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认知及伦理逻辑链,逻辑学论文.docx
《规范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认知及伦理逻辑链,逻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认知及伦理逻辑链,逻辑学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规范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认知及伦理逻辑链,逻辑学论文内容摘要:逻辑与伦理常分属不同的领域,荀子名学的逻辑和伦理却融合为一体。这种一体性之所以可能在于其逻辑和伦理都具有规范性。基于皮尔斯的规范符号学的启发,本文讨论了荀子名学思想隐含的内在逻辑关联,以期更好地理解这种逻辑和伦理融合为一体的名学思想。荀子名学思想隐含着一个 本-分-合 的基础逻辑范畴链,这个基础范畴链详细展开为 名-辞-辨-讲-故 的语言逻辑、 天-感-心-知-智 的认知逻辑和 人-仁-礼-义-道 的伦理逻辑,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在规范符号学视角下能够得到融贯的论证,也能合理地回应荀子名学关于制名之枢要、所缘以同异、所为有名的问题。
2、本文关键词语:荀子; 名学; 逻辑; 伦理; 规范符号学; 作者简介: 蒋世强1977-,男,四川安岳人,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符号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研究。; The Inherent Logic of Xunzi s Theory of Na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tive Semiotics Abstract:Logic and ethic often belong to different fields, but the logic and ethic in Xunzi s theory of name are inte
3、grated into one kind. Xunzi s theory of name is a general logical system as normative semiotics and thus both of his logic and ethic are normative. Based on the inspiration of Pierce s normative semiotic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nherent logical connection of Xunzi s theory of name in order to bett
4、er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of logic and ethic. Xunzi s theory of name implies a basic logic category chain of ben本-fen分-he合 including three levels of logic: the language logic of theme-proposition-argument-thesis-cause , the cognitive logic of nature-sensation-mind-knowing-wisdom and the ethical
5、logic of human-benevolence-ritual-righteousness-Dao . The three levels can be coherently demonst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rmative semiotics, and can reasonably respond to Xunzi s theory on the name-making methods, the reasons of name distinction, as well as the purposes of naming. Keyword:Xunz
6、i; theory of name; logic; ethic; normative semiotics; 名学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广泛存在,名家、道家、墨家、儒家等都对之极为重视。各家名学的主张各不一样,名家有控名讲,道家有无名讲,墨家有 以名举实 的墨辨,儒家孔子特倡 必也正名 .至荀子,尤以(正名出名。荀子固然推崇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但是他处于战国末期有时机兼收并蓄,最终集大成,构成了自个独特的名学。 荀子名学主要具体表现出在(正名中,其他着作也有散见。一方面,他的名学含有类似西方的逻辑学。在所谓 第一部中国逻辑史的断代史专着 11(先秦名学史中,胡适把荀子名学视为一种哲学方式方法论而且将其放
7、在进化与逻辑的视角下加以解释。温公颐在(先秦逻辑史中以为荀子名学的 名 辞 辩讲 逻辑体系就是西方逻辑的 概念 判定 推理 .2269另一方面,荀子名学也被视为伦理政治学。梁启超将其放在(先秦思想史中进行讨论。荀子名学的面相既有逻辑学也有伦理政治学,学界对此基本上没有异议,分歧在于哪一面相为主,冯友兰以为荀子正名有伦理的一面但主要在逻辑层面且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有类似之处。3250牟宗三把中国逻辑称之为名理论,荀子的名学属华而不实一种,他以为这种逻辑不是主要的,主要还是伦理层面,逻辑学层面是 非正面面对逻辑而以逻辑为主题也。乃从其正面伦理学术拖带而出着 41. 其实,荀子名学思想的关键不在于逻辑
8、和伦理哪一面相为主而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其逻辑学和伦理学以及为什么逻辑学和伦理学能够融合为一体。学界在讨论荀子的时候通常提到的逻辑实际上是西方的形式逻辑,即狭义的逻辑。然而,广义的逻辑不只要形式推理,还有规范性。荀子名学的逻辑是规范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 鉴于荀子名学的规范性和符号学特征明显,作为规范符号学典型的皮尔斯符号学有参考价值。皮尔斯也以为逻辑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从狭义上,它是一门研究获得真所需之必要条件的科学;从广义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思想之必然法则的科学,或者更准确一点讲,它是一般符号学,不仅研究真还研究符号作为符号的一般条件 55,也就是讲,狭义逻辑人们通常以为的形式逻辑能够作为广义
9、逻辑规范符号学的一部分。在皮尔斯的学科划分中,符号学是哲学下面的规范性学科,等同于广义逻辑学包括狭义逻辑和伦理学包括政治学在内的实践科学。属于规范学科的符号学就同时具有狭义逻辑的推理性和伦理学的规范性。根据此思路,荀子名学的逻辑学和伦理学为什么能够融合为一体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回答。 诚然,荀子的名学与皮尔斯的符号学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并不是简单的比照或以皮尔斯符号学附会荀子的名学,只是借鉴皮尔斯的符号学的范畴论研究思路,也就是以规范符号学广义逻辑融合狭义逻辑与伦理即西方哲学的实践层面的基础范畴而构建互相关联的逻辑关系。下文以此思路展开详细的论证进而呈现荀子名学至今不朽的学术价值。 一、规范符号
10、学视角下的基础范畴链:本-分-合 荀子名学讨论的内容相当丰富,一些核心要素有助于厘清其内在逻辑关系。梁启超以为荀子名学最终具体表现出在 礼 ,以为 礼 的核心在于 分 ,他讲: 荀子言礼专主 分 ,荀子以为只须将礼制定,叫人 各安本分 . 6118 分 在荀子论着里既作 区分、识别 的分,如 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 748,又作 职分、名分 的分,如 犯分乱理 7390,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在语义上是相关的,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两层含义不能分割。荀子名学有大量关于 分 的阐述,仅(正名就能够列举众多处,如 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 7370 明君知其分而不与辨也 7374等。隐含
11、的 分 就更多,如, 辞 可为辞分, 辨 可为分辨, 义 也含有 分 ,由于荀子讲, 义者,分此者也 7408,荀子名学似乎充满了 分 论。不难理解,孙继红为什么在梁启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分 是荀子名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同时,她也以为 分 还是荀子名学思想的逻辑经过和逻辑终点。824以 分 作为基础逻辑范畴来认识荀子的名学确实有助于理解其内在思想的逻辑关联性。 但是,仅仅议论 分 会丧失 合 对荀子思想的重要价值。 分 相对的是 合 ,在逻辑上有 分 就必有 合 ,而且荀子有大量关于 合 的阐述,如 辞合于讲 7376 听则合文 7376 知有所合谓之智 7367 性伪合 7322等, 分 假
12、如能作为基础范畴, 合 就不能不顾。本质上, 分 是逻辑经过, 合 是逻辑终点,由于荀子通过 分 而正名,进而名与实相合,才能到达合理、合智、合和、合道,最终 率民而一焉 7369的合治。假如逻辑起点以 本 来言,这个 本 就是荀子所讲的 性 ,即本性。事物的本性即名的实,天有本性,即自然天性,而人也有本性,即人的自然属性和禀赋。如此,荀子的 性伪合 能够理解为以本性为逻辑起点。简言之, 本 是逻辑范畴的起点,具有本性和潜在性。 分 是逻辑经过,具有人为性和互动性,即 伪 的特质,人为的经过就是 分 的经过,能够是分辨、区分,可以以是分序、分级; 合 是逻辑终点,是共同体成认的原则或道理。 为
13、方便理解,我们能够借鉴皮尔斯的符号学。 本 分 合 作为荀子名学的基础范畴,假如进一步抽离内容,就能够极简化为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数理范畴: 一 二 三 ,分别代表三个互相关联的逻辑项,每个范畴的品格即为第一性、第二性、第三性。第一性是质性类似本性,是潜在的。第一性包含在表示互动关系的第二性中,从 一 到 二 ,走向 分 的阶段。第一性和第二性又共同包含在第三性中。第三性是一般性,具体表现出为原则、准则和习惯,也是共同体的整 合 ,具有解释性、规范性。就范畴而言,荀子并没有进一步抽象到数理范畴。就范畴关系表示出上看,其名理范畴的 本-分-合 基础逻辑链与皮尔斯的数理范畴 一-二-三 基础逻辑链是
14、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荀子和皮尔斯各自的符号学固然有不同的哲学出发点和目的,但是都属于规范符号学。仅就逻辑终点就能够看出,荀子正名的结果必然符合理和道,即一般的原则。不管王道还是天道必然符合人道,顺乎民意,类似皮尔斯的 第三性 ,即符合共同体的一般性原则或共鸣。换言之,荀子的 合 和皮尔斯的 第三性 都是规范的。整体上看,荀子和皮尔斯各自的逻辑范畴都构成了规范符号学。规范符号学处理的是 应该 与 不应该 的逻辑问题而不是 真 与 假 的形式逻辑问题,确切地讲,形式逻辑已融入到整体中,具体表现出为规范逻辑体系。形式逻辑狭义逻辑只是规范逻辑广义逻辑在某一个层面上的子环节,最终需要为规范逻辑服务。
15、 假如我们认识到荀子名学隐含的基础逻辑范畴和规范符号学特性,那么完全有理由对荀子的名学进行重构。这一重构能够基于 本-分-合 三个层面来阐述,分别是语言逻辑、认知逻辑、伦理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又有各自的详细逻辑构造,共同构成一个规范符号学体系,分别能够回应荀子的制名之枢要、所缘以同异、所为有名。 二、规范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逻辑链:名-辞-辨-讲-故 一般而言, 名 是语词或概念, 辞 是命题, 辩讲 为推理或论证,名、辞、辩讲就能够构成类似西方形式逻辑的概念、判定、推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学界多以为荀子名学具有形式逻辑,如温公颐讨论的 名-辞-辩讲 论证构造。伍非百把 辨 与 讲 分开,构
16、成 名-辞-讲-辩 ,他以为荀子名学是 正名 、 析辞 、 立讲 、 明辩 96的逻辑研究,他十分区分了 讲 与 辨 ,并且以为 名 辞 讲 构成 辩 的三要件。固然荀子有的时候把 辩讲 合在一起,但大多数时候是分开的,毕竟 辨 与 讲 各有内涵。在伍非百看来, 名 以举实, 辞 兼两 名 而抒一意, 讲 为兼两辞而成之独语体, 辨 则兼两讲而成之对语体也 9774.但是, 辨 有时兼有分辨之意,从 分 走向 合 的经过中, 辨 就理应在 讲 之前,毕竟最终是 讲出故 , 讲 作为小范畴是从 分 走向 合 的经过中具有最高程度 合 内涵,最少具有 分 内涵。除此之外,荀子也议论 故 ,实际上最
17、终的 合 范畴在语言逻辑上是 故 , 故 须参加到整个语言逻辑链条中。在这一点上,冯契很好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名学 故 的作用,只不过他主要关注点是墨家名学。10255荀子作为一个兼收并蓄者,名学 故 的范畴在逻辑上也不能忽视。 既然荀子议论了 名 辞 辨 讲 故 ,就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逻辑环节,从一个整体构造来分析名学思想就是必要的。进而,荀子名学的语言逻辑构造应为 名-辞-辨-讲-故 . 名 是逻辑起点,处于 本 范畴, 辞 辨 讲 具有不同程度的 分 处于逻辑经过的 分 范畴。 辞 是由各 名 组成的语句,辞分是指对语句的分析和判定, 辨 也有分辨和论证的意思, 讲 有分讲和讲出的意思,如此
18、,从 辞 到 辨 再到 讲 , 分 的程度越低, 合 的程度增加,向 合 靠近,但三者都是 分 范畴的不同逻辑环节,最终到达纯粹的 合 ,即讲出 故道理 来,即 故 才是逻辑范畴的终点。 名-辞-辨-讲-故 的语言逻辑构造并不是完全的形式推理,形式逻辑的概念、判定、推理只是这个推理构造的一部分,大致相当于名、辞、辨。最终 讲 出的 故 是符合规范的 故 ,即获得共同体成认的一般性共鸣或道理。 名-辞-辨-讲-故 的语言逻辑构造中,各逻辑环节有不同的品格和要求。 名 是规约的,即荀子的 约定俗成 7372,所谓 名也者,所以期约定累实也 7376,名不合实则需要正名, 正名而期符合规约,质请而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