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文学的精神生态,民间文学论文.docx
《哈萨克族文学的精神生态,民间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萨克族文学的精神生态,民间文学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萨克族文学的精神生态,民间文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绪论】【1.1】【1.2 1.3】【文章中非常明确地阐释了家园意识的内涵,他以为只要故土才是那个接近本源的获得存在感的地方。曾繁仁在(生态美学导论 里也有相关的专门阐述。总之,学者们一致以为,家园意识不仅指人所处的物质家园,还包括人赖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这是家园意识更为深入的一个层面。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的很多作品都把自个的家乡作为重要的抒写对象,从中可见哈萨克族人民对家乡寄予的深切厚重情意,在(美丽的伊犁、(富饶的家乡、(向往的地方、(富饶的阿勒泰、(美妙的地方、(七岛、(努尔兰、(三条河、(沙吾尔山等风俗歌中人们对美丽而富饶的
2、家乡进行了深情的赞颂。除了对物质家园的描绘叙述,哈萨克族民间文学还大量地具体表现出了精神上的家园。单从谚语来看就有很多,比方 千里马不会忘记自个生长的地方,好男儿不会忘记自个亲爱的家乡 、 千里马行千里,还会回到故群。 海东青飞千尺,还会向栖架降落 、 尽管家乡贫穷,也能养活众人 、 马想群腾蹄嘶叫,人想家内心烦躁 、 贬低家乡的人最卑贱 等等,这些谚语的字里行间都具体表现出了浓郁的返乡情结。这里的家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能够容身的窝,更浸透了哈萨克族人民的个人情感。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对精神家园的这种追慕之情深受哈萨克族独特的地理、民族变迁及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族独特的气候、地貌特征产生
3、了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这种脆弱的游牧经济导致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需要举家搬迁去寻找水草丰富的地方。加上原始社会部落之间纷争不断,为了躲避敌人的侵袭,哈萨克族人民被迫不断地迁徙。而且自然灾祸的袭击也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踏上遥远的征程。每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哈萨克民族就要适应一次不同的环境和人群,无形中会产生一种漂泊无依的心理感受。物质家园的衰落必然导致精神上的无根。由于失根,才会去寻根,牧民们需要摆脱那种亲人分离的迁徙之苦,需要一种牢固、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因而他们比谁都渴望拥有自个的家园,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家园意识。以下为笔者通过嫁女、英雄和游子三种不同身份的人来展现他们的家园意识。 3.1
4、.1 嫁女的含泪回望。 人的生存环境从大的方面讲是 家园 ,从小的方面讲就是 场所 .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 柏林特在(环境美学中对 场所 发出这样的感慨,讲它是人们成长经过中熟悉的地方,是最容易辨别和记忆、浸透了人们情感的地方,是使人获得温馨、愉悦和舒适的内心体验的地方。哈萨克族民歌里的出嫁歌中具体表现出了哈萨克嫁女深入的场所意识。歌里所不舍的故土是哈萨克嫁女生活的特定场所,那个家园里有自个的情感依托。 她们割舍不下故土的人们,她们的父母、兄弟姐妹、部落的族人、儿时玩伴和懵懂的恋人等都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她们的生命,仅告别歌里就有专门对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和乡亲们等唱的歌。除了亲戚朋友这些人,家
5、乡高耸的山峰、广阔的草原、潺潺的河流、可爱的羊群,也都成为她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下面这首告别歌里这样唱道: 门前是绿色的大草原,我家的门框,请不要放走我。我不哭泣怎能支撑,悲戚快要碾碎了我的心。空中翱翔的是云雀,它的绒毛松软似绵。想自个就要离开这里的草原,心里是多么悲戚。再见了,我家的门框,祝你平稳,我亲爱的故土。 这首歌是哈萨克嫁女单独对家里的门框唱的告别歌,她们这种对故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歌颂和祝福都显示了对家乡深切厚重的眷恋之情。 除了哈萨克嫁女对家乡有着本能的场所意识,一些社会因素也促成了她们对家乡产生格外深切厚重的依恋之情。为了防止同一氏族的近亲结婚,哈萨克族女性必需要嫁到很遥
6、远的地方,男女结合时有 七水之隔 的讲法。从熟悉亲切的故土嫁到一个陌生遥远的环境中,哈萨克族嫁女的内心是忐忑的,尤其在早期落后封建的社会里,嫁女可能从没见过自个要嫁的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有的姑娘甚至被父母当做换取财产的交易品。 她们不知道将要走进的是如何一个家庭,对前途深感迷惘和悲观,因而愈加怀念那个能带给自个安全感的家乡。而且由于当时交通的不便,出嫁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次回到生养自个的家乡,难以割舍下这份情感纽带,哈萨克族嫁女的分离之苦竟大于新婚之喜。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她们只好把这种复杂的情感以歌的形式表现出来,仅出嫁时的歌就分出嫁歌、劝嫁歌、哭嫁歌、离别歌、诉歌、告别歌等众多形式,每
7、种形式的歌里不仅表现了哈萨克族嫁女内心的悲伤痛苦,也浸透了她们浓重的思乡之情。 从下面的一首哭嫁歌来看,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吟唱者强烈的悲戚和无奈的心情。比方 泪水滴答流个不停 、 父亲母亲的心真狠呀 、 父母为何要把我出嫁 、 我是一个不幸的人 、 我心里充满了悲伤痛苦 、 我的心象针扎似的疼 等等,诗歌一咏三叹的形式强化了哈萨克族嫁女感伤和凄凉的心境,读来使人感同身受,痛心不已。它深入地具体表现出了哈萨克嫁女出嫁时的漂泊无根感和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不作异乡人,不知故土亲 ,这里的家乡,不仅仅是具象的家乡,更是精神层面的家乡。它是一个浸透了个人记忆、情感的地方,它带给人心灵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它
8、是独特的,是任何地方都不能替代的。 哈萨克嫁女用这种回望的姿态具体表现出了对家园深深的眷恋。 3.1.2 英雄的悲壮回戈。 早期社会的国家、民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草场、家畜、妇女等不断征战,弱小的一方经常遭到被奴役的命运。强大的侵略者手段野蛮残暴,被压迫民族的生命安全遭到严重的威胁,民族英雄就在敌国对本民族的肆意践踏中产生了。他们有着强烈的部落意识和崇高的爱国精神,面对战争对自个家园的 促逼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抵御外敌的侵略浴血奋战,为家园和民族的和平发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哈萨克民族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腹地,这里的战略地位特别显著,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哈萨克民族没有征服其他国家的野心,因而
9、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经常处于被外敌侵略的状态。(喀孜别克和洪台吉里面讲哈萨克族是一个喜好和平的民族,从不欺凌别人也不受人随意欺凌。他们十分渴望国家间能和平共处,自个的故土能独立发展。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产生于 大灾难 时期,当时的哈萨克民族处于水深炽热当中,侵略者对哈萨克族人民进行血腥镇压、残酷杀戮。当时哈萨克民族的家园满目疮痍,哀嚎遍野,人们的生命和尊严遭到了严重践踏和蹂躏。多少代民族英雄为了保护家园,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以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哈萨克民族遭受外族欺压的深重苦难和被迫迁徙、征战的悲壮情怀,也具体表现出了他们对美妙、和平家园的向往之情。 哈萨克族叙
10、事长诗(阿布赉产生时的社会生境是哈萨克草原遭到准噶尔叛军和沙俄的双重进犯,人民苦不堪言,只好进行 磨破脚板的大迁徙 .阿布赉为了百姓安身立命和部落的繁荣发展,和噶尔丹可汗进行会谈,希望停止战争。后来又和清朝会谈,最终带领三玉兹归顺清朝。阿布赉一生都致力于调解民族间的纠纷,渴望实现卡尔梅克人、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和平相处的美妙愿望。哈萨克族叙事长诗(少女姬别克讲述一群来自远方的卡尔梅克人带领兵士占领哈萨克族女性姬别克的家乡,三年间,他们滥施淫威、蛮横无理、侵扰民心,最后终于在哈萨克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杀死了这群匪徒,保护了家园,守护了百姓。哈萨克族叙事长诗(英雄贾尼别克(英雄哈班拜(英雄博甘拜这些
11、故事讲的都是在哈萨克汗国时期这些英雄追随阿布赉为保家卫国、抵御准噶尔叛乱或柯尔克孜人等外敌的入侵作出的出色奉献。其他这类具有代表性的叙事长诗还有(阿勒帕米斯(英雄塔尔根(英雄霍布兰德(英雄哈姆巴尔等。这些哈萨克族英雄史诗都讲述了英雄们为了使家园不受外敌侵犯,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 哈萨克民族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水深炽热的征战状态,在战乱中,哈萨克族人民不仅身体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精神上也是流离失所的。因而,他们誓死守护自个的家园,守护的不仅仅仅是能够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处所,更是在精神上给人以放松,不用整日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地方。正如 15 世纪哈萨克族著名诗人阿山海戈一生致力于为百姓寻找没有天灾人祸
12、的人间乐土一样,他们所追寻的是平安、宁静、不受人践踏的世外桃源,是在精神上能够栖居的家园,是水草丰美、家畜成群、人民安身立命的天上人间。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战争题材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对非美状态的强烈控诉和坚决对抗,也具体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态型社会的殷切渴望和不懈追求。 3.1.3 游子的深情回归。 鲁枢元以为诗人都有 怀乡症 .他以为故土是一个存在于内心、被情感和记忆浸透的精神属地,而怀乡意味着人们对生命开场、血缘根本源头、情感依存的追寻和怀念。笔者觉得拥有怀乡症的诗人大部分都体验过独在异乡的复杂心境,只要身在异乡的游子才会对故土有深入的体验,才会产生浓郁的思乡情怀。因而讲得准确点应该是游子都有
13、着 怀乡症 .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游子所怀念的理想家园是那个生养自个的地方,他们最大的梦想和成功就是能够回到家乡,和乡亲们过着安静安泰的生活。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有大量关于返乡的情节,呈现的基本上都是主人公为了战争、寻找人生伴侣或是增长见识,出远门历经各种奇遇,最后历经含辛茹苦也终要返回故土的故事形式。哈萨克族民间故事(骑黑骏马的肯得克依勇士中,国王承诺只要主人公肯得克依勇士留下来就能够继承王位,但他还是放弃荣华富贵,回到他的故土黑山脚下和黑水河边。哈萨克族叙事长诗(英雄阿布赉中阿布赉为了寻根不惜离开安闲的生活和自个的母亲,他讲他宁愿当家乡的一只鞋垫也不愿做异乡的苏丹。这两个故事中主人公对家乡
14、的热爱超越了家乡发展状况的影响,任何金银珠宝、权利地位的诱惑都比不上家乡带给他们的放心和快乐。 哈萨克族叙事长诗(少女姬别克里托列甘和爱人度过三个月的美妙光阴后思念起自个的家乡。他讲: 那儿从来不下一场雪,那儿从来不结一块冰,在阳光温暖的湖面上,鸭子和天鹅也会度过冬天。留鸟的对阵在天空嘎嘎地鸣叫,留鸟们开场向南方飞迁。春天它们仍然会飞回,找到明丽宜人的夏天。我要与留鸟们一起离开,我要走那条捷径。 留鸟们从来不曾遗忘,自个要度过冬天的故土。 托列甘饱含深情地描绘出自个暖和美妙的故土,并和留鸟作比拟,即便一只鸟儿尚且明白飞回故土,何况一个满腔热血热爱家乡的人呢?即便爱人做噩梦预见他有去无回,竭力苦
15、劝他,他也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 月是故土明 ,只要自个的家园才是最美妙的,才能获得最审美的感受,家乡在哈萨克游子眼里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不管在外面生活有多优越,有多少诱惑,他们的内心始终是一种孤单无依的存在状态。而有家才有归属感,才会找到身份的认同。它是哈萨克族人民共享快乐、治愈伤口、凝聚感情的地方,是他们一生牵扯不断的精神纽带。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游子无意识地流露出的这种家园意识,已经不仅仅仅是对地理意义上的家园的怀念,更浸透了漂泊者们的个人情感,是人们为了实现心灵本真的精神追求。 只要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都得到知足,人的心灵才得以回归与解放,人们才会到达平和宁静的审美状态。在这里,故土在哈
16、萨克游子的记忆中被升华了。 3.2 人生价值的自我追求。 在生态美学中,除了人与别人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态,人与本身的和谐才是最本质的,它直接影响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只要人格高尚了,人性完善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朝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鲁枢元指出人类对于本身的衡量不仅需要通过外部的标准,更需要一个内部尺度。这个内部尺度就是要把人类的精神世界作为人的价值追求,通过信仰、道德、仁爱等良好品性完善本身的人格建设,知足本身的精神需求,最后到达自我实现的目的。他提出通过价值的再颠覆、低物质能量的高层次转化、艺术消费、精神治疗等这些方式来开发本身的精神生态,倡导人们要致力于开发生态系统中的
17、精神生态资源,告诉人们不要陷落于对物质的过度贪恋,而应该不断地提升本身的内在修养,使本身逐步趋于完善。笔者从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里具体表现出的简单的生活方式、丰盈的精神世界和一些高尚的个人品质这三个方面进入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分析在当时落后的环境中哈萨克族人民是如何提升本身精神价值及诗意地栖居于世间的。 3.2.1 简单的生活方式。 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里说到了 低物质能量的高层次转化 ,就是希望通过简单的 低物质 的生活方式最后转化为心灵知足这种 高层次能量 .他以为精神世界的丰富能够削减物质能量的需求,并通过大量例子阐释那种贫寒、俭朴、自然的生活带给人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知足,最后他通过美国
18、生态学家艾伦 杜宁的观点鼓励人们回归到悠闲的生活节拍,回归到记忆中的古老家园。他提出了一种回归于自然,回归于简单,回归于本真的生活方式。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里具体表现出了一种朴素简单的生活方式,告诉人们不要过度贪恋金钱而要在劳动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与鲁枢元提倡的观点不谋而合。 哈萨克族人民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过分贪恋金钱只会腐蚀人的内心,使健康的人性变得扭曲。因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经常以故事的方式对过度追求金钱的行为进行批判。这类民间故事里爱财的人最终都没有好下场,这是哈萨克族人民金钱观的直接具体表现出,它倡导人们不要舍本逐末,把追求金钱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的,而要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