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诗人式排解忧愁、沮丧的方法,古代文学论文.docx
《鲍照诗人式排解忧愁、沮丧的方法,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照诗人式排解忧愁、沮丧的方法,古代文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鲍照诗人式排解忧愁、沮丧的方法,古代文学论文固然钟嵘在(诗品中评价鲍照 才秀人微,故取湮现代 , 但不能不讲鲍照是刘宋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 他处在一个相对加强了皇权的统治下,刘宋前期统治确实有较有开展的气象,所以他的诗表现了积极与消极、惆怅与企望、激愤与乞怜等不同色调的交织。慷慨中有沉郁,失意中又有希冀。 他对生命的卑微与脆弱有着深入的体认和超常的感悟,他把对生存和生命价值的体悟,内敛在一种深沉的忧虑中。 专求遂性乐, 不计缉名期。 欢至独斟酒, 忧来辄赋诗 (答客, 进赋诗而展念,退陈酒以排伤 (观漏赋,鼓琴、饮酒、赋诗就在他的生活中相互交织,成为他排解忧愁、沮丧的方式方法。 一、琴、酒 个
2、人情感的诗性表示出 琴和酒在鲍照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鲍照在沮丧之余的取乐之法,更是鲍照诗歌作品中时时出现的物象。 汉代之前, 琴手似乎都来自社会的低下阶层,知识分子中知名的琴手并不多。 东汉的蔡邕精于琴道,以琴名家,大大提升了琴的地位。 晋朝的嵇康擅于琴道,遭司马氏陷害,临刑之时,自称 (广陵散绝矣 。 著名诗人陶渊明虽不懂琴道,却常携一张无弦琴。(晋书 隐逸传记载陶渊明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完全是为陶冶性情。假如讲琴尚未在文人中得到普遍认可,而酒却在文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以文下酒,还以酒为文。 一醉解千愁,酒之于中国文人,是浇愁、消愁最有效的工具。 仕途
3、坎坷、政治失意、生活窘困、处境孤单、季节变迁等种种原因往往使文人心中淤积了太多的忧愁与哀怨、痛苦与悲戚。 酒能够侠,能够雅,能够痴,更以其独特的品性,天经地义地充当了化解忧愁、消除痛苦的最佳使者。 陶渊明以好饮著称,诗文中提到酒的地方不可胜数。在陶诗中,酒已经突破了物象层面,饮酒更是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为, 表现陶渊明对简单生活的知足。 鲍照仰慕陶渊明的人格, 最早模拟陶渊明的诗作,这也显示出了他对陶诗的独特档次和文学目光。在诗作(学陶彭泽体中,鲍照没有表现惯有的对生活的不满与愤激,反倒以饮酒解忧作为主题,模拟陶渊明那种与道合流的平和心气。 在鲍照全部诗文作品中,琴酒之事共出现 52 处,成为其
4、个人情感的寄托。 在(园葵赋中,他描绘春天里一边观赏葵花,一边饮酒的状况: 独酌南轩,拥琴孤听。 在(伤逝赋中,他悼念亡妻,无心弹琴,致使尘埃覆琴: 拂埃琴而抽思,启陈书而暇讨。 在(采桑中 抽琴试抒思,荐佩果成讬 , 君其且调弦,桂酒妾行酌 。在(代挽歌中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 在(代陈思王京洛篇中 琴瑟纵横散,舞衣不复缝 。在(代朗月行中 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 。 琴酒除了这些少数用以表示出轻松愉快的心情之外多数还是作为消解心中块垒的工具出现, 如: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 随酒逐乐去 (拟行路难; 欢觞为悲酌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 举爵自惆怅 (送别王宣城; 推琴三起
5、叹,声为君断绝 (发后渚。在(苦雨中,他讲 徒酌独相思,空急促明弹 ,想念好友他就弹琴解忧。 在(和王丞中,诗人肯定地告诉读者,他决定否认尘世,将自个的名声藏于琴酒之间, 灭志身世表,藏名琴酒间 。琴酒成为鲍照解脱生命矛盾的主要方式。 二、对生与死的诗化体认 从鲍照庞大的诗赋作品数量来看,赋诗是鲍照最常用的生命矛盾解脱方式。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有言: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然则非诗
6、人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面对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和本身处境,鲍照愤激不平,写下了激情荡漾的不朽诗篇。 作为下层官僚,鲍照亲眼目击了当时的种种不平现象, 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动乱和政治争斗的残酷,作为文人又无力改变这一切,他只能借助诗篇表示出自个的惊悸、忧虑和愤愤不平。 在(代别鹤操中他写道: 海上悲风急,三山多云雾,散乱一相失 ,惊孤不得住。 缅然日月驰,远矣绝音仪,有愿而不遂,无怨以生离,鹿鸣在深草,蝉鸣隐高枝,心自有所存,旁人那得知。 以双鹤相失而飞象征仕途的险恶无常,写出了内心深处的惊悸。 (拟行路难其七: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
7、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无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关于这首诗,解者观点不一,有的讲是 伤零陵 朱秬堂,有的讲是 伤少帝 陈太初,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这首诗隐喻、象征了当时政治上的某种争斗,其残忍程度令鲍照触目惊心,固然没有明确的字眼哀叹生命的迁逝,但却道出了诗人有感于政治斗争而对有限生命的关注以及有感于生命迁逝而产生的 恻怆 、不安和躁动。(拟行路难其六又云: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外表上充满天伦之乐,实际上全然是愤激之辞,表现了环境的窒息和他内心的极度苦闷。拿这六句同陶诗
8、相比,我们会发现,它既没有陶渊明 复得返自然 后的那种悠然心境,也没有陶渊明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那种天真烂漫的家庭情趣。 他在貌似悠闲的画面里,寄托着无限的伤感愤世之情。 诗人表示出的是自个在仕途上不愿忍气吞声以及不愿仰人鼻息而想与之决绝的决心。他为自个不愿 蹀躞垂羽翼 寻找的理由是 丈夫生世会几时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何必违心去做自个不愿意做的事呢?这可能是诗人最真实的想法,这华而不实包含了对生命的珍惜。我们能够发现,在领教了仕途风波险恶之后,鲍照对生命和生存方式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 作为敏感的文人,鲍照比常人愈加清醒地认识到生命的最终结局 死亡。 自晋朝以来,挽歌已经成为文人之间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