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公共管理论文.docx
《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公共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公共管理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公共管理论文随着移动通信与移动计算技术的融合,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进一步推动着创新形态的嬗变,为治理形态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移动政务、智慧政务的兴起。移动技术在治理、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遭到重视,并得到迅猛的发展。移动技术不仅为公共服务以及与公众的互动沟通开拓了新途径,也同样为应对工作本身的移动性提供了新手段,有利于实现普遍服务和敏捷管理。 北京城管移动应用服务平台是为提升一线工作人员快速应急响应,及时回应民众需求,提升日常管理、应急指挥和服务公众能力,构建 云到端 智慧城管支撑平台的重要举措,是北京城管响应一线工作实时、在线
2、、移动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在移动政务领域开展的创新探寻求索。该平台为实现对全市执法城管通移动终端及其应用APP的统一管理,借鉴移动应用商店APP STORE形式,通过业务和服务的集成,通过自主研发,初次在移动政务实践领域实现对用户、终端以及应用发布、升级、卸载等方面的统一、分权限管理以及政务网与互联网的切换管理,大大提高了移动技术支撑一线、服务公众的能力。 二、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 一移动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再造流畅 随着移动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技术为随时随地的在线连接、通信联络和信息交换提供了可能,为施行移动政务,十分是为一线工作复杂的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
3、新的机遇。1 信息技术的移动泛在化使得各类社会组织及活动边界正在 消融 ,社会形态越来越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流体特性,推动了传统电子向移动的转变,推动了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移动政务具体表现出出超越传统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潜力。2 移动技术通过对公众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一线工作人员移动性的支持,使得工作人员直接为公众提供现场的、面对面的服务成为可能和现实,并进一步推动流程规范和再造,使得信息畅达、流程公开、多元信息良性互动,进而使得的信息交互与管理运作表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流体特性,展现出流畅FluidGovernment的形态,推动了公共服务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3 通过
4、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成功应用,消除了关键流程中的延迟,保障了在为市民提供高质、高效公共服务中的流畅运转,具体表现出出与 实时企业 异曲同工的 流畅 理念。4 移动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推动了创新民主化进程,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经过,从支撑对话、讨论到支撑行动、创造,从支撑协商到支撑协作,从支撑个人通信、个人计算到个人设计、社会协作与集体创造,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方式、服务提供和协作方式。5 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互动和重塑,正推动电子向移动、智慧、流畅的转变,重塑了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群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服务导向的2.0.6 二移动政务推动公共管理
5、与服务创新 移动技术在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的应用不仅可拓展对公众的服务渠道,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还可进一步提升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和服务支撑能力,为突破传统的服务提供范式,为实现公共管理与服务创新、打造流畅提供新机遇。无线通信及移动计算技术在管理与公共服务中的应用被称为移动政务,又称为移动电子政务。1移动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传统电子政务的重要补充,可弥补传统电子政务服务的缺乏。7 新加坡、韩国、美国、欧盟各国等均大力推动移动技术与无处不在的技术,通过移动渠道扩展互动空间,扩大电子的受众范围,为公众提供优质方便的信息与服务。8移动政务的发展使得公共服务提供愈加便捷,响应速度愈加敏捷,可
6、有效地应对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公共信息双向传递更为畅通和及时。9移动政务不仅应用于对外的公共服务,也应用于对内的运行管理。10移动政务应用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一线在场感和现场经历体验的结合,提升公共管理与服务效率,11是提升对公共事务一线管理和现场服务的必然要求之一,12更是推动公共管理和服务范式转变的重要动力3. 三移动技术在北京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北京在城市管理领域的移动政务应用创新一直走在时代前列。2004年,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研发了基于网格化的城管通移动终端,成为移动政务的经典案例。2,13 2006年,北京城管开发了基于Windows CE的移动办公和执法系统。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