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对厦门低碳经济实践的启示的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对厦门低碳经济实践的启示的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对厦门低碳经济实践的启示的论文摘要: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必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并与厦门低碳经济的实践作比较,希望能对厦门发展低碳经济有所启示。关键词:低碳经济日本经验厦门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使厦门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厦门能源、水和土地价资
2、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入;矿产资源稀少,环境容量有限。2008年,厦门人均(常住)水资源占有量仅547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口的25.44;人均(常住)耕地面积0.0098公顷,远低于全国人均0(198公顷的水平。日本的能源处境与厦门类似,自然禀赋不足,使得日本较早地意识到能源与发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致力于节能降耗,依靠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下面通过对日本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分析并与厦门低碳经济的实践作比较,希望能对厦门发展低碳经济有所启示。一、战略先行。法规保障日本早在1979年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自颁布实施以来,日本对其进行了多次修改。从1991年到2001年,还先后制定
3、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11665.coM2006年,日本政府首次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新国家能源战略)。2008年,日本福田首相提出了“福田蓝图,目标是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20(19年,日本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在税收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和社会节能,实施了多项财税政策。一是补助金制度,对于企业引进节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给予总投资额的1/3到1/2的补助,对于企业和家庭引进高效热水器给予固定金额的补助,对于住宅、建筑物引进高效能源系
4、统给予其总投资113的补助。二是税制改革,使用指定节能设备,可选择设备标准进价30的特别折旧或者7的税额减免。三是特别会计制度,即在国家预算中安排专门的节能资金,由经济产业省实施支援企业节能和促进节能的技术研发等活动,该预算纳入“能源供需结科目,主要;于国家征收的石油煤炭税。厦门市出台低碳法规上也比较早,也较早设立了具体的执行部门。先后出台了(厦门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实施办法)(2002年)、(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推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若干意见)(2003年)、(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i作的通知)(2004年)、(厦门市城市供水节水条例)(2006年)、(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
5、(2008年)厦(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08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制度层面上规范政府、企业及公众的行为。厦门市于1985年成立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1990年成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现为厦门市节能监测中心),2002年成立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2007年成立厦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2008年1月成立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和协调小组。形成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全市上下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但是,在财政和税收支持上,并没有像日本那么大的力度。由于厦门没有财税自主权,厦门只有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对低碳发展的重炙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
6、予扶持;但是目前并没有具有代表性的低碳重大项目。二、创新的激励制度与经济手法1.为发展低碳经济,日本计划从五个方面进行激励制度与经济手法的创新。(1)家电领域的“领跑者计划。为在日本社会全面推进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正在设法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家庭生活领域的温室气体的减排。据日本节能专家分析,如果在家电领域应用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使得日本的家庭生活领域的:氧化碳排放量削减35,(2)实现住宅和办公大楼的低碳化。日本的住宅、办公大楼以及超市的商业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7年比1990年增加了大约50。为了大幅度削减这些领域的:氧化碳的排放量,日本一方面加强管制,另一方面对减排计划提供财政支援
7、。(3)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核心产业,目前,日本加快低碳汽车的技术开发,促进传统汽车向低碳汽车的转换,在促进低碳汽车的技术开发方面。采取领跑者计划的制度,对开发成功者提供补助金。日本要修改与汽车相关的税制。根据排放责任者自担的原则,对汽车税制提供新的课税依据。(4)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普及。资源缺乏的日本要结合温室气体的减排,发展风力、水力、太阳能、潮力、低热、废弃物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此取代大量排放=氧化碳的化学燃料,为此日本将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并且对现有的社会基础设施进行根本的改造。(5)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日本国民的金融资产高达1500万亿日元,日本社会整体的资产更加
8、雄厚庞大,日本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将这些雄厚而庞大的资金运用到低碳技术的创新投资中去,使资金用于构建日本的低碳社会。2.在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上,厦门也像日本一样做到了先行先试。首先节能方面。全面范围启动百家节能工程,年节能折合标煤10万吨。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目前,厦门市夜景工程、交通信号灯全面使用led产品。小区照明、路灯等逐步推广使用太阳能及led产品。20082009年实施“国家绿色照明推广计划,完成210万支节能灯的推广任务。年可节电近4亿度。厦门市以示范项目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2004年被建设部定为“推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城市,并获得美国能源基金会
9、的支持。2005年1月起,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专项审查,针时厦门气候特点,重点控制门窗、遮阳及建筑通风采光等节能措施的落实。20(17年,被列为国家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建筑能耗统计示范城市。1996年厦门率先试行阶梯式水价收费,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收费政策进行调整。推行工业废水零排放。鼓励工业企业采用种水回收技术。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其次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厦门市从2000年起推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对有机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同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08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4.97万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24.2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储存量1.27万吨,当
10、年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1.12。三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方面。厦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公交线路布局。建设bpt快速公交系统,方便民众出行,减少小汽车的出行量。推广使用天然气公交车及出租车,减少汽车尾气碳的排放量。推进步行区建设。商业密集区禁止车辆通行,有效减少拥堵产生的碳排放。开展无车日活动。2005年起,厦门在每年的9月22日开展无车日活动。并于2007年与国家建设部签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承诺书。三、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日本是新能源开发最领先的国家,不仅太阳能发电世界第一。在风能、海洋能、地热、垃圾发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也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为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日本将
11、在中短期内改进现有技术并在全社会推广,在中长期内发展创新枝术。为此,日本政府已经设计出一套低碳技术的路线图。在强调政府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和责任的同时。鼓励私有资本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保证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同时。建立官产学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各部门科研机构的合力,集中管理,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和效率。日本还将制订(能源环境技术革新方案),在全球推广其能源和环境领域最为尖端的技术,加速研发节能技术,推广生物燃料的生产技术以及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运用,并长期探索温室气体零排放的划时代技术。在中国,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厦门市生产领域2008年的碳排破量为987.
12、91万吨,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3020.32万吨的目标,必须朝着“产业结构调优,能源利用高效的方向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厦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通过老企业搬迁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低能耗的产业。关闭一批高耗能企业,将全市46个工业园整合为14个。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促进产业间的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产业生态链。厦门还在积极推行低碳技术。把节能减排作为技术改造项目审核的先决条件,对技改项目提出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大力开展减碳技术创新,拥有含银固体废物综合开发技术、pta氧化残渣资源化、钨废料回收利用等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随着低碳时代的来
13、临,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必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只能通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经济实践来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厦门和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模式都是政府主导为主,成效显著。但是厦门与日本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低碳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不够。厦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改革的进程,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健全法制。深化相关配套改革,实现主要依靠“领导重视、狠抓落实的“人治框架向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的“法治框架转变,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后厦门发展低碳经济,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上。要从以行政手段、控制一命令为主的政策工具向主要依靠市场的政策工具转变。政策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普适节能、清洁能源、碳减排、碳封存等技术研发与运用。在产业、区域层面,推行许可证交易、自愿协议等市场化交易手段,要建立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i等高碳行业为基础的“总量分配一技效考评一排污权交易相结合和新机制,要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在微观层面,推广两部收费制、标签、认证计划,第三方融资等政策工具,重点解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和市场问题,鼓励企业低碳化的固定资产投资、保障设备运转,鼓励环保产业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