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的本质、内在矛盾及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众路线的本质、内在矛盾及根本目的,马克思主义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群众路线的本质、内在矛盾及根本目的,主义论文我们国家学术界历来主张从认识论和方式方法论两个方面开展对群众道路问题的研讨,这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特别必要的。这些都是关于群众道路的功能的研讨。那么,为什么群众道路具有这种功能呢?显然这是由群众道路的本质决定的。那么,群众道路的本质是什么呢?群众道路的内在矛盾和根本目的又分别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一、群众道路的本质 中国把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详细地运用于的全部活动中,构成了在一切工作中的根本道路 群众道路,这是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学术界关于群众道路问题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它的功能方面,如以为
2、群众道路是认识论,或者讲群众道路是方式方法论,在笔者看来,还要前进一步去讨论群众道路的本质和核心问题。群众道路的本质是什么?笔者以为,群众道路的本质是民生。关心人民的饥寒、安危、痛痒,解决人民的生产、工作、生活的问题,是群众道路本质的根本具体表现出。根据如下:根据之一:(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群众道路,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个阐述,第一句话就是 一切为了群众 。 一切为了群众 ,是群众道路的首要问题,是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前提和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 是 因 ,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 果 。没有作为
3、 因 的 一切为了群众 ,就不可能产生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样的 果 ,就没有群众道路。离开 一切为了群众 来谈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就是多余的空话。 所谓 一切为了群众 ,就是讲和的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且要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再讲得详细些就是,和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实际地解决群众的生产问题、工作问题、生活问题(包括吃饭、穿衣、住房、水电气、孩子上学、看病、养老等等)。总之,群众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都要管,管好、管到底,而且是绝对地管。 本文关键词语是 绝对 ,不是有时管,有时不管,有些问题管,有些问题不管,有
4、条件就管,没有条件就不管,而是从建那一天起,但凡人民群众的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要管,要管得人民满意。从和的方针政策这个视角来看, 一切为了群众 ,就是讲和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措施办法,十分是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谋发展、促发展的一系列举措,都必须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必须反映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只要这样做了,人民群众就能感遭到和的关心,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也就能落到实处。反之,假如对人民群众的困苦痛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群众道路就名存实亡了。 根据之二:1934 年 1 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一文中指出, 要
5、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在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荣耀的旗帜 。在这里一连讲了四个 就得 ,强调的就是群众的民生问题。我们这样做了,群众就必定拥护中国, 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荣耀的旗帜 。 根据之三:指出, 之所以成为先进,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由于,而且仅仅由于,它是人民群众的一心一
6、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个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 。笔者理解,人 是人民群众的一心一意的服务者 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讲,人民群众是主人,人是公仆,不是老爷,不是上司。公仆对主人没有强迫命令、称王称霸的权利。其二是讲,人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心甘情愿地做人民群众的 牛 ,忠心耿耿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只要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就一定拥护、爱戴、支持,就一定能实现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根据之四:*强调, 我们要坚持的群众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
7、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这就是讲,人坚持、贯彻、落实群众道路,必须从各个方面及时、准确、全面了解人民群众如今思考的是什么,盼望的是什么,忧虑的是什么,急需的是什么,把这些问题一个一个搞清楚,一个一个扎扎实实地解决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这样做的经过,就是坚持实践群众道路的经过。今天老百姓所盼望的,无非就是日子过得好一点,不愁吃穿住用,不愁孩子上学,不愁看病养老,多多少少有一点积蓄,如此罢了,岂有它哉。讲到底,还是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基于以上简单分析,笔者以为,能够作出两个结论: 第一,从本质上看,群众道路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由于只要
8、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困苦痛痒,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们安身立命,群众才会切实感遭到和是关心他们的,是为他们谋利益的。这样,他们进而才会发动起来、组织起来,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投身于改革和建设的大军,紧紧地团结在的周围,做改革和建设的坚强后盾;才会把的方针政策看作是他们自个脱贫致富的方针政策,并且竭力把的方针政策变成现实。其实,这个经过就是贯彻、实践群众道路的经过。我们应该从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个高度来看待群众道路。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根基;人民群众安身立命了,心情舒坦了,根基就牢固了,国家也就安定了。因而,群众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论和方式方法论的问题,更是一
9、个民生问题。 不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认识论和方式方法论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 第二,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以平等态度对待群众,这是群众道路得到切实执行的根本保证。十分是各级领导不管官有多大,职务有多高,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人民的 牛 ,不能摆架子,摆资格,应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做好人民的公仆,深切进入到群众中去,同人民打成一片,安危与共,呼吸相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让群众感遭到你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人,同他们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这种关系越深切厚重,群众就越愿意接近你,越想同你讲心里话、讲真话。 为什么中国能够做到 一切为了群众 呢?为什么
10、人民群众相信中国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呢?这是由于中国没有本身的特殊利益,没有一己私利。从特定意义上讲,中国是为解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而建立、存在和奋斗的。只要清如冰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经屡次指出: 只要无产阶级和,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私自利性。 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他还讲: 共产是一种十分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为人民求福利。 (中国章程明确指出: 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个特殊的利益。 之所以伟大、荣耀,就在于它没有本身的特殊利益,一心一意地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这是之所以成为的根本。没有本身的特殊利益,不是由
11、的领导人任意决定的,而是由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所肩负的历史任务规定的。没有本身的特殊利益,也决不是讲没有利益。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的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群众道路;损害的利益,就是损害人民的利益,就是背离群众道路。 二、群众道路的内在矛盾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现象,都是两种性质不同、地位不同、气力不同、作用不同、发展趋势不同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群众道路也是包含着内在矛盾的。乍一看来,群众道路的矛盾,好似是和群众、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矛盾,其实不然。群众道路的内在矛盾是 给 和 要 的矛盾。这不是一般的 给 和 要 的矛盾,而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 给
12、和 要 的矛盾。那么,什么是 给 呢? 根据的讲法, 给 ,就是 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讲: 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能够,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能够,长期不行。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假如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那么,什么是 要 呢? 要 ,就是为了知足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通过各种政策向人民索取某些东西。群众道路就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 给 和 要 两个性质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和发展趋势不同的矛盾的对立统一。 给 和 要 的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群众道路的存亡。 给 和 要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实际内容。 在抗日战
13、争时期, 给 , 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为着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进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详细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建设中华特点社会时期, 给 ,就是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关系他们亲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诸如生产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物价问题、孩子上学问题、看
14、病问题、城乡差异不同问题、污染问题、饮水和食品安全问题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心情就舒畅了,就感到社会有奔头了。 要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是根据政策向人民要粮、要草、要税。在今天,就是人民根据法令和政策向纳税人征收各种税费。诸如征收营业税、所得税、增殖税等。 给 和 要 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具体表现出在性质不同、地位不同、作用不同、数量不同、发展趋势不同等多个方面。但是, 给 和 要 又是统一的,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互制约。没有 给 就没有 要 ,没有 要 也就没有 给 。 只 给 不 要 ,好倒是好,就是行不通、做不到。由于是保护国家不受侵
15、犯,维护社会安定,领导和组织人民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机关,只 生产 方针政策、措施办法,不生产任何物质的东西,离开群众的物质支持,就没法正常运转。只 要 不 给 也不行,由于人民不答应。二是相互促进。比方,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本身利益, 要 得多, 给 得少甚至不 给 ,搞得民不聊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没有能力扩大消费,当然就会严重影响各种 要 。在阶级社会里, 给 和 要 的矛盾是对抗性的。 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手段之一,就是苛捐杂税。古人云: 苛政猛于虎 ,这句话形象地表示清楚了阶级社会苛捐杂税的繁重程度。当这种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导致人民进行对抗统治阶级的斗争。在社会社会, 给
16、 和 要 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能够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 在 给 和 要 的矛盾中,总有主次之分。一般地讲, 给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古人讲: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把 给 看作是第一个方面的工作, 要 看作是第二个方面的工作。他讲: 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 只要在做了这一方面的工作,并确实生了成效之后,我们去做第二方面的工作 向人民要东西的工作时,我们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他们才会讲我们要东西是应该的,是正当的;他们才会懂得他们如不送出粮草等等东西给,则他们的生活就不会好,就不会更好。 他又讲: 我们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
17、长,有所补充。 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和在处理 给 和 要 的关系方面,能够用六个字来概括:合法、合情、合理。应该讲,这些年和在处理 给 和 要 的关系方面,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随着我们国家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全面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这主要具体表现出为城乡出现了四多:别墅式的小楼多了,小轿车多了,居民家用电器多了,银行存款多了。这是由于人民辛勤劳动,和政策得当,多 给 少 要 的结果。比方,由于大力帮助人民解决生产、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居民收入持续提高。 202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
18、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9.3%。又如,农业税彻底取消了,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如今种田不但不交税,反而还能够领到一笔生产性补贴。再如,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标准增长到人均 280 元;大力施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近年来,每年都有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住上新房。多 给 少 要 的事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逐一列举了。 当然,这并不是讲,我们在处理 给 和 要 的关系方面就不存在问题了。从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情况看,在 给 的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配不公。2018 年,全国总工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5.2% 的职工以为当下社会
19、分配不公平,61% 的职工以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23.4% 的职工以为五年没有增加工资。如今我们国家分配正在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转变,逐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第一归人民,第二归国家,把国富扎扎实实地建立在民富的基础上。在 要 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用了很多不该用的钱。比方公款吃喝、游山玩水,兴建高楼大厦、高端剧院、高尔夫球场、豪华办公室。这些东西的受益者毕竟只是少数人,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如今全正在开展群众道路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全十分是各级领导从思想上去除包括浪费、享乐、腐败在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近期*又指出,领导要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
20、、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坚持 三严三实 就是坚持群众道路。 三严三实 的阐述,对改善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 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差异不同的。在建设中华特点社会的今天,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和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理由有三: 第一,社会的本质决定着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由贫穷到富有,而且愈来愈富。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富有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致富途径。
21、资本主义社会只能实现少数人富,是靠剥削致富的。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是靠劳动致富的。贫穷不是社会;少数人富,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从经济上看,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在这方面,、有过一系列精辟阐述。 讲:社会的富, 是共同的富, 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地主过了几年之后,就有了选举权,他就不叫地主了,叫农民了 。他还指出: 领导农民走社会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有起来,穷的要富有,所有的农民都要富有,并且富有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如今的富有农民。 也屡次强调这一问题: 我们坚持社会道路,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有 社会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有,不是
22、两极分化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有,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的根本原则 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有 社会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有,这是具体表现出社会本质的一个东西 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到达共同富有,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 。 从、这些言简意赅的阐述中,能够清楚地看到,社会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一个区别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不搞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最本质的东西。社会社会的一切法令、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措施办法,都是由它决定的,都必须为此服务,群众道路也不例外。在社会社会,群众道路的一
23、切活动,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在社会社会,坚持群众道路始终是为坚持社会道路、实现社会的本质服务的。 第二,群众道路的内在矛盾决定着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 如前所述,群众道路的内在矛盾是 给 和 要 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发展决定着群众道路的活动最终必然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实现。为什么呢?由于在社会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给 和 要 的矛盾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这样的: 给 的会由少到多,而且是越来越多, 要 的会由多到少,而且是越来越少。这就是社会社会优越性的详细表现。所谓多 给 ,就是讲在人民的生产、工作、生活中会千方百计地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在国内
24、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中由国富优先逐步走向民富优先。所谓少 要 ,就是讲要逐步减少甚至免除某些税费。多 给 少 要 是实现全民共同富有的一条途径。能够讲,正确解决 给 和 要 这一矛盾的经过,就是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 全体人民共同富有逐步实现的经过。 第三,财富创造者和财富占有者的统一决定着群众道路的根本目的。 社会社会的财富是由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应该遵循民富优先的原则,第一归人民,第二归国家,而归国家的那一部分最终还是用之于民。这就叫藏富于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早就有这样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构成了 王者藏于民 、 先富民 的思
25、想传统。 管子讲: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王者藏于民,霸者藏于大夫,残国亡家藏于箧。 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以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程颐也讲: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等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有的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们国家古代思想文化中 富民 、 利民 、 厚民生 等思想精华要髓的继承和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藏富于民呢?在社会国家,办法之一,就是使财富创造者成为财富占有者,实现创造财富和占有财富的统一。这是实现全民共同富有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只要走出这一步,才能消除创造财富和占有财富脱节的现象;才能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有。在这里,群众道路就是为迈出这一步服务的。 当然,实现人民的共同富有并非易事,十分是在我们这样的人口诸多,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又不平衡的大国,更是难上加难。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经过,即新质 富有因素的逐步积累和旧质 贫穷因素的逐步消失的经过。如今我们正在努力推进这一渐进经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