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科普工作现状与加强措施,公共管理论文.docx
《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科普工作现状与加强措施,公共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科普工作现状与加强措施,公共管理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共管理视角下我们国家科普工作现在状况与加强措施,公共管理论文1、引言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之光,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只要在被最广大民众所理解并正确应用时,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气力。 科学技术普及伴随着科技的每一次进步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将科学上的新成果及时传递给民众,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激起民众探寻求索科学的兴趣,它是科学与民众间的桥梁,它让民众认知到科学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这个新技术、新方式方法浸透到各行各业的时代,很多国家都把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当作重要的公共政策加以重视,十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向全社会的科普工作更是被各国提
2、上重要议事日程,如美国在1994年发布的(科学与国家利益中,把通过科普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素养确定为美国科学工作的5个目的之一;英国在1993年5月发表了题为(实现我们的潜力的科技白皮书,提出从1994年1月开场,科普将成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1994年我们国家发布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科普工作进入我们国家和的重要议事日程。 然而,正如国家科技部2020年4月5日发布的(中国科学技术普及 十二五 专项规划指出,当前, 我们国家科普事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如今:我们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基
3、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科普原创作品少,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专业科普人员数量偏少,科技工作者、企业等社会气力介入科普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科普事业投入缺乏,企业和社会气力对科普事业的捐助较少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缘于科学技术普及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重视、社会科普意识薄弱、优秀科普资源缺乏、科普工作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科普活动社会介入性不强、科普活动质量不高等等,因而,怎样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下面简称 科普 ),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是值得深切进入讨论的课题。 2、我们国家科普工作现在状况分析 根据(中国科普统计2020年版提供的数据,2006及2008 2018
4、年,我们国家科普经费逐年增加,重要科普场地 科技馆和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迅速,参观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有超过1亿人次的参观者走进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同时,2018年通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如观看科普(技)展览、参加科普(技)讲座、科技夏(冬)令营、科技活动周、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传播的人数到达约6.71亿人次,2018年到达约8.14亿人次。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们国家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到达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1992年5
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但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较为明显。2018年城镇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79%,而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51%;2018年北京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0%、南京市为7.1%,远超平均值,而西部地区的比例则较低,以贵州为例,2018年贵州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4%,最新发布的2020年调查结果也仅为2.34%,尚未到达2018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3、加强科普工作的考虑 3.1明确科普工作的社会定位 科普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管是投入的面向全社会免费开展的科普宣传
6、活动如科技周、科普日、科普进校园等大型科普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免费开放的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宣传栏等科普基础设施,还是一些NGO组织建立的科普网站如 果壳网 等,都是提供全社会分享,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科技传播与普及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共同利益、关系到社会长远的发展需要并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提供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 科普工作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假如将一个社会的科学创新能力比作金字塔塔尖,那么,全社会的科学素养正是这个塔尖的庞大基座,没有这个坚实的宏大基座,就没有那迸发创新的灵感与火花的塔尖;科普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良好补充,相
7、对学校教育而言,它具有自主性、生动性、趣味性、可实践性、可选择性等特点,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既可弥补青少年在学校教育中难以直观了解的科学知识,可以使成年人有接受终生教育的时机,这正具体表现出了国家倡导的终生学习理念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科普基础设施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一部分,能为城市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形象,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2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普环境 3.2.1构建良好科学传播气氛科普的开展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式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引导社会构成良好的崇尚科学的风气,进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社会风气的构成,
8、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流文化的倡导,是娱乐至上还是崇尚科学,这需要一个气氛的构建!丰富的、令人喜闻乐见的科学传播手段构建出的科普资源环境,能够为社会公众营造触手可及的良好的科学传播载体;对国家科普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宣传,能够让社会公众了解国家对科普的重视,进而引导和提高社会公众对科普的关注度;对现有科普资源如科普网站、科普书籍、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等进行宣传,能够激发公众主动介入科普的兴趣,奠定科普自觉的基础,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构建良好的科学传播气氛,能够让科学普及到达 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使社会公众汲取科学知识就如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像摄取食物一样变成日常功课,假如从孩童时代就处在这样一种良好的
9、科学传播气氛中,热爱科学自然很容易成为人们一辈子的良好习惯,由于这种潜移默化的气力是任何外在的强行灌输所难以比较的。 3.2.2完善科普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科普法强调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并在 第三章社会责任 中对需要承当科普责任的部门和群体作了具体规定,明确各级人民、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及群体都有履行科普工作的职责,但是,由于缺乏详细的运行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科普工作的开展更多地取决于各部门本身的科普意识强弱,意识强的,这项工作开展得多一些,意识弱的,这项工作就开展得少一些。以气象部门为例,由于该部门有着长期坚持开展科普工作的优良传统,当前已建立了以各级气象主管部门主导、各级气
10、象学会详细承办、各级气象业务部门协助开展的国家、省、地、县4级气象科普体系,20072020年的5a间,142个国家级、79个省级、186个地市级气象科普基地接待参观者850余万人次。蓬勃开展的气象科普,使得全社会的气象意识得到加强,增进了社会对气象科学知识的了解、对气象工作的理解、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关注,促进了公民气象科学素质的极大提高,理解气象科学、利用气象科学知识布置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也大为提高,趋利避害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大为加强,反过来也促进了气象监测预测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我们国家气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而,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科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而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