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知识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农业推广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农业知识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农业推广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农业知识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农业推广论文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 2018 年的审议中指出: 当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10 多年前的0 105hm2减少到 0 092 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实际上,早在 2018 年我们国家耕地的供给缺口就已到达了 2 968 46 万 hm2。固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施行,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已实现了向中级阶段的跨越,但是农业用地比例少、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国情并没有改变。加之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们国家当代农业发展不能沿袭西方当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传统形式,必须因地制宜地探寻求索地方性特色农业体系
2、,解决当代农业发展的本土化问题; 而本土化的关键就在于当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对地方性传统农业知识的合理应用。传统农业知识是指在特定社区里,人们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所创造出与之相关的、且世代承续的一整套技术、管理方式、智慧、窍门和经历体验等综合体系,又被称之为地方性农业知识。(庄户杂字中讲: 人生天地,庄农最为先 ,而我们国家传统知识的研究多集中在林、畜、渔和医学知识上,对农业传统知识的研究却尚显薄弱。基于此,笔者以河南省南阳市农村为个案,于2020 年2 月开场进行了近1 年的田野调查。希望以人类学和农学穿插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农业技术推广和传统农业知识当代价值利用情况的讨论,实现农业资源的高
3、产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保卫,并能为当代农学理论提供丰富的知识标本和研究素材。 1、 当代农业技术推广个案的现在状况 南阳市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市,全市土地面积 26 509km2,华而不实山区、丘陵、平原各占 1/3,常用耕地面积 941 18k/hm2。近年来,以农业构造战略性调整为主线,推进了立体、高效的当代农业体系建设。除对山区、丘陵区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外,主要发展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操行动计划,并基于此推广了相应的当代农业技术。 1 1 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形式 自 2003 年以来,该地大力施行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项目,
4、建成了 猪沼果 三位一体和 沼厕圈菜(果) 四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形式,实现了农业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截至当前,全市农村沼气池用户达 44 万户,沼气综合利用率到达 85% 以上。 1 2 推广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据统计,南阳市仅内乡、西峡、淅川 3 县年产秸秆就到达了 320 万 t。为了充分发挥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该地推广了户用气化炉、户用节柴灶,以秸秆为原料,在气化炉内经热解和不完全氧化生成可燃气体,经管道输送,供农户生活用能; 推广了秸秆饲料应用技术,引导农民主要利用青贮、氨化法,把农作物秸秆变成优质饲料饲料和制取颗粒饲料; 推广了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技术。 1
5、 3 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 围绕优势农产品,该地从重点环节入手抓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施行。同时,配套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如墙式立体栽培技术) ,采用立体覆土、追肥,克制了虫害影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显著增产; 滴灌技术、微喷技术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 可降解农膜和秸秆覆盖技术减少了地膜使用量,控制了地膜污染。同时,在当代生产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发展水产养殖、瓜菜、林果、花卉等高效无公害特色农业。 1 4 推广培肥地力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 该地严格控制了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投入量,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等,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测土施肥、配方施肥技术,调整施肥构造,树
6、立平衡施肥的科学理念,施用新型、高效、缓释、固土的化肥品种,减少化肥流失率; 坚持科学施肥,坚持少量屡次,深施限量,逐步减少单位化肥施用量,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土壤的自我净化能力。同时,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农药防治次数和数量; 引进、示范、推广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推广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技术,优化种植形式。 2、 当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 1 耕地资源短缺、地形复杂 南阳市土地面积 26 509km2,华而不实山区 9 709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36 5% ; 丘陵 7 98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30% ; 平原 8 911km2,
7、占总土地面积的 33 5% ;山区、丘陵、平原基本各占 1/3,地形较复杂。常用耕地面积仅 941 18km2,人均耕地 0 09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近 70% ,致使当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的普遍推进被极大地制约。这意味着南阳的绝大部分农村仍存在着传统的间套作和轮作,虽有不少农户尝试了立体种植形式; 但由于其投入较大、对技术要求高和不合适粮食作物种植,不能得到广泛推广。 2 2 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迁敏感 南阳地处北纬 32 17 33 48 ,东经 110 58 113 49 ,属于暖和带 亚热带过渡带,年均温度 13 5 16 0 ,10 积温 4
8、500 5 000 ,无霜期 200 250d; 7 月均温 28 左右,1 月均温 0 4 ,少数地区可低于1,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具有较强的异质敏感性和寒暖变迁敏感性。在种植形式和制度上,农作物以小麦、水稻、棉花为主,其次为玉米、油菜、花生、豆类、芝麻、烟草等。种植制度上以稻麦两熟为主,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由于此气候类型地区的生态环境较脆弱和寒暖交替的敏感性,给很多亚热带、热带高效、无公害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带来了难度,使其生育期、成熟期、产量和品质遭到了一定影响。 2 3 面源污染严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面源污染由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
9、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浸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毁坏。面源污染牵涉面广,具有在不确定的时间内、通过不确定的途径、排放不确定数量的污染物质进行污染等特性,其污染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水体。固然该地推广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控制了化肥和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 但却仍存在农业早期过度开发带来的普遍问题,包括土壤板结、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废弃物、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和人畜粪便等面源污染物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工业污染。除此之外,农民中还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保卫意识薄弱问题和对当代技术学习、应用的畏难情绪。这些问题均造成了在南
10、阳农村普遍推广生态农业形式和当代农业科技的困难。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 4县 38 个乡镇为例,共 7 42 万 hm2耕地,年化肥投入量7 734 万 t(折纯) ,化肥利用率按全国平均水平 30%推算,年土壤固定、空气挥发和流失量达 5 414 万 t。 尤其是植物营养元素,施用不合理就会污染环境,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3、 地方性传统农业知识在当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互补应用 带着上述问题,笔者于 2020 年 3 月、7 月、11 月对普通农民分 3 次进行了为期 9 个月的深度访谈。运用人类学的报导人制度和 口述史 的方式方法,对地方性传统农业知识的应用情况和与当代技术有效对接
11、的情况进行了记录与分类。这些传统农业知识中蕴含的生态价值观,一方面能从根本上控制当代农业发展中造成的各种污染; 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高耗的当代农业进行互补,成本低廉,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 3 1 经历体验型传统农业知识的应用 3 1 1 以玉米小麦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为辅进行套种的地方性种植形式 南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所以种植制度基本上为一年两熟。基于南阳人民的饮食习惯,村民通常以小麦或玉米为主套种黄豆或芝麻的套种方式比拟多,其他辅种花生、油菜、芝麻、绿豆、黄豆。 一般选择两行粮食作物如玉米套种两行经济作物如黄豆的套种方式方法,在传统的良种经历体验和知识上,构成了以玉
12、米小麦为主、其它经济作物为辅套种的地方性种植形式。由于地形比拟复杂,南阳市山区、丘陵、平原基本上各占 1/3,作为农业生产五大要素之一的机械化耕作在农业生产中总体收效不明显。 调查中发现,固然机械化耕作和规模化经营并没有完全普及,但是在进行传统间套种和轮作的同时,当地农民又结合了当代农业科技去进行物种的发展和层次的加厚,还在灌溉技术上实现了传统漫灌与当代喷灌分区域的结合应用。 3 1 2 关于育种和耕作的传统经历体验、习惯 该地农民进行套种轮作、良种育种、合理密植时,其使用的传统农耕知识中蕴含着不少高效、高产、节约的生态价值观。这些传统知识是在本地长期的种植中累积而成的,能够到达节能、高产、高
13、效、低耗的目的。 红薯是南阳人比拟喜欢的一种食物,该作物的种植需精耕细作,多是采用传统技术进行种植,大多都自留食用了。以红薯育种为例,尖口的发芽成活率比拟好,在农历 6 连阴雨天,剪下红薯秧,用木棍把剪下来的尖口插入土里让它拖秧; 9 月时,从地里面刨出来放进红薯窖里,不让它坏掉。对于红薯耕作,种前犁好地后,用锄头把土地打成一个个 20cm 的方形小土堆,这个大小最合适爬秧; 然后,把红薯幼苗移栽,一堆上面只种一个幼苗就能够了,由于秧会爬得很快。 3 1 3 墒情缺乏时施肥的传统经历体验 农业的发展中因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秸秆、河道淤积、人畜粪便导致的污染问题普遍比拟严重
14、; 但在接受访谈 10 户农民的农业用地和生活环境中,基本上没有出现严重的污染和土壤板结问题。主要原因应该来自于他们的传统施肥经历体验及其与当代农业技术的结合,如剩菜肥田、农家肥与钙镁磷肥的配比使用和对于重茬的处理等。 3 2 实体型传统农业知识的利用 3 2 1 传统农家肥的制作 农家肥是一种绿色、无污染肥料,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绿色、有机,还能解决当代化肥带来的污染和土壤板结问题,长期施用会使土地越来越肥,但是其见效较慢; 而化肥则恰好相反,它见效快,但是效力持续时间短,而且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庄稼对化肥的依靠以及土壤板结。因而,如今农民多是农家肥与化肥搭配使用。南阳农民所使用的农家肥主要包括禽
15、畜肥、草木肥、大粪以及饼肥。综合村民的介绍,制作方式方法如表 1 所示。 3 2 2 传统农具的使用 南阳地处全国第2 级地貌台阶向第3 级台阶过渡的边坡上,西、北、东三面环山,是一个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全市山区 9 709km2,丘陵 7 98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 76 5% ,而规模化的农业机械化并不合适山区、丘陵。所以,在这些地区,除使用小型的拖拉机进行耕地外,年龄大一些的农民还是会采用牛耕,很多农家仍然使用着传统的农耕工具,如锄头、镢头、十叉耙子等。 毛庄村紧挨着山,都是黄土地,地里面还有很多大土块,也有石头,能用拖拉机犁地就用,不能用的话就都要用镢头刨地,一个人一天也就只能整理
16、好四五分地 。所以,固然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的相貌有了根本的变化,但是一些适宜南阳市地方性农业生产的农具仍然还在使用,与当代智能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工具进行了合理互补。 3 3 民俗型传统农业知识的传承 民俗型传统农业知识包括禁忌、仪式、习惯等。南阳民俗型传统农业知识的传承在仪式方面具体表现出不多,但是在习惯与禁忌方面的内容却特别丰富,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农业生产中对天象、节气的禁忌上。 3 3 1 对打雷的禁忌 雷是南阳民众深深忌讳的天象,人们有感于雷电在自然界中无与伦比的宏大威力而对之存有诚惶诚恐的畏惧心理,若出现雷电便以为是灾难的预兆。这种农业民俗从流传于宛地的民谚里可窥见一斑。人们对雷的禁忌,
17、具体表现出在忌讳暮冬打雷、正月打雷和不该打雷的季节打雷上。有民谣: 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180 天) 。 还有谚语: 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麦谷堆。 谷堆 是南阳方言,既有 丘 的含义,又有 多 的含义。 土谷堆 即多土丘,含意指多坟。 正月打雷兆示疫病将流行,死人多,坟头激增; 而二月和三月打雷预兆高产,故有 麦谷堆 之讲。 3 3 2 对动土播种的禁忌 南阳种玉米一般在农历 5 月, 夏至不种田,种田晚半年。 另外,还有 二月二种玉米 之讲。农历 2 月正是早春和仲春季节,由于雷电的作用空气中的氮素激增,随雨入地,能到达不大量使用化肥就能使农作物高产的目的。南阳种小麦一般在寒露、霜降
18、, 寒露到霜降,种麦不慌张; 霜降到立冬,种麦不放松。 这是指寒露、霜降、立冬过半个月就是一个节气,这段时间是种麦的最佳时间。 根据上述来自生产斗争的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能够把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布置农事活动,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原则,也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便利。 4、 结束语 传统与当代并不是对立的,当代技术只要在抛弃传统技术的时候才会与传统对立,而当它融入传统的时候传统也就获得了新的生命 。所以,要建立中华特点的当代农业体系,不能单向推广当代农业科技,而必须将地方性传统农业知识与当代农业技术进行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民、农村的需要,才能解决当前在个案农业发展中、乃至在中国农业发展
19、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并没有盲目地推崇和过分夸张传统农业知识本身的作用,而是将它置于地方性生存空间中,与当代的农业技术进行合理互补、有效对接。比方,施肥时农家肥与钙镁磷肥的配比应用,玉米播种时传统打窝技术与化肥的同时使用,犁地时拖拉机和镢头的交替使用,收割机会械收割与人力收割的分物种、分区域应用等,都具体表现出了传统技术与当代科技合理、有效的融合与互补。各个地方正通过这些互补实现当代农业技术的本土化,进而构成我们国家特色当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农村信息网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 40%EB/OL 2 李技文,柏贵喜,龙运荣 土家族传统农业知识的当代价值考虑: 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烈和龙桥两个村落为例J 贵州农业科学,2018(1) : 187189 3 段剑秋,张献青 黄河三角洲民间文学研究M 济南: 齐鲁书社,2003: 255 4 侯向阳 温带亚热带过渡带的景观变迁及其生态意义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 : 315318 5 佘志云 农业当代化必须挖掘传统技术的潜力J 消费导刊,2008(17) : 2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