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和立法路线,法学毕业论文.docx
《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和立法路线,法学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和立法路线,法学毕业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标准和立法路线,法学毕业论文摘 要: 科学划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是食物节约立法的重中之重。划分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行为主体、行为形式和主观过错是三个核心的考量因素。从行为主体的视角,能够划分为消费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餐饮经营者浪费食物的行为、超市经营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食品生产者浪费食物的行为、食品运输者浪费食物的行为和其他需要法律规制的食物浪费行为;从行为形式的视角,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划分为公共场合的浪费行为与私人场合的浪费行为,偶然浪费的行为和屡次浪费的行为,单独施行浪费的行为和组织别人群体施行浪费的行为;从主观过错的视角,能够划分为存心故意浪费食物的行为和
2、过失浪费食物的行为。并非所有浪费食物的行为都应当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立法应当针对不同类型食物浪费的行为,合理确定认定违法行为的标准。 本文关键词语: 食物节约; 违法行为; 类型划分; 违法性标准; Abstract: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to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types of illegal acts of food waste. In order to classify the types of illegal food waste, the actor, behavior mode and subjective
3、fault are the three cor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subject, it can be pided into consum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restaurant operato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supermarket operato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food producers behavior of wasting food, food transporters behavior of w
4、asting food and other food waste behaviors that need legal reg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 patterns, illegal acts of food waste can be pided into public and private behavior, occasional waste behavior and multiple waste behavior, waste behavior alone and organizing others to implement w
5、aste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e fault, it can be pided into intentional waste of food behavior and negligent waste of food behavior. Not all food waste behavi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regulation scope of the law. The legislation should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standards for ide
6、ntifying illegal behaviors. Keyword: food conservation; illegal activities; classification of types; illegality standard; 食物是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人类假如缺乏食物,将会面临重大的生存危机。根据2020年7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22年全球饥饿人口高达6.9亿,华而不实亚洲占比最多,为3.81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饥饿人口估计增长1.3亿,到达8.2亿1。在我们国家,有6亿人口平均月收入为1 000元,广
7、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居民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有待加强2。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国内外都有大量民众面临食物供给保障不理想的状况。即使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物质经济条件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也绝不能够忽视食物浪费带来的危害,更不能漠视粮食安全问题。2020年8月,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尽管我们国家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 ,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3。全国人大法工委根据的指示成立工作专班,正式启动推进制止食物浪费的专项立法工作。在推进食物节约的立法经过中,合理界定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类型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
8、在食物节约立法中界定违法行为类型的缘由 食物浪费行为对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21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仅2021年,在我们国家城市餐饮业中的餐桌食物浪费量高达1 700万至1 800万吨,足以提供3 000万至5 000万人1年的伙食。愈加令人担忧的是,如此惊人的浪费量还只是在 城市餐饮 这一个环节发生的4。当下,食物浪费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经济损失近1万亿美元5。 消费 在外观上往往表现为个人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自由的范畴,是二战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而,即使是出现了类似食物浪费这样的不当消费行为,其对于国计民
9、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或者是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毁坏往往被漠视。由于为了经济增长而不断刺激消费,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资源,制造大量废物,消费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危机的核心问题。以浪费食物为代表的不当消费行为更是成为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之根本性、深层性的原因6。每年由于食物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7。因而,加强食物节约立法,遏制食物浪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保卫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华而不实,科学合理地界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既是食物节约立法的关键问题,也是食物节约立法的难点问题。 反对食物浪费,促进食物节约,是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的内在要求。我们国家(宪
10、法章构造和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法律体系内部要自洽协调25。与此同时,食物节约立法应当建立有效的执法机制,将食物浪费执法作为自然资源浪费执法的类型之一,并逐步纳入自然资源领域的生态综合执法范围。自然资源领域的综合执法改革是生态综合执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6 。三是要坚持列举式与概括式条款相结合。对于行政机关而言,法无受权不可为,按照(行政处理惩罚法(行政强迫法等法律的规定,何种食物浪费行为应当被视为违法行为并接受行政法律规制,应当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列明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类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类型出如今所难免,此时就需要行政机关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监视潜在威胁,预
11、防损害发生27。当出现了新型的食物浪费行为,食物节约立法应当考虑到法律的滞后性,为行政机关规制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食物浪费行为提供法律根据。因而,食物节约立法应当规定兜底性的条款,规定立法中未明确规定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只要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且符合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基本条件,就能够追查行为人的违法责任。 三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类型划分的立法建议 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餐饮经营者、超市经营者、食品生产加工者、食品运输者。每类主体都有可能从事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在违法性的判定上应当把行为主体、行为形式和主观过错这三个因素有机统一起来综合考量,注重行为主体、行为形式、主观过
12、错之间的逻辑联络。一般公众的违法行为类型划分分析详见图1。 图1 食物浪费认定的分析经过 如此图1所示,对食物浪费违法行为的认定一般可遵循 行为主体适格 行为形式吻合 主观过错吻合 的逻辑进路。详细而言,认定食物浪费违法行为首先应当从行为主体适格的角度出发,只要行为主体合适承当食物浪费违法责任,才能根据行为形式的详细情形进行后续的违法性判定。在主观过错的认定上,原则上存心故意浪费食物都应当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但是假如是在私密场合或者是偶然浪费食物,一般情况下社会危害性显着稍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没有必要认定为违法行为。假如是过失浪费食物的,除非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比方浪费了大量的食物,否
13、则,由于缺乏需要法律规制的社会危害性,也没有必要认定为违法行为28。在食物浪费行为当中没有过错的,按照(行政处理惩罚法的规定,应当一律认定为不属于食物浪费违法行为。过失浪费食物的,由于主观恶性较弱,仅在造成一定后果的时候才应当认定为违法行为。但是,假如过失为之的本身就是社会危害性显着稍微的行为比方个人浪费食物、在私密场合或者是偶然浪费食物,即使有一定后果也无必要视作违法行为处理。详细到各主体的各类型行为当中,关键点在于认定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与行为人的过错程度。 1. 一般公众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一般公众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包括个人浪费食物的行为和组织别人共同浪费食物的行为。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
14、如下:1在公共场合随意丢弃食物的行为。公共场合不允许随地扔垃圾是社会共鸣,行为人随意丢弃食物具有主观存心故意,既浪费粮食又毁坏环境,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2将食物用于游戏等非食用用处的行为。食物不应当用于游戏、投射等非食用用处,存心故意将食物用于非食用用处导致食物浪费到达一定数量的,具备浪费食物的主观恶意,也在客观上浪费了食物并助长了奢靡浪费的风气,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3恶意囤积食物导致食物过期的行为。食物的保质期和人们本身消耗食物的能力都是确定的,远超本身需求购买并囤积食物导致大量食物过期浪费的,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4出外就餐时点餐量远超食用量且不愿打包
15、或者随意丢弃食物的,宜认定为食物浪费违法行为29。当然,这里还是需要区分过失和存心故意。比方,三五人用餐,要求餐饮业者布置十人大宴属于主观存心故意,但是假如是由于没有确认宾客的忌口导致食物浪费的,宜认定为过失。 2. 餐饮经营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餐饮经营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煽动别人超量点餐、宣传暴饮暴食不良习气、组织公众浪费食物等情形。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举办有奖竞吃活动,如在限定时间内吃完一定数量食物的消费者能够获得免单。这种鼓励消费者超量食用食物的营销手段实际上造成了食物的大量浪费,也毁坏了勤劳俭朴节约的社会风气,宜认定为存心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2餐饮经营者为了促销,
16、推出消费满额度赠送礼品的活动,此种行为明知消费者可能浪费食物,却对过度消费持希望、听任的态度甚至推波助澜,宜认定为存心故意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3无限量提供某项食品的行为。比方,某些餐饮业者提供无限量自助取餐活动米饭、水果、饮料等无限量供给。无限量供给本身是一个中性行为,由于这种行为鼓励消费者按需取餐,但是假如无限量供给的同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引导或者是采取本质上反对浪费的措施,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过失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当然,假如餐饮经营者在推行某项食品无限量供给的同时,在夺目位置张贴按需取餐、节约粮食等标语之后,个别消费者仍然存心故意超量取餐浪费食物的,则能够赋予餐饮经营者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的权利
17、。比方,餐饮经营者能够对存心故意浪费的消费者加以劝告,并收取过度取餐的合理费用。这一做法已经在我们国家部分地区获得了法规受权,比方,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9月25日通过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受权提供自助餐的餐饮经营者,在对顾客进行了必要的提示后,对剩餐超过合理限度的消费者能够收取费用30。当然,餐饮经营者假如听之任之,则在认定用餐者浪费粮食行为是违法行为的同时,宜认定餐饮经营者的行为也构成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3. 超市经营者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 超市经营者常见的食物浪费违法行为既有自个从事食物浪费的违法行为,也有组织别人浪费食物的违法行为。典型的违法情形举例如下:1随意丢弃过期或者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