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x
《《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老子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家,所著道德经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思想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德经被日、俄、德、英、美等许多国家视为古代中的奇葩并成本国文字,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最多的经典。道德经的五千言,内容涵盖、军事等诸多领域,几乎涵盖当今的所有问题。本文从社会治理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一、道德经的社会治理思想述论 老子对于社会治理的目标、原则、方法、主体等各方面要素都有论及,形成了其对社会治理的系统思考。 1、社会治理的目标:小国寡民 老子提出的治世之道,目标是造就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使有
2、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老子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他所认为的一种理想社会,人民没有私智欲念,生活安定,社会不存在战争祸乱,从而一个纯朴的社会生活就此产生。 老子关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但也从未质疑人类正当的物质需求。他所描绘的是理想的国家、社会和人群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民的生存得到很好的保障,人与自然、与他人和睦相处,社会不存在冲突,从来也没有战争的发生。因此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比较关键的地方有三个:一是国家不存在战争;二是人民物质生活丰富
3、;三是人们精神上淳朴自然,简单快乐。这样的社会,无疑是文明高度发达的小康社会。 2、社会治理的原则:以道莅天下 “道”是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老子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在全书中共出现七十多次。“道乃久,殁身不殆。”(第十八章)做任何事情都只能遵循“道”,而不能违背“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第三十二章)恪守“道”,才能得到天下的拥护。老子非常重视“道”,要求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仅凭主观的想象为所欲为,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是以道莅天下。 为了说明“道”的性质,老子明确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第二十五章)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纯任自然。为了说明“道”自然而然的本性,老子还举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烹小鲜”就是煎烹小鱼。首先火不能太猛,其次则是切忌频繁翻动,否则小鱼则会散架破碎。在老子眼里,这两点恰恰是治国的关键,治理一个国家时不能一味任性而行,不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使用过于刚猛的政策治理国家,也忌讳朝令夕改,忽左忽右,让百姓无所适从。老子的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受到家们的重视。 3、社会治理的方法:无为而治 老子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理性的、积极的做事态度,“无为而无
5、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无不为是无为的真正动因。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原因是“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他希望统治者能“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在老子看来,社会治理要实行无为而治,非反其道而行,而是要顺乎自然,这是社会治理最理想的境界。 老子无为而治的治理方法,内容颇多,涉及面也较广,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规律治天下。老子希望统治者奉行“损有余而补不足”(第七十七章)的天之道,他大力呼唤“以有余以奉天下”的“有道者”。其次,寓于无形。老子认为,太上境界是无为治理的最高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辱之
6、。”(第十七章)完美的社会治理,应该像天地生成万物一样顺乎自然,这就叫“无为而无不为”。再次,富恬谐和天下。统治者要甘居“柔弱”的地位,才能上下同心,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老子“无为而治”的目标是实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4、社会治理的主体素质:水之德 老子认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社会治理者必须以身作则,拥有像水一样的道德品质修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老子从七个方面,对“水德”进行了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社会 治理 思想 及其 当代 启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