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孔子德治学说的相关问题,东方哲学论文.docx
《探讨孔子德治学说的相关问题,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孔子德治学说的相关问题,东方哲学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讨孔子德治学说的相关问题,东方哲学论文的十六大以来,以德治国的理念不断发扬光大,并成为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十八大再次强调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的方略,彰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治国理念的坚定与理性.中国法、德并重的治国方略,从理论上克制了儒家重德轻法、法家重法轻德的传统失误,是在对传统德治思想批判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史上,孔子的德治思想承前启后,自成体系,成为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发展产生了宏大影响.今天,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气力 ,而道德能量的凝聚是推助 中国梦 实现的精神动力,因而,继续深切进入讨论孔子德治学讲的相关问题
2、,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兼具迫切的实践价值. 一、孔子德治学讲的构成 何谓 德治 ? 笔者以为, 仁学 既是完成理想人格的道德学讲,又是治国的政治学讲,而具体表现出在政治领域,就是德治,即以德治国.德治的 德 字,在甲骨文中由 得 来代替, 得 字作贝解,意为走在路上拾到了一个贝( 古时货币) ,有收获之义,后引伸为 品德 ,它与希腊文 arete 意思非常接近,是指一种成长于本身的东西.清人吴大澂以为, 德 就是 相 字,相者,辅也.德者辅行也,有帮助之义.它是人的行动基础,或者讲是主体性的原则.1 明确了 德治 的概念之后,继而就讨论孔子德治学讲是如何构成的.历史证明,任何学讲的产生
3、, 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固然它的根本源头深存在经济事实中. 2 孔子德治学讲的产生,虽然有其春秋时代深入的历史背景,但也与前人相沿的思想资料密不可分,只要我们认真查阅(尚书的有关篇章,也就逐步明白了. 远在殷商时代,古人就有了 德治 、 保民 思想的萌芽,商王盘庚讲: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 ( (商书 盘庚上) ,意为贵戚大臣若能去掉私心,把迁都的好处给予百姓,惠泽亲戚朋友,才能够宣称你们积了德.又讲: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 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 (商书 盘庚下) ,盘庚两次讲话,都强调 施实德于民 ,这就是德治思想萌芽的有力证据.为了避免水患
4、迁都保民,盘庚诚恳地劝告百姓: 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 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 , 视民利用迁 .( (商书 盘庚中)西周初年,周公目击了 殷灭周兴 的全经过,十分是 牧野之战 ,殷纣 70 万人 阵前倒戈 ,成为殷纣灭亡的直接原因.周朝初定,周公又亲率大军东征,平定了管、蔡、武庚之乱.历史和现实的经历体验都促使周公对下层 民 之气力的认识到达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以为桀、纣亡国主要决定于民而不是天,提出了 惟命不于常 ( (周书 康诰) , 天不可信 ( (周书 君奭) 的思想,天的被否认,就意味着民的地位进一步被肯定,这是周公基于客观事实认识的飞跃. 在对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
5、,周公、召公等人把国家的兴亡归结于德和民,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把桀、纣的亡国,归结到对民不敬德, 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周书 召诰)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 (尚书 蔡仲之命) ,意为上天只辅佐有德之人,有德之人才能获得民的拥护.因而,周公一再强调要 敬德保民 ,如在(周书 召诰中讲: 呜呼!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王敬作,不可不敬德 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 .短短的一段话,反复提出 敬德 ,可见对 敬德保民 的高度重视.之后,周公把先前由武庚统治的殷民封给武王同母少弟康叔( 卫君) ,告诉康叔去卫的主要任务
6、是 乃服惟宏王应保殷民 ( (周书 康诰) ,十分强调 不敢侮鳏寡 ( (周书 康诰) , 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 (周书 梓材) ,意思是对于鳏寡孕妇,即便是犯了罪,也同样要教育和宽容.如此治理殷民,就将 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 (周书 梓材) 在崇德的基础上,周初统治者并没有把 德 看成无所不能,周公又从 法 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 明德慎罚 ( (周书 康诰) ,亦即要崇尚德政,慎用刑罚,二者为主与从的关系,即德主刑辅. 孔子是在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极其赞成与推崇西周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制度,所谓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论语 八佾) ( 下引(论
7、语,只注篇名) 在思想方面,孔子在殷代 敬德 、 保民 思想萌芽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周代 敬德保民 、 明德慎罚 思想,进一步提出了 为政以德 的政治理念,强调施政要以道德教化为根本,而不应片面夸张刑罚杀戮的作用,这就是 善人为邦百年,亦能够胜残去杀矣 .( (子路)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 (颜渊)讲的都是为政要 道之以德 .孔子在(论语 为政篇鲜明指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里的 道 ,甲骨文为 道路 ,引申为 导 ,引导、诱导; 这里的 政 ,指狭义上的法制; 两
8、个 齐 字,都作整饬字讲; 这里 格 字,有解释为 来 、 至 、 正 、 恪 、 敬 等,这些解释都未必符合孔子的原意.依(礼记 锱衣篇载: 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 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遯心. 这里的 遯 ,通 遁 ,即逃避之意,其反面的 格 则为亲近、归服、向往. 据此,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上文的 格 字解释为人心归服,如此,孔子原话的意思也就完全明白了,在他看来,治理国家,仅靠法治、刑罚来约束人的行动,只能威慑百姓不敢做坏事,却不能使之自觉不做坏事,假如用道德教化来诱导、教育他们,则可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自觉向善.显然,孔子并没有主张能够不要刑律和政法,在他看来,道
9、德之于政法、礼制之于刑律,更容易获得民心,更容易获得长久有效的治国效果.因而,孔子以为德治、礼制是基本的和主导的,而刑罚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替代的手段罢了,即 法治标 、 德治本 ,这就具体表现出出孔子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 亚圣 孟子在 道之以德 的基础上,提出 性善论 、 民贵君轻 、 行仁政 等以民为本的思想.孔孟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世儒家及宋明理学家的代代传承和发展,不断构成了我们国家古代相对稳固的德治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宏大作用. 二、孔子德治学讲的主要内涵 孔子的德治学讲构成了较为完好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根基.对孔子德治学讲的主要内涵,学术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10、丁原明以为,孔子德治的内涵包括以德正己,以德利民,以德养廉,以德立公四个方面.丁冠之把儒家以德治国思想概括为以民为本与以孝为本,前者是为政之本,后者是为人之本; 仁 是以德治国的基本原则; 正官德是以德治国的关键; 力行是以德治国的根本途径.3 徐柏青以为,以德治国应遵循仁德的原则,贯彻爱人的思想,采取德政措施,做好富民、教民、取信于民4,等等,固然各方看问题的角度、侧重点不一样,但强调的德治思想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笔者以为,孔子德治学讲的主要内涵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 一) 仁 学-德治的思想基础 前述,孔子德治思想来源于殷周以来的思想精华要髓,十分是周公 敬德保民 和 明德慎罚 的思想.周
11、公强调 以德配天 ,以为人间君主要想获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条件是 为政以德 ,唯有 敬德 , 明德 ,王朝统治的才能长久.周公已明确把 德 作为统治的前提和基础,孔子提炼和发展了这个概念,并对春秋前期 仁 的思想加以取舍、综合,创立 仁 学,这是孔子的最大奉献. 何谓 仁 ? 众讲纷纭.笔者以为, 仁 原是德的一种,是德的总称,它包括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敬、无怨、先难后获等详细道德总则,缺了华而不实任何一德都不是仁的整体,必须众德毕集,而后始成其为 仁 .子思最早对 仁 做出训释,他讲: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 (中庸) ,这是对 仁 人之为仁的标准、原则或规范讲的.孟子则进
12、一步解释讲: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 (孟子 尽心下) 这里的 仁 是对人来讲的, 人 仁 合一,便是道,即 仁 为 人道 . 人道 犹言 人伦 ,(讲文曰: 伦,一曰道也 ,又(礼记 丧服小记: 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这表示清楚 仁 是对伦理道德的总概括,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准则.讲: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根据(论语记载,可知孔子 仁 的本质属性就是高尚的 人性 ,亦是具有人的社会性的,它具体表现出出 仁 应具有个体和群体统一的特性.孔子 爱人 与 爱众 相结合的程度,具体表现出出人性的高
13、度. 仁 作为一种人道,它超越一般的道德规范而具有本体的意义,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尊者 ( (礼记 礼运) .同时它又是礼乐文化的基础,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八佾) 假如为人而不 仁 ,那怎样能理解礼乐制度的本质内涵呢? 而且,它统摄或派生其他诸德,同时又建立在其他诸德的基础上.总之, 仁 是孔子总括诸德的一种道德,是其他道德规范的根本,它是德性的基础,自然也是 以德治国 的思想基础,亦是德治思想的核心,人人都修身成仁,国家也就长治久安了. ( 二) 重视发展生产,提升经济-德治的物质基础 经济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道德的发展亦依靠于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