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学论文一、适度规模: 家庭农场的重要特征 2020 年一号文件初次提出 家庭农场 的概念,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成为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龙头企业具有同等重要位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据讲在农业部指定的 33 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6 600多个家庭农场。华而不实,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和浙江宁波作为家庭农场发展的成功形式得到积极推介。 那么作为另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家庭农场,其核心特征是什么呢? 农业部给出的解释是,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
2、、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2020 年 9 月 1 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指出,中国也需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家庭农场,但中国的家庭农场要强调适度规模,不可能搞到美国、阿根廷、巴西那么大的规模。可见家庭经营与适度规模应该成为认识家庭农场的关键,即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小农和雇工制农业资本企业的重要特征。与传统小农相比,家庭农场强调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与雇工制农业资本企业相比,家庭农场强调家庭成员共同经营并以农业收入( 十分是生产环节) 为主要来源。 同样学术界也基本达成共鸣: 适度规模应该是家庭农场最重
3、要的特征。甚至有些学者还根据地方实践经历体验或数学模型估算出家庭农场的详细规模。朱启臻以为家庭农场便指出 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应当适度,过大过小都不好。 假如规模过大,容易导致粗放经营,假如规模过小,会导致 放空 生产能力。 固然政策界和学术界大都认可家庭农场必须坚持适度规模原则,但是他们所估算的这一适度规模却又千差万别、莫衷一是。21 世纪初,著名历史历史学者和农村学者黄宗智就指出, 中国的农场规模不可能到达美国式的劳均 60 公顷的农场,而将长时期彷徨于 0. 67 到 1. 33 公顷的小家庭农场的规模。 朱启臻指出,山东栖霞果农,一对夫妇全部精神都用在果园上,最多只能经营
4、0. 33 公顷规模,每年纯收入 4 万多元,能够注册为家庭农场; 黑龙江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每个劳动力能够种 20 多公顷粮食,一户假如有 3 个劳动力,这个家庭农场的规模能够到达千亩。 袁赛男以为,北方一季种植的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为 8 公顷,南方两季种植的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为 4 公顷。 农业部 中国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 课题组以为,从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双重标准进行衡量,在北方单季地区,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应在 6. 67 公顷左右; 在南方两季地区,则为3. 33 公顷左右。 顾海英从现有生产力和各类农事生产状况考虑后指出,在南方地区,生产粮食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可在 10 15
5、公顷; 生产蔬菜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可在 1 公顷; 园艺场经营面积可在 10 15 公顷为宜。 张绪科指出,发展 6. 67 公顷左右规模的家庭农场,与小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相比,具有成本小、风险小、土地流转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产量高等特点,便于管理,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适宜的 度 、最合适的经营方式。 国英提出,我们国家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 20 公顷,蔬菜规模不宜超过 2 公顷。陈令民以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一般以 1. 33 2 公顷为宜。 万宝瑞通过对东北地区对地多人少和地少人多两类地区 196 个家庭农场的调查,提出了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六个类型
6、: ( 1) 地多人少地区。全盘机械化,133. 33 200 公顷。主要作业实现机械化,一部分作业靠人力畜力,20 33. 33 公顷。以畜力作业为主,机马牛相结合,10 公顷。( 2) 地少人多地区。人工插秧,人工收获,1. 33 2 公顷。机器插秧,人工收获,3. 33 公顷。实现全盘机械化,包括整地、插秧、收获和脱粒等各个环节,16. 67 20 公顷。 从全国各地实践来看,家庭农场适度经营规模不一。2020 年 3 月,农业部初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开展了统计调查。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到达 13. 35 公顷,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 0. 5 公顷的近 27 倍。华而不实,
7、经营规模 3. 33 公顷下面的有 48. 42 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 2% ; 3. 33 6. 67 公顷的有 18. 98 万个,占 21. 6% ; 6. 67 33. 33 公顷的有 17. 07 万个,占19. 5% ; 33. 33 66. 67 公顷的有 1. 58 万个,占 1. 8% ; 66. 67 公顷以上的有 1. 65 万个,占 1. 9% 。即便在同一地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也不能够保持一致,而且会发生变动。比方笔者调查的上海松江地区,同一个镇的不同村庄和不同年份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都表现出不同。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为什么家庭农场适度规模会表现
8、出如此不同? 决定或影响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能否客观存在? 还是一个各方气力共同建构的产物? 这也是本文试图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文献回首: 适度规模的影响因素 在大量阅读了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相关研究文献之后,笔者以为,政策界与学术界关于家庭农场规模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大抵能够划分为两类,即技术效率决定派与制度决环境定派。 技术效率决定派重点关注微观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经过,其经历体验研究围绕着技术实现、效率、成本 收益、投入 产出、边际效益、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等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展开。这是经典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套路。这一研究派别多从下面几个详细指标方面着手确
9、定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 1. 农户家庭经营能力。由于家庭仍然是家庭农场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所以农户家庭的素质会对土地规模构成约束,包括家庭劳动者的实际劳动力数量、农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抵御自然灾祸能力、市场信息和农业政策信息把握利用程度等。假如家庭农场土地规模超过了农户家庭的生产经营能力,很可能出现粗放经营、规模不效益等现象。在这里意义上,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必须保持一个适度规模,即与家庭生产经营能力相匹配的规模。万宝瑞的调查显示,家庭农场的主事者,都是有经济头脑、有胆识、懂得科学技术的种田能手,多数当过生产队长、村长、支部书记、技术员和会计。 其实家庭农场的地方实践经
10、历体验已经彰显了家庭生产经营能力对土地规模的约束作用。湖北谷城县的陈国秀 2018 年被评为 全国种粮大户 ,但是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却准备接下来减少土地耕种规模,由于农忙时期雇工成本太高。 2. 技术装备水平。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直接相关,适度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农业机械化的支撑。贾敬敦 1988 年基于山西雁北地区种粮家庭农场的调查指出,发展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需要扩大家庭经营的规模,由于原来分散的土地规模不合适推广农业机械,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基于农业机械化角度的考虑,曹东勃以为在平原地区,种植粮食作物的家庭农场通
11、常能够承受 6. 67 20 公顷的规模和劳动强度。顾海英以为有农机服务队统一经营的集体合作农场的规模可在 30 50 公顷。万宝瑞 20 世纪 80 年代基于东北地区的调查揭示,在地多人少地区,假如实现全盘机械化,133. 33 200 公顷是适宜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 主要作业实现机械化,一部分作业靠人力畜力,20 33. 33公顷能够作为适度规模; 以畜力作业为主,机马牛相结合 10 公顷。而在地少人多地区,人工插秧、人工收获,1. 33 2 公顷为宜; 机器插秧、人工收获,3. 33 公顷; 实现全盘机械化,包括整地、插秧、收获和脱粒等各个环节,16. 67 20 公顷。国英愈加乐观,单
12、从技术潜力讲,我们国家平原地区的家庭农场耕作上万亩大田作物也不是什么难事。 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实际水平、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法实现机械对人力的替代( 十分是种植蔬菜家庭农场) 等又限制了土地的耕种规模。故朱启臻以为,黑龙江种粮农民每劳动力最多可耕种 20 公顷左右; 河北山地一个劳动力最多能够种 1. 33公顷的规模; 菜农家庭农场的规模是 0. 33 1. 33 公顷,而种苹果果农夫妻两个最佳经营规模是0. 33 公顷。 3. 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包括土地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两个方面。从生产效率角度考虑适度规模,就要求以每单位的最小产品获取最大收益。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得单位产品成本增加,
13、利润减少,甚至出现亏损。详细到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就是能够获得较好的土地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土地经营规模。农业部 中国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 课题组指出,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同时兼顾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假如土地规模太小,固然能够实现较高土地产出率,但是会影响劳动产出率,不利于农民增收。假如土地规模太大,实现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但是会影响土地产出率,不利于农业增产。 海盐县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效益研究 课题组以为,能够获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土地经营规模就是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要实现最佳规模收益,家庭农场就要考虑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各阶段的最优规模范围。他们在考察了海盐县规模在 0 100 公
14、顷之间家庭农场规模与农业纯收益间的关系后指出,粮食家庭农场应该控制在 6. 67 26. 67 公顷,蔬菜、水果、养殖类家庭农场控制在 2 6. 67 公顷。 黄新建等以为,亩均纯收入最大的土地经营规模是家庭农场的最佳规模。当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小于最佳规模时,扩大土地面积会提高亩均纯收入; 当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大于最佳规模时,扩大土地面积反而会降低亩均纯收入。基于此,他们指出 4. 73 10 公顷是适度规模。袁赛男也主张基于微观经济学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家庭农场适度规模。 除此之外,从效率出发的学者们还十分关注各种当代生产要素在家庭农场内部的组合状况。假如土地规模能够允许各种当代生产要素在家
15、庭农场内部实现最优化配置,即是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这种适度规模经营会同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 务农与务工的收益比拟。聚焦农户收入的研究者倾向于比拟农户务工收入与务农收入。 他们以为农户是理性行动者,假如务农收入相当于务工收入,那么农户会把务农当成一项职业来对待,而不是兼业、流转甚或抛荒。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本质上就是支撑务农作为一项体面职业的土地经营规模,主要表现为务农收入与务工收入的大体对等。农业部 中国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问题 课题组以为,为了吸引青壮劳动力从事农业,解决农业继承人危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实现中低收入与进城务工收入相当。 朗秀云结合国外家庭农
16、场发展经历体验指出,家庭农场规模必须到达与非农产业劳动所得相平衡的 最小必要规模 以上。袁赛男以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要能保证种粮家庭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基本相当。国英基于 让农户平均收入赶上城市水平 的标准,测算出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在 4 公顷上下。 与技术效率派关注微观的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经过不同,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的制度环境派与制度经济学派和组织社会学派的分析途径类似,重点讨论家庭农场所处的制度环境,即宏观社会经济条件对家庭农场的形塑作用。其实,早在 1988 年,贾敬敦等学者就提出来,家庭农场适度土地规模的研究,离不开微观的农业生产经过,更离不开农村产业构造调整和农业劳动力的研究,
17、离不开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详细来讲,制度环境派主要从下面方面开展了对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的研究。 1.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人口多、耕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基本国情在总体上对家庭农场发展构成了硬约束,即短期内家庭农场规模不宜太大。正是由于人多地少,全国范围内分散的小农生产是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的主要形态。这能够被看作先天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这就是为什么黄宗智等学者一直坚持中国不可能发展美国式大农场,而将长期维持在 0. 67 公顷到 1. 33 公顷的小农场的原因所在。高帆指出,考虑到农村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家庭农场难以和发达经济体相提并论,规模不宜太高,以 3. 3
18、3 公顷为宜。 2. 城镇化与非农就业水平。只要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和充分的非农就业率才有可能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进而集中土地,这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郑风田指出,发展家庭农场应该因地制宜,那些城镇化率比拟高的发达地区,比方北京、上海,务农比拟收益低,土地流转比率大,应该积极发展家庭农场。而中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率较低,非农就业时机少,城镇化率低,这些地区不应该强迫发展家庭农场。曹东勃指出,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内在要求本地非农就业比拟活泼踊跃,具备土地自发走向集中的人地关系构造。王战指出,86% 以上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是松江集中土地发展家庭农场的关键所在,农村土地去保障化也是松江形式的成功
19、经历体验。 总之,家庭农场的规模取决于地区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水平,不应该全国一刀切。 3. 社会化服务体系。家庭农场作为一个企业,其规模、产出水平、专业化水平,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都不同于传统小农,要求更高层次、更专业、更精细。而这种需求很难通过家庭单位自我知足,即便能够知足也需要较高成本。这就对本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国英指出,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配套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郑风田也以为,提供完善的培训与社会化服务是家庭农场能否搞活的关键。一些学者和农业政策工作者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历体验,道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农业部长韩长赋称,搞家庭农场,要考虑后续配套问题,
20、尤其是要有社会化服务。西方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健全,拖拉机坏了,打个 就有人来修,打药也有专业队伍服务, 秋后算账 。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比拟大。同样,董亚珍以为,不同于传统小农户家庭,家庭农场的各生产经营环节,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都需要相对独立的专业化服务,由家庭农场之外的部门、专业企业来承当。可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会制约家庭农场的规模与经营状况。 4. 社会稳定。有学者审慎地提出,鉴于城乡二元构造、与户籍制度捆绑的公共服务供应体制、城市工业经济萧条时期的农民回流等( 我们国家固然城镇化比率已到达 51%,但有城镇户籍人口的只要35%,还有16%的人口固然已在城镇有工作
21、,但没有城镇户籍,不可能把承包土地彻底流转) ,针对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必须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防止家庭农场住与土地流出农户之间的矛盾。 适度规模能够将这些社会风险降到最低。贺雪峰等学者一直反对大规模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主张培养农村新中农阶层( 中等规模家庭农场主)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除此之外,制度环境派还关注土地制度、农作物生长制度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比方土地产权不清楚明晰、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和不规范、一季种植还是两季种植等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研究的制度环境派启示我们: 一个由技术或效率决定的客观适度规模并不存在,不过是不同制度逻辑建构的产物。不过制度环境派主
22、要关心或市场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影响,而忽略了来自村庄内部的影响。须知,家庭农场最早在村庄内部自发构成,即便如今也扎根在村庄。 令人欣慰的是,还是有研究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分别是朱立志的(家庭农场要适度规模发展和曹东勃的(家庭农场: 一种激活本土性资源的有益尝试。朱文指出, 适度规模经营不仅仅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更是一个社会学范畴 。但是他把社会学范畴归结为城乡发展比照、人口转移等方面就不免过于简单了。曹文敏锐地指出, 适度规模在经济、技术之外,还存在社会乃至政治层面的深层考量。 很可惜他并没有展开阐述。 本文正是在他们的命题上前进,着力讨论作为社会学范畴的适度规模是什么?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在
23、社会乃至政治层面的深层考量又是什么? 笔者尤其关注村庄社会构造、社区规范和历史传统与、市场共同形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作用机制。本文所使用的材料来自上海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经历体验。2020 年 12 月笔者到松江区 X 镇驻村调研,文章所使用材料均来自对 N 村、L 村和 X 村的观察和访谈。 三、个案介绍: 松江家庭农场的发展经历体验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2007 年开场开场发展种植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 为主的家庭农场。2008 年松江家庭农场 708 户,户均规模 10. 83 公顷,2018 年松江家庭农场 745 户,户均规模 9. 26 公顷,2018 年家庭农场户
24、 960 户,户均规模 8. 25 公顷。2018 年,全区家庭农场 1 167 户,经营面积 8 926. 67 公顷,户均规模 7. 65 公顷。2020 年家庭农场 1 206 户,户均规模 7. 54 公顷,户均年收入 10. 1 万元,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稳定增产、种粮农民增收等难题。当前松江家庭农场户均经营规模在 6. 67 10 公顷。 N 村家庭农场发展的经历体验能够看作是松江家庭农场形式的缩影。N 村 2007 年便开场发展家庭农场,现有总人口 2 956 人,932 户,村民小组 29 个,由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面积 4. 92 平方公里,华而不实耕地面积 282. 8 公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