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科学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的思考,大气科学论文.docx





《我国大气科学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的思考,大气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气科学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的思考,大气科学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国家大气科学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的思考,大气科学论文摘 要:着眼于将来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 阐述了对当下大气科学发展的状况与趋势的意见, 提出了我们国家将来发展大气科学的思路和重点任务建议, 还分析了我们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语:大气科学; 发展状况与趋势; 建议; Abstract:Aiming 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str
2、ategy and the main tasks of the future research in China are proposed. The authors also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atmospheric research in China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licy makers. Keyword:Atmospheric science; Futur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 现在状况和趋势 近年来,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和圈层互相作
3、用概念的提出、学科穿插的不断深切进入, 以及当代大气探测技术的突飞猛进, 大气科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2,3 。大气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大气运动和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经过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 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 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报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式方法, 进而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气圈是地球系统中一个活泼踊跃的层圈, 在地球系统各圈层互相作用中, 大气圈占有重要地位, 它与地球其他圈层的互相作用决定着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因而, 现代大气科学的发展已从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反应的角度
4、来全方位地研究大气运动变化的本质, 研究天气、气候系统演变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影响局部天气的调控技术和措施;研究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环境系统的影响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预防等。进而赋予大气科学以更广阔的内涵和外延。 探测大气中的各种经过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当下, 大气探测正在向综合观测系统方向发展。地面观测不断采用先进、成熟的遥测遥感技术, 并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常规地面观测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高空观测正逐步应用各种更为先进的遥感探测系统。自动商业飞机气象观测已实现业务化;GPS-MET (全球定位系统 气象学) 技术、GPS (全球定位系统) 测风技术逐步
5、实现业务化;多普勒雷达技术、激光遥感技术等都得到迅速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高空探测4,5 。 大气各种数值形式的出现和发展是理论发展到相当高阶段的标志, 而形式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够大大推动大气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当下, 气候系统数值形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 物理经过越来越完善、复杂, 并将逐步考虑物理气候系统内部各分量之间的耦合以及物理气候系统和地球生物地球化学经过和人类活动的耦合;由于遥感资料的增加, 资料的四维同化和分析理论、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 资料同化越来越和形式协调, 同化技术逐步在业务应用上得到实现;高水平数值预报的时效已超过一周, 集合预报技术愈发重要。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中期数值预
6、报的目的是将来15年发展到T639的分辨率, 全球形式到达20 km以内的分辨率, 中尺度形式到达110 km的分辨率。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系统形式概念的提出, 大气科学正走向全方位的穿插与开放, 各分支领域在继续深化研究的同时, 愈加重视穿插、综合和集成研究, 强调观测、分析、理论、模拟和预测等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有机联络和结合;重视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影响、预测和控制问题;重视人类本身生存环境的优化和对自然灾祸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为调控。高性能计算机向大规模并行方向发展, 性能价格比不断提高, 气候变化的模拟和灾祸性天气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所需的每秒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已在21世纪初成为现实;高
7、速度、智能化、综合化的通信网络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的发展, 使气象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大气科学信息处理融为一体, 构成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进而使高度分散的气象台站网, 在采集、存取、分发与应用等方面真正做到信息资源分享。 完全能够讲, 建立大气 冰雪 陆地 海洋 生物经过相耦合的完好的天气、气候和环境动力学形式系统, 注重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互相作用的研究, 尤其是华而不实物理、化学和生物经过的互相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已成为国际大气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6 。 当前, 大气科学已经成为地球科学最为活泼踊跃的分支学科之一。据统计, 1991 2001年间地学领域论文被引用量最多的前
8、25位科学家中, 从事大气科学的占10位, 大气化学的占6位, 气候学的占2位, 另外大气物理学/地球物理学1位, 生物气象学1位。美国和欧洲、日本都把大气科学的发展作为将来的发展重点来考虑, 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 如美国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AR) 、国家环境预报中心 (NCEP) 、国家航空与航天局 (NASA)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 (ECMWF) 、德国的马普气象研究所 (MPI) 、日本的全球变化研究所 (FRSGC) 等。如美国在2003年制定了 美国气候变化科学计划 , 其科学委员会直接挂在总统办公室, 该计划制定了5个科学目的:改良对地球气候与环境历史和变化及其成因的
9、认识、改良对气候及其相关系统变化的强迫因子的定量认识、减小预测气候将来变化的不确定性、认识生态系统和人类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的阈值。 我们国家大气科学在国际上以东亚季风动力学及其预测、青藏高原气象学、江淮梅雨、短期气候预测、季风区全球变化等研究而著称6,7,8,9 。多年来我们国家大气科学界获得了诸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十分近20多年来进步愈加快速, 国家攀登计划、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973 )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计划的支持使得大气科学界的体制改革、科研水平、人才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都获得了大幅度的进步。 将来20年应该遵循
10、重点突破的原则, 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十分是要集中研究季风气候变动及其年际、年代际和百年尺度的预测, 季风区气候和环境集成研究、东亚暴雨、大气化学和大气环境等重大课题, 以知足国家防洪抗旱、水资源保卫和可持续利用, 环境建设和保卫、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迫切需求。 当前, 全国大气科学的研究气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和部分研究型大学, 以及部门和的科研机构中。 2 将来需求及发展思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粮食、能源和水资源危机以及大气污染和生态平衡毁坏所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与此同时, 气候异常频繁发生, 我们国家的气候和天气灾祸非常严重, 经济损失数目宏大9 。这些问
11、题的解决, 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大气科学的研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大气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更高层次和更迫切的要求, 不仅需要大气科学研究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 而且要求能够预测出气候异常的出现, 能够对大气环境的保卫和治理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根据。大气科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而, 世界各国, 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不把对大气科学的支持和发展放在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我们国家将来20年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环境和灾祸问题中,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大气科学有关, 十分是气候长期变化 (十年际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 、气候和天气灾祸及其预报、环境和生态变化及其整治、水资源问题、
12、气象预报和环境预报、国防和重大工程建设等。 大气科学和其他基础科学及技术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大气科学发展的历史表示清楚, 自然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新技术的出现对大气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从50年代起, 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引入, 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已成为一门分支学科诸多的综合性科学。 因而, 大气科学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坚持走观测 分析和理论研究 形式和模拟 预测和调控4个环节和方式方法的密切结合的道路, 观测是基础, 分析和理论研究是基础创新的关键, 形式和模拟研究是大气科学研究和预测应用的主要工具, 预测和调控是大气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十分加强大气科学与海洋科学
13、、生物学、化学、数理科学等的穿插;大力抓好公共的观测和信息及形式等方面的平台设计和建设, 为大气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发展空间;积极推进大气科学成果的应用, 为解决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气候、天气、环境、生态、减灾等重大课题服务。 3 我们国家大气科学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的考虑 结合国际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并充分考虑到我们国家将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气候灾祸、强天气经过、气候与环境变化、大气污染、军事与航空气象、水分循环与水资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 笔者就我们国家大气科学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发表几点意见和建议。 3.1 气候的多尺度变异与预测新理论 (1) 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互相作用经
14、过和机制。 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 华而不实包括低频振荡、年际变化、年代际及其以上的变化10,11 。当前对低频振荡和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有了一些了解, 但由于资料时间长度较短, 对年代际及其以上变化的物理机制了解甚少。除此之外, 当前已经知道气候变化中不同时间尺度之间的互相作用特别显著, 如年际变化规律在不同年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低频振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年际变化等。但是, 我们对这些不同时间尺度之间互相作用的详细物理机理只要一些初步的认识, 严重地制约着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水平。 (2) 半球间互相作用和海陆气耦合与气候可预测性。 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互相作用、极地冰雪经过以及极地冰雪
15、海洋 大气互相作用对东亚气候影响甚大, 因而要预测东亚气候的变化就必需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十分是下面几方面12 :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冰雪 海洋 大气互相作用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南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关系。 南极海冰的变化及其与南半球主要环流系统十分是南半球副高、越赤道气流的关系, 及其对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和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 结合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 进一步研究南半球环流影响东亚夏季风异常的经过和机理。 圈层间互相作用与年代际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预测。 (3) 云、气溶胶与气候变化。 由于当前气候形式对云和气溶胶怎样影响气候经过模拟水平极低, 华而
16、不实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气溶胶、云与气候变化之间可能有某种正的或负的反应关系, 进而造成气溶胶、云和气候变化之间可能是一种非线性互相作用关系。应通过观测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式方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将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和手段等基础。 3.2 短期天气变化的预测理论和关键技术 (1) 中小尺度动力学、数值形式和同化理论与技术。 中小尺度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于怎样把大气中的水汽及与水汽有关的相变效应考虑到动力学方程组中去, 建立湿空气、液态水、冰晶三相混合的湿空气动力学理论。过去受大尺度动力学的影响, 长期研究干空气动力学, 但中小尺度系统绝大部分是同湿经过相联络, 十分是暴雨
17、及冰雹经过更为突出。假如在动力学上不能很好地描绘叙述湿经过, 中小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就很难深切进入下去。另一方面, 在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与演变经过中, 辐散、辐合明显, 散度效应同涡度效应同等重要, 怎样在动力方面具体表现出散度效应也是中小尺度动力学将来研究的方向。 在数值模拟方面, 当前已有很多工作, 但大部分工作是使用国外的数值形式, 如MM5、ARPS及RAMS形式等完成的。我们应该重点研究发展能够较好地刻画我们国家云系特征及边界层的特征来发展具有自个知识产权的物理参数化经过, 如积云参数化、边界层参数化是将来中尺度数值形式建设中的重要研究方面。 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同化理论和技术, 利用最大
18、量的实测和形式信息来改良对各种尺度短期天气变化的预测水平。 (2) 暴雨等灾祸性天气的模拟和预测研究。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自然灾祸, 尤其是气象灾祸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 自然灾祸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而且经济越发展, 灾祸损失越大。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涝灾祸就造成了宏大的损失。 暴雨等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机理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国际科学界近年来一直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国家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研究。 季风和青藏高原环境对我们国家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这些系统有:梅雨锋、静止锋、低空急流、西南低涡、切变线等。 暴雨等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机理。
19、牵涉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动力热力构造, 云物理经过对暴雨的影响, 边界层、下垫面、地形等对暴雨的影响。 暴雨等强对流的探测理论。 新一代暴雨数值形式的研制。 3.3大气化学动力经过和大气环境动力学、预测与调控 (1) 大气化学经过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大气化学, 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 已成为大气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牵涉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 同时其研究成果也为其它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10多年中, 以温室气体为主要对象的研究已获得了不少成果, 对于因人为排放造成的对 背景 大气的影响已有一定的认识, 如今清楚地认识到人为活动已扰动了局地、区域和全球的大
20、气化学成分。当前, 国际大气化学研究面临着新的课题。准确地确定大气中短寿命和长寿命的化学物种的全球分布并记录它们随时间变化的浓度, 理解对于控制大气中化学物种分布及其对全球变化和空气质量影响的经过, 提高预测将来几十年的大气化学成分的能力, 这些构成了将来1020年大气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大气微量成分的观测分析。探测未知的大气微量成分是大气化学的研究课题, 准确确定已经知道的大气微量成分的时空分布也是大气化学的研究领域。要到达此目的, 需不断改良或发展新的分析方式方法, 包括探测仪器。这里也应包括一些背景站 (区域, 全球) 的完善, 以说明大气化学成分的长期变化以及某些物理化学经过。 大气
21、微量成分的源。尽管我们国家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但由于缺少统筹的计划, 至今未有国产的数据库, 当前在用的一些微量成分 (或污染物) 的排放源来自于国外。我们国家应该建立从城市尺度到区域尺度的微量成分排放源清单, 并能做到随时更新。 大气中均相和非均相化学经过。该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大气对流层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化学经过, 说明大气中某些物种产生和消耗的主要控制因子。该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外场观测和实验室工作的配合;烟雾箱实验是实验室工作的一个较好的例子。 大气化学成分与气候变化。在过去的10多年中, 已经对某些辐射活性物质的分布及其辐射强度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气溶胶这样的微量成分
22、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不再被以为仅仅是CO2增加驱动的。其它温室气体和不同类型气溶胶的共同作用可能更为重要。更好地了解短寿命辐射活性物质 (如O3) 的时空分布以及某些微量成分 (如CO和有机物) 对大气辐射的间接效应。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及其光学特性和降水影响时, 一个中心问题是气溶胶的化学成分 (无机和有机的) 在确定气溶胶的间接辐射强迫中的作用是什么? 化学输送形式。过去几年的研究已表示清楚:气溶胶和臭氧这样的短寿命物质也能在洲际间输送。由于输送经过中伴随着化学转化, 所以这种输送引起区域尺度的大气成分的变化, 导致区域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沙尘暴。大气化学输
23、送形式是一个研究工具, 形式尚需不断发展以用于解决不同的科学问题。 (2) 大气质量的多尺度变化经过、数值模拟及预测、调控。 近20年来, 随着我们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使得排向大气的工业废弃物如CO2、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急剧增加。与此同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汽车大量增加, 也使得汽车尾气的排放物如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急剧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废弃物排放量的大量增加, 不仅使得大气污染、酸雨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极为突出, 而且影响云雨的构成和地气系统的能量平衡, 对区域乃至
24、全球气候发生重要影响。 根据当前我们国家的能源构造和经济发展趋势,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大气污染排放将会持续增加。因而, 开展大气污染构成机理、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演变经过及其影响与控制研究不仅仅是当下, 而且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门13,14 。 大气污染构成机理及其影响与控制研究牵涉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大气化学和自然控制论等众多学科领域, 是一项多学科穿插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将来10年内, 主要任务应该包括3个方面: 研究全球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我们国家大气污染排放对全球大气质量的影响以及其他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在我们国家大气污染构成中的作用, 建立我们国家自主产权的全球大气化学形式。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