,甚至 一败涂地 兵败如山倒 ,就是在生死上产生的难以计量的连锁反响。(吴子讲:一个犯了死罪别无出路的汉子隐于荒野,即便千人追捕,也会个个瞪大眼睛,左顾右盼,由于 一人投命,足惧千夫 14。(尉缭子也讲: 一武夫仗剑击于市,万人无不避之。 15他以为,将三军练成 死贼 之术,必成王霸之兵。明代兵家何良臣提出:一个人抱定必死之心,足以敌过十人;十人抱定必死之心,足以敌过百人;百人抱定必死之心,足以敌过千人;千人抱定必死之心,足以敌过万人;万人抱定必死之心,天下无敌。中国
6、古代心战思想以为:对于死的境界才是 气 的核心;心战本质是 气 之战,使敌兵贪生惧死,而自军舍生忘死,则战无不胜。所以虑至生死才会触及心战主题。 (三)心战的燃点是复仇 (孙子兵法中讲 杀敌者,怒也 ,(孟子讲商汤伐桀是 为匹夫匹妇复仇 16而战,都是指仇恨和愤怒在心战中的作用。仇恨是一种社会气力的无形蓄积。明代兵书(阵纪,对韩信 用兵如神 作了这样的破译:天下百姓恨秦法残酷,水深炽热,鸡犬不宁,贵贱无靠,民心背秦,韩信不过是因天下 仇秦之深 而获得的。复仇一般是有耻辱在先,然后以耻辱作为复仇的发动口号。这成为弱者最有力的心战武器。不过有时强者也会捉住某些偶尔事件,把自个打扮成 弱者 受害者
7、,以复仇作为心战武器。战国时期的吴越之战、齐楚之战、楚秦之竞,复仇成为双方心战发动的主题。 (四)心战的动力是功利 原始的战争,经常是以领地、食物、水源的争夺为目的。以功利吸引士卒力战,具有 激气 的心战价值。正是功利在战争中的发动作用,奠定了其在心战中的地位。(六韬提出的 文伐十二节 ,是古代对上层进行攻心战的全面展示。 十二节 中,半数是以功利为攻心点的。中唐的安史之乱,急于获得皇位的唐肃宗李亨请回纥国怀仁可汗支援,酬谢的条件是:两京城破之日,回纥兵可劫掠三日。回纥骑兵在与叛军作战时也确实骁勇异常,这些是功利在战争中作用的结果。另外以利益诱使到达战争目的的 铒战 也是一种心战方式。官渡之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