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文献计量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十年来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文献计量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来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文献计量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年来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现在状况与问题,文献计量学论文视觉障碍人士简称视障人士,是指由于双眼视力损失,而难以从事普通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等的人士,包括盲和低视力人士。根据有效文献作为分析对象,并确定了数量与时间、来源刊物、作者、内容、研究方式方法和基金赞助等 6 类分析项目;最后将有效文献的信息依次进行编码输入 EXCEL 软件中,详细以描绘叙述性统计分析为主。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文限量与时间分析。2005 年至 2020 年,国内核心期刊刊发有关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论文详细按年度统计如表 1 所示,可知十年来国内有关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科研成果共 50 项,总量并不突出,平均每年 5 项,这
2、一数据明显低于特殊教育领域内其他一些研究成果的统计数据3P36,这讲明视障人士的心理研究在我们国家处于 起步 的初级阶段,有待广大教育、心理和医护研究者等的关注与研究。积极关凝视障人士心理问题,开展视障人士心理研究,了解视障人士心理特点以及规律,有利于视障人士群体安置、康复、教育等工作的开展,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使他们安身立命,生活愈加殷实、更有尊严4. 二文献来源刊物分析。对十年来国内刊发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成果的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发现当下关凝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期刊有教育学类期刊25 篇,所占比例为 50%,医学类期刊11 篇,所占比例为 22%,心理学类期刊8 篇,所占
3、比例为 16%,普通高等院校学报6 篇,所占比例为12%。能够看出,期刊来源固然比拟广泛,但学科分布不够平衡,华而不实视障人士心理研究近半的研究成果刊发于教育学类期刊,尤其是(中国特殊教育十年来刊发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成果达 19 篇所占比例为 38%,这充分讲明了(中国特殊教育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唯一核心期刊在引领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主导作用。而相比之下,心理学类期刊(心理科学3 篇(心理学报2 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篇在引导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方面其作用发挥则显缺乏,这可能主要与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群体不成熟有关。因而,视障人士心理研究亟待多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三文献作者
4、分析。对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成果的研究者的分析主要围绕核心作者、来源单位和合作情况三个维度来展开。 ,占总文献量的 28%,这一数值远低于普赖斯提出的 50%的指标,进而讲明当下国内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核心作者群体有待构成。 所占比例为74%、医疗机构发文量为 8 篇所占比例为 16%、一线特殊学校发文量为 5 篇所占比例为 10%。可见,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主体比拟单一、华而不实高校科研机构起到了主导作用,这正是高校其科研职能的具体表现出,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其学科理论、专业建设的发展。同时,医疗机构和一线特殊学校是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障人士是个差异性较大的群体,其心理研究的复杂性就要
5、求更多的研究者介入进来,来推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切进入发展。另外,从研究者单位的地区分布来看,以上海、江苏等省市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的研究成果14 项,所占比例为 28%位列,因而本研究的合作率为 78%,可见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下视障人士心理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式。在合作研究的详细表现形式上,国内同一机构间研究者合作产生的科研成果有 17 项,占合着论文数的 43.6%.国内不同机构间研究者合产生的科研成果有 22 项,占合着论文数的 56.4%,而与域外地区港澳台地区等 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研究成果当前处于 空白 阶段。可见当下国内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形式比拟单一,同域外地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特别匮乏。因而,
6、视障人士心理研究应加强同域外地区间的沟通与沟通,推进该领域合作研究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开展。 四文献内容分析。对视障人士心理研究成果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当下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人格和心理健康三大领域。总体上来看,50 项科研成果中,认知研究有 25项所占比例为 50%,人格研究有 19 项所占比例为 38%,而心理健康研究只要 6 项所占比例为 12%。可见当下视障人士心理研究在其内容上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特点,构成了以认知研究、人格研究为主导的格局,心理健康研究固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相比认知和人格研究处于劣势地位。 从视障人士心理研究的详细领域来看,首先,认知研究主要牵涉相对高级的心理
7、认知活动,重点关凝视障人士学习能力、空间认知等问题。如杨剑2006采用实验法来分析视障学生动作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特点,发现其动作内隐学习进步幅度大于动作外显学习,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分别合适于动作技能构成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5P52.谢国栋2008也采用实验法来分析视障学生动作内隐与外显学习的关系,发现当两种学习方式先后进行时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而当二者同时进行时就会由于学习方式的转换而发生干扰,影响其学习效率6P1212.章玉祉2018采用实验法来分析盲童的空间认知特点以及与语言的关系,发现盲童空间词概念构造主要由状态 / 方位、本身参照 / 他物参照等维度构成;身体周围的三维方位、空间距离、
8、三维边界和空间状态语是盲童的空间概念的主题;视觉缺失固然决定了盲童空间词组织的特点,但是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对其空间概念和组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7P744. 其次,视障人士人格研究主题分布相对散乱,现有成果关注了视障人士人格特征、反映风格、应对方式、合作意识、自我效能感、挫折感、生活品质和社会支持等主题。很多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由于被试、研究工具和研究方式方法选择的差异所致。以视障人士人格特征研究为例,李柞山2005采用(YG-WR 性格检查量表调查发现盲童人格特征中的抑郁和社会性较高,攻击性和神精质较低8P79.张海从2005采用(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测查发现盲人大学生在人格中的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