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测度及研究展望,心理学论文.docx
《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测度及研究展望,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测度及研究展望,心理学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测度及研究展望,心理学论文自我在人格中处于核心地位,指一种独特的、持久的统一性身份,曾经被以为是心理学中 最难解的谜题 。系统论的观点以为,自我是一个开放的、多维度的系统1。在自我这个系统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拟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个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拟稳定的认识2。伯恩斯在其(自我概念发展与教育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我概念的心理作用,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三处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历体验如何解释和决定人们的期望3。 一、工作自我概念的提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理学家对自我概念的观点发生了宏
2、大的变化。早期,研究者们以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对自我的稳定、广义或平均的观点。但是这种原始的、未分化的构造并不能调节和反映行为的多样性。于是,研究者将自我概念看作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是意象、图式、观念、原型、理论、目的和任务等的集合4。Cantor等以为,自我概念的总体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成熟,一些新的自我概念会增加进来。一旦某一确定的自我概念构成后,即便不经常激活,也不可能从自我概念集合中消失5。Markus在提出自我图式理论之初以为,自我是以整体的方式表征的,个体总是在寻求一致性,并且积极地抵御那些挑战自我观念的信息。但是,Onorato等提出的自我分类理论表示清楚,自我不是一
3、个持久的人格构造,自我觉知是高度可变且由情境决定的6。随后,自我图式理论者们也发现,自我是一个由复杂知识构造组成的庞大多面体,个人能够启动不同的子构造来应对详细情境的需求,个人在详细情境中提取的自我信念取决于与之相关的情境,自我概念也表现出具有延展性的一面7。于是,Markus等人提出了工作自我概念,来弥补自我图式理论在解释个体行为等方面的缺乏。也有人将其称为工作自我8,或者活泼踊跃的自我概念9。 综上所述,自我概念的发展经历了由稳定性到动态性的变化。 Markus强调,自我概念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延展的,只是一般描绘叙述的稳定性掩盖了自我概念局部的变化10。也就是讲,一个人的自我概念集合所包括
4、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发挥作用的自我概念并不完全一样,而是根据情境变化。 工作自我概念提出后,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Markus以为,工作自我概念受欢迎的原因有下面三点:第一,大量的研究表示清楚,个体在判定、记忆和行为等各方面都遭到他们当下可获得的思想、态度和信念的深入影响4 。自我概念对人的影响无可厚非,但是只要那些从整体自我概念中分化出来的、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工作自我概念才能对即刻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产生作用。第二,对自我概念的这一理解与符号交互理论的观点类似,即不存在一个固定或稳定的自我,只要从个体的社会经历体验中构建出的当下的自我概念4。符号交互理论以为
5、,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能够随着社会互动的经过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社会情境具有符号的意义,而人所处的情境是时刻变化的,那么就需要不断变化的自我概念来解读社会情境这种符号。第三,工作自我概念这一构念使自我概念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延展性4。自我概念不再是单一的、笼统的整体,而是启动不同的子构造来应对情境的变化,这个子构造就是工作自我概念。同时,Markus也提出,工作自我概念内容的不断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个体的情绪调节、维护自尊以及随后的思维和行为都具有宏大的影响11。 工作自我概念的提出已近三十年,但是国内对工作自我概念只要初步的介绍,当前还没有本质性的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外关于工作自我
6、概念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扼要介绍了研究者们对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及其所采用的测量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与工作自我概念有关的研究领域,并且提出将来工作自我概念的研究框架。在理论方面,能够理清工作自我概念的研究,愈加准确地解释个体行为的多样性。在实践方面,希望通过改变工作自我概念,能够帮助个体调节情绪、提高认知水平、促进人际交往等。 二、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 Oyserman等提出,自我概念是包含内容、态度、评价判定等的认知构造,其作用是理解外部世界、关注个体目的以及保卫个体的基本价值12-13。固然他们关注自我概念的构造方面,但是,很多研究者却关注内容和评价方面,包括人们描绘叙述自个哪
7、些方面、怎样评价自个等13。同样,自我概念研究的宏大转变也发生在内容和构造两方面。在内容方面,之前以为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稳定的、广义的、平均的观点,但如今将自我概念看作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是图式、观念、原型、理论和目的等的集合。在构造方面,之前以为自我概念是一个原始的、未经分化的构造,但如今将其看作是动态的、具有可延展性的构造4。由此可见,能够从内容和构造两方面来理解工作自我概念。 从内容方面对工作自我概念进行界定一般都是强调由社会情境所诱导出的、占主导地位的自我表征。从内容方面对其界定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种观点以为,工作自我概念,也称作即刻的自我概念,是一系列持续活泼踊跃的、变化的、可获得的
8、自我知识表征集。个体自我概念的集合包括好的或坏的自我、希望或不希望成为的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等14。工作自我概念就是全部自我概念领域的一个子集,它的内容取决于特定时间下,由社会情境所激活的自我概念4。第二种观点以为,工作自我概念是在核心自我概念中嵌入与当下社会背景有关的暂时的自我概念10。 Hig-gins等提出长期可得性(chronically accessible)来形容个体的核心自我概念,这些核心自我概念对定义自我特别重要,因而它们是长期可得的15。而其他自我概念的可得性则根据个体当下的情感和动机状态,以及当下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情境而变化。第三种观点以为,工作自我概念与身份凸显性之间的
9、差异仅仅在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命名7。在社会认知模型中,个体包含多重的身份,但是在任何特定时间下,只要一部分身份能够凸显出来16。Lord等以为工作自我概念的观点牵涉在某一时刻个体的身份(或身份的结合)的凸显性,它包含三种类型的成分:自我观点、当下目的和可能自我。自我观点与当下的工作模型与对自个的评估有关,可能自我则代表个体努力争取的理想模型17-18。 从构造方面对工作自我概念进行界定的观点则更多地倾向于以为工作自我概念和工作记忆一样是个动态的构造。如Hinkley等指出,工作自我概念是工作记忆的一个拓展概念,在自我这个动态的构造系统中,存在大量活泼踊跃自我概念,它们和个体的需要等一起
10、在环境中扮演特殊的、短暂的线索功能。这一系统的功能是随时提取长时记忆中的内容来应对环境的变化19。 Conway等指出,工作自我与工作记忆概念非常接近,只是工作自我局限于自传体记忆。工作自我与工作记忆有很明确的联络,工作记忆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调节其他运算系统的控制经过。根据这一观点,工作自我就是在互相联络的目的层级构造中构成工作记忆控制经过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与自我知识有关,通过这个子集来控制认知,最终到达影响行为的目的8。 从内容方面对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着重强调当下被激活的自我概念、自我表征,以及凸显的社会身份等。但是,并没有讲明工作自我概念是怎样构成的。而从构造方面对工作自我概念的界定表示
11、清楚工作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认知构造,这个构造中储存的信息会对个体当下的行为有影响。 结合以往研究者从内容和构造两个视角对工作自我概念进行界定的观点,不难发现,工作自我概念能够被理解为自我概念集中此时此刻活泼踊跃的部分,可以以被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认知构造,用来储存由社会环境等激活的自我概念。基于此,本文对工作自我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工作自我概念是储存与自我有关知识的一个动态构造,它的内容由社会情境和个人的情绪、动机状态等决定,是个体全部自我概念或身份的选择性表征;它的功能是提取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来应对变化的情境。相较于以往单独从内容或构造视角理解工作自我概念界定的观点,这一定义存在着下面两点优势:第
12、一,将内容和构造两方面整合起来界定工作自我概念,具体表现出了由自我概念发展到工作自我概念的变化趋势。第二,强调了工作自我概念的功能,有助于解释跨情境的行为变化。 由此可见,工作自我概念与自我概念的区别在于,自我概念是一个庞大的集合,工作自我概念只是牵涉到与当下情境等有关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讲,工作自我概念是理解自我概念的一种方式或理念。 三、工作自我概念的相关理论 既然工作自我概念是一个庞大的集合,与自我有关的知识、信念、态度等都储存在华而不实,那么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之下,哪些自我概念能够被提取出来,哪些自我概念被抑制而不能被激活呢?也就是讲工作自我概念是怎样呈现出来的。以往的研究者们提出自我差
13、异和检索竞争假讲两种理论有助于我们解释工作自我概念的本质及其所发生的变化。 (一)自我差异理论 Higgins提出自我差异理论。该理论以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三个部分: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现实自我指个体自个或别人以为个体实际具备的特性的表征;理想自我指个体自个或别人希望个体理想上应具备的特性的表征;应该自我指个体自个或别人以为个体有义务或有责任应该具备的特性的表征。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异会诱发沮丧和失望;现实自我和应该自我之间的差异会诱发焦虑20。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称为自我导向或自我标准,自我差异指现实自我与自我导向之间的差异。自我导向是引导现实自我的标准。当自我导向与现实自我
14、有差异时,会产生减少差异的动机21。随后,Higgins提出调节性匹配理论,该理论指出个体有防护聚焦和提升聚焦两种动机倾向。防护聚焦指个体关注怎样完成自个应尽的责任、义务,以避免惩罚、批评。提升聚焦指个体关注怎样实现自个的理想、抱负22。 Higgins以为,对这两种动机进行调节与选择的经过能够消除自我差异,而在这一经过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工作自我概念。当特定的社会情境或启动刺激诱发出的自我概念与个体对自我的一般认识有差异时,个体的工作自我概念就会发生作用,使个体朝着消除自我之间差异的趋势做出反响。此时,工作自我概念的作用是保持个体的内在一致性。例如,在Markus等的研究中,激活被试类似性(和别
15、人的观点类似)的自我概念时,被试的反响不是证明这种类似性,而是提取与独特性(和别人的观点不同)相关的工作自我概念,通过反响来证明自个的独特性,消除了启动激活的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异10。该理论详细内容如此图1所示。 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固然解释了工作自我概念产生的原因,但是这个理论中没有提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自我概念的产生。而Brewin的检索竞争假讲弥补了自我差异理论的缺乏之处。 (二)检索竞争假讲 Brewin提出检索竞争假讲。该假讲以为,自我表征包含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以及希望的或害怕的特质等。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表征之间互相竞争,进而产生不同的工作自我概念。除了提出表征之间通
16、过竞争产生工作自我概念之外,该理论还具体阐述了影响表征检索的四个因素:表征重复的频率和精到准确程度、特定检索线索、目的表征和其他竞争表征之间的差异、以及表征的效价。首先,对某一表征重复的频率更高层次或更具体时,表征的可得性会随之提高,进而成为工作自我概念的机率会更大。其次,当检索线索与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之间重叠越多时,被检索的可能性越大。再次,不同表征互相竞争时,目的表征和其他竞争表征之间的差异越大,竞争表征会被压抑,而目的表征更容易被检索。最后,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积极的记忆或表征享有优先被检索的优势23。该理论详细内容如此图2所示。 Brewin的检索竞争假讲不仅提出表征之间通过互相竞
17、争产生工作自我概念,而且具体阐述了影响工作自我概念产生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工作自我概念的产生经过。 四、工作自我概念的测量 总体来讲,研究者对工作自我概念的测量所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基于启动范式之上,即通过启动刺激来改变工作自我概念,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Wheeler等提出两种途径能够使活泼踊跃的自我概念发生变化,即工作自我概念的改变。一种是有偏的激活模型,另一种是膨胀模型9。有偏的激活模型以为启动刺激通过选择性激活个体核心自我概念或长期可得自我表征中的一部分,来改变即刻的自我表征,即工作自我概念。它强调启动刺激只能提高已经存在的自我表征的可得性,不能将先前没有表征过的信息引入进工作自我概念。但是,
18、膨胀模型指将先前未表征过的信息引入到工作自我概念中。膨胀模型以为启动刺激之所以能够通过工作自我概念影响行为是由于自我与非我的界线不够清楚,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浸透的。个体有时候不能确定被激活的内容是属于自我、别人、情境或完全无关。也就是讲,当激活与自我无关的知识时,个体会由于先前的经历体验等将其知觉为与自我有关9。 Wheeler等提出的两种途径是从启动内容上将工作自我概念的改变方式方法区分开来,但是没有明确指出每种改变途径下详细的测量方式方法。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工作自我概念变化带来的行为效应将研究者对工作自我概念的测量方式方法分为下面四类。 (一)基于反响时的测量 基于反响时的
19、测量方式方法是通过测量被试的反响时来间接反映工作自我概念在启动之后的变化情况。自我分类判定法属于这类测量。 自我分类判定法是先启动被试的自我概念,然后呈现与启动有关的词,被试对这些词与 我 和 非我 的联合进行判定,测量判定的反响时,间接反映工作自我概念能否发生变化。该方式方法基于On-orato等人提出的自我分类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区分了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前者代表 我 和 非我 的分类,在与群体内成员比拟时使用;后者代表 我们 和 他们 的分类,在与外群体比拟时使用6。 Markus等采用该方式方法测量工作自我概念的变化。首先,启动被试独特性或类似性这一维度的自我概念。启动的方式方法是让被试
20、和其他三个 假被试 (配合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反响做出反响)一起对图片和颜色的爱好程度进行判定,每次都由被试先判定,三个 假被试 要根据被试的判定做出和被试一致或不一致的判定。当所有人判定一致时,被试会以为自个和其别人很类似,而当被试和三个 假被试 的判定不一致时,被试会以为自个和其别人比起来很独特。然后,给被试呈现31张幻灯片,每张幻灯片上有一个特质形容词(8张与独特性有关,9张与类似性有关,其余14张是有关内向-外向维度的词),要求被试判定这些词能否能够描绘叙述自个。假如能够描绘叙述按 我 键,不能够描绘叙述则按 非我 键。每张幻灯片呈现4秒,记录被试的反响时10。 该研究的结果是,对类似类
21、词,独特组被试与 我 联合的反响时快于类似组被试,而类似组被试与 非我 联合的反响时快于独特组。对独特类词,类似组被试与 我 联合的反响时快于独特组。 这一结果表示清楚:在启动任务之后,两组被试产生了不同的工作自我概念,独特组被试提取自个与类似性有关的表征,当类似类词出现时,就会迅速做出 我 的反响;而类似组被试提取自个与独特性有关的表征,当独特类词出现时,会迅速做出 我 反响10。 自我分类判定法与内隐联想测验法类似,通过测量不同联合的反响时,间接揣测工作自我概念的变化。该方式方法操作简便,以反响时为指标结果客观且易于分析。但是,在启动阶段需要其他训练有素的 假被试 来配合完成。 (二)基于
22、反响效价的测量 基于反响效价的测量是对被试反响内容的效价进行分析,不同的效价反映了被试对启动刺激不同的态度。词汇联想法属于这一类测量。 词汇联想法是先启动被试某一自我概念,让被试尽快写出与这一自我概念有关的词,然后将这些词汇归类为积极词汇或消极词汇。通过分析词的效价来判定启动效应对工作自我概念的影响。 Markus等采用该方式方法研究工作自我概念的变化。在研究中,他们首先启动被试独特性或类似性这一维度的自我概念。启动的方式方法是让被试和其他三个 假被试 (配合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反响做出反响)一起对图片和颜色的爱好程度进行判定,每次都由被试先判定,三个 假被试 要根据被试的判定做出和被试一致或不
23、一致的判定。当所有人判定一致时,被试会以为自个和其别人很类似,而当被试和三个 假被试 的判定不一致时,被试会以为自个和其别人比起来很独特。在启动任务完成之后,给被试一个包含6张图片的小册子,每张图片上有一个词,要求被试在一分钟内写下与图片上的词相关的词汇,越多越好。前两张图片上的词与类似性有关,中间两张上是中性词,后两张上的词与独特性有关10。 该研究的结果是,对类似类词,独特组被试产生更多积极词汇,类似组被试产生更多消极词汇;对独特类词,类似组被试产生更多积极词汇,独特组被试产生更多消极词汇10 。这一结果表示清楚:当激活被试独特性自我概念时,被试会寻找自我表征中与类似性有关的证据成为工作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