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解析浅而易见而又难而易混论语精选-精品文档资料.docx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解析浅而易见而又难而易混论语精选-精品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解析浅而易见而又难而易混论语精选-精品文档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解析,浅而易见而又难而易混,论语精选学而篇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教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者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者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为政篇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
2、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八佾篇第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
3、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里仁篇第四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
4、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说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
5、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恶语中伤,对方一定会忌讳再进言,周围的人也会以此为戒,今后也就很少有人再进言了。失去了周围人的意见,往往会思维蒙蔽,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所以他的谥号是“文。理由:家喻户晓的成语“不耻下问就出自于此。不以向不如他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这正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地方。正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向人学习。雍也篇第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6、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理由:这里说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生活的环境并不应该改变我们生活的心情,不要为外界环境所左右,而要坚持内心。述而篇第七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
7、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理由: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教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教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教育思想,即使在现代也非常值得教师学习。所以,更被孔子思想的深度和超前度折服。泰伯篇第八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现实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理由
8、:这段话中提炼出两个成语,一是任重道远,而是死而后已。即使任重道远,也要一直追寻梦想,死而后已。正是这种思想深深打动我。子罕篇第九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颜渊喟然而叹道:“我越仰望它便越高大,我越钻研它便越坚固;一会儿在前面,一会儿又在后面。夫子很懂得循循善诱之道,他先使我博读文章,再使我用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使我欲罢不能。我已竭尽我的才能,但我的前面似乎仍有夫子的学问挡着。其学问如此之高,我虽有心跟随它,却感到无路可追呀。理由:这段话表明了颜渊对于教师的尊重,也从侧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中的 经典语录 解析 而又 精选 精品 文档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