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意涵及其建树,文艺美学论文.docx





《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意涵及其建树,文艺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意涵及其建树,文艺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意涵及其建树,文艺美学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面向个体和心灵世界,追寻生命的意义,并且帮助人找到最合适的存在方式,也便建构了最基本的人学实践品质。细读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着作,他是在梳理、诊脉、开新方的审美实践中建构其独特的人学实践品质的。宗先生以为, 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出光芒。 而这光芒也就是 滋菡 之 生 救赎精神的和谐美。正是基于这种和谐美的认识,使宗先生站在了艺术是人学的高度,全面揭示了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 一、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意涵 假,是借用情感、想象等艺术创作实践等基本要从来建构宇宙意识和艺术精神
2、之体系;止,是静观之止,也即追求精神家园的 至善至安 ;圣,即 成己成物 的弘道品质。在宗白华这里,假、止、圣的人学实践品质,大体有如下意涵: 1.人类的一切情感皆可假之于艺术,宗教热情亦可为我所用。宗白华指出: 古代政教合一, 然而信仰已经是精神方面的事 文艺从它的左邻 宗教 获得深切厚重深情的灌溉 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 意思是当代政治留给宗教的空间,当代艺术正好可借用来弥补本身缺憾,建立真正属于艺术的宇宙观和信仰。 同样,综合孟子的 充实 观与周济的 空灵 观可以借用fo学的 真如 来概括。在宗白华看来, 真如 的象征境界主要取决于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
3、美学上所谓 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芒。 宗白华赞扬西方人的宗教热情和中国古人的静观,主旨在于融汇中西、弘扬本土哲学文化,表现出了一种人生艺术的高度自觉。值得注意的是,宗白华这里, 假 借 西学是以弘扬本土哲学文化为先决条件的。他讲: 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绝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 中国以后的文化发展,还是竭力发挥中国民族文化的 个性 ,不专门模拟,模拟的
4、东西是没有创造的结果的。 2.静观之 止 近于弘道,在于体悟与道 同一 的人生意义。这集中具体表现出于宗白华先生对 至善至安 问题的讨论。其一,止于至善,充分考虑了艺术 最高灵境的启示 。他讲: 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泼踊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能够有三层次。 这华而不实, 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 生命本体的创造体验是 情 气 格 的统一,不可偏废。其二,止于至安,充分考虑了艺术 深奥玄妙至深的禅境 。宗先生借用中国传统哲学,打破了艺术同哲学、美学、心理学、发生学等学科之间
5、的严格界线。他讲: 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 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 经过诊断,他开出了新验方: 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却是 澄怀观道 ,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深奥玄妙至深的禅境。 并指出,中国古人达于 澄怀观道 艺术灵境,乃因 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在他看来,道的节拍 具象于生活 表象于艺 。 灿烂的 艺 赋予 道 以形象和生命, 道 给予 艺 以深度和灵魂 。对这种禅境,
6、宗白华援引德国诗人侯德林之诗句加以概括: 谁沉冥到那无边的 深 ,将热爱着这最生动的 生 。 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宗先生人文关心与文化关心的深意。其三,圣人的 成己成物 在于 体虚用实 。宗白华讲,中国圣人把 道 之精神作为 人类修己治人之大经大法 盖道无为而德有为,道体虚而德用实。道也者,理之不可易也。德也者,善之所由生也。以德凝道,以性定命,然后人心尽而天道显,故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故曰: 朝闻道,夕死足矣。 圣人 体虚 ,是寻求道之真理,圣人 用实 是弘扬道之精神。 体虚用实 讲到底就是求真务实,它表示清楚了宗先生的一种治学态度。同时,也是针对处理中西文化冲突而提出的一种 体用不二
7、的学术观点。 3.弘道的品质是通过艺术感悟而实现的。在宗先生看来,感悟是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这是由于,艺术体验的感悟作为发展了的感性认识,本身属于形象思维,它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列宁曾讲过: 费尔巴哈讲, 质和本质是同一个东西。最先的和最初的东西就是感觉,而在感觉中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质。 这理应是超越了理性局限性的更高层次级阶段认识。宗白华在(康德美学思想评述中指出,康德用先验论 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想把 美 从生活的实践中孤立起来研究,这是形而上学的方式方法。 以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美学研究到壮美崇高,境界乃大,眼界始宽。研究到悲剧美,思路始广,体验乃深。也即对壮美、
8、悲剧美的观照,应以生意盎然的气韵、活力为主 ,以大观小 。 对此整体观,宗先生主张只要将其置于艺术形象创造的艺术体验中才能获证。 二、对人学实践品质的哲学考虑 宗白华站在艺术是人学的高度,对人学的实践品质进行了深度的哲学考虑。他以为,宇宙大化的旋律美、社会人生的节拍美、艺术世界的音乐美构成了艺术人生的和谐美。能够讲 它是迷狂的,而非技艺的;它是静观的,而非理性的;它是整体的,而非分裂的;它是回忆的,而非理智的。 艺术迷狂而不空幻,整体和谐而不分裂,静观体悟而超出逻辑。这样,人在 时空合体境 的观照中既可摆脱有限时间的束缚,又可实现与道 同一 ,把握本真的世界和本真的自我,在永远恒久流变的时间中
9、获得人生意义。 直观本身,使得宗白华的艺术哲学具有了中国感性哲学的烙印。正如所言: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个,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个,进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本身。 宗先生就是从历史客体中直观本身。在他看来,本土文艺的话语权就只能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 欧阳文风撰文讲,在宗白华的诗学陈述中,很少用西方翻译过来的话语,如 优美 壮美 悲剧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等,他用得最多的是 空灵 意境 气韵 风骨 虚实 阴阳 等中国独特的古典术语,这看起来似乎很随意,其实在并非随意中深深地反映了宗白华深沉固执的文化关心和人文关心。 对于宗先生的艺术哲学阐述,李泽厚先生以为,宗先生文章 单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