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器件项目人力资源计划(参考).docx
《电致变色器件项目人力资源计划(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致变色器件项目人力资源计划(参考).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人力资源计划电致变色器件项目人力资源计划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4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结论分析6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9一、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9二、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10第四章 企业组织结构调查与组织结构图的绘制20一、 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20二、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21第五章 企业应聘人员的初步甄选24一、 利用招聘申请表甄选应聘人员的方法24第六章 甄选应聘人员方法26一、 人格测试26二、 情境模拟测试的应用26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分析31一、 培训效果信息的收集31二、 培训
2、有效性评估的技术36第八章 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项目设计40一、 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应关注的问题40第九章 绩效考评方法42一、 制订绩效改善计划的程序42二、 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43第十章 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49一、 绩效考评指标的类型49二、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52第十一章 员工福利管理分析55一、 员工福利管理55第十二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步骤57一、 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57第十三章 集体合同管理分析59一、 集体合同的形式和期限59第十四章 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管理61一、 岗位安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61二、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管理台账61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
3、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则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目前,中国电致变色器件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凭借其优良的性能,电致变色器件得到较快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多样化。近年来,中国关于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不断增多和深入,相关的发明专利已达千余件,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也日益增多。现阶段,中国电致变色材料实现产业化应用的产品主要有电致变色智能调光玻璃、电致变色显示器、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太阳镜和护目镜、光调制器和光闸、电致变色
4、纸等。中国智能材料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走在世界的前列,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敏感材料,近几年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可分为两种,即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而三氧化钨就是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产业化规模最大的电致变色材料种类。而随着下游电致变色器件种类的不断增多,电致变色材料的需求规模将会快速扩张,三氧化钨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快速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钨矿资源国,钨精矿(约折三氧化钨65%)开采量近年来不断攀升,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需求量在不断增长。三氧化钨目前仍是最重要的电致变色材料之一,未来产业化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推动三氧化钨需求量的增长。
5、2015-2017年,中国三氧化钨需求量从8.80万吨增长至9.94万吨,预计到2022年,中国三氧化钨需求量将会增长至14.90万吨。电致变色材料属于智能材料的一种,其发展必然会受到政策的支持。此外,目前关于电致变色的研究不断深入,未来其应用领域也会不断拓展。在一定时期内,三氧化钨在电致变色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地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电致变色器件的多样化必然会推动三氧化钨需求量的增长,这对于三氧化钨行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发展机遇。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电致变色器件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结
6、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53.00亩。(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579.7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228.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30%;建设期利息396.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5%;流动资金4955.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5%。(四)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579.7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4492.89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0
7、86.87万元。(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1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8072.7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780.0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4.0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0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4524.29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5333.00约53.00亩1.1总建筑面积64171.95容积率1.821.2基底面积20493.14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7.952总投资万元
8、22579.762.1建设投资万元17228.172.1.1工程费用万元15102.7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674.492.1.3预备费万元450.982.2建设期利息万元396.252.3流动资金万元4955.343资金筹措万元22579.763.1自筹资金万元14492.893.2银行贷款万元8086.874营业收入万元51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8072.796利润总额万元13040.127净利润万元9780.098所得税万元3260.039增值税万元2392.4810税金及附加万元287.0911纳税总额万元5939.6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9356.87
9、13盈亏平衡点万元14524.29产值14回收期年4.90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34.0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1709.71所得税后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一、 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劳动定员也称人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某类岗位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员的概念中包含五个要点。1、劳动定员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劳动定员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规模、生产协作、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供应的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技术条件是指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自动
10、化程度、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各种技术措施、工艺装备、计量检测试验手段的状况,以及工作地各种运输、照明、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组织条件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劳动组织两方面,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工作地供应、服务水平、半成品和成品保管、设备维修保养、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情况。劳动定员不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工作态度及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等。2、劳动定员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马克思将这种劳动力使用即人力消耗称为“活劳动”消耗。
11、因此,可以说劳动定员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3、由于企业各类部门、岗位的生产工作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制定修订劳动定员时,可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它主要是从劳动过程上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以人年、人季、人月或人班(轮班)等劳动计量单位为尺度,作出具体规定并进行考核。在具体规定劳动定员时,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4、为了使劳动定员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员是在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之前预先制定的。5、劳动定员所规定的是某类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即明确界定了为了保证企业各类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成需要配备具有什么样素质
12、的人员,以及实际应当配备多少人员。二、 劳动定员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一)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的区别和联系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任何组织从事经济活动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在开始进行组织结构及其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计时,就会遇到如何优化劳动组织、实现劳动组织科学化等问题,而劳动定员是进行劳动组织设计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劳动定员是以企业常年性生产、工作岗位为对象,凡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类人员都应包括在劳动定员的范围之内。劳动定员的范围,不仅包括一线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直接生产人员,也包括二线、三线各类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等非直接生产人员。其对象和范围与
13、具体的劳动用工形式无关。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要比劳动定额工作开展得晚一些,从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长期以来,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约定俗成地常将劳动定额与定员并称为劳动定员定额或劳动定额定员。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之间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相近之处。为了进一步弄清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从概念的内涵来看,劳动定员是对劳动力使用的一种数量和质量界限。这种界限,既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质”的界定,也包含了对劳动力消耗“量”的限额。它与劳动定额的内涵,即对“活劳动”消
14、耗量的规定是完全一致的。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其限额既具有“量”的规定性,也包含“质”的规定性,其所规定的是有效的而不是无效的劳动消耗量。2、从计量单位来看,劳动定员通常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是“人.年”“人季”“人月”,与劳动定额所采用的劳动计量单位“工日”“工时”,“工分”“工秒”没有“质”的差别,只是“量”的差别,即计量的长度不同。例如,按年度制度工日(五天工作制)或工时折算,1人/年等于250个工日或2000个工时。3、从两者具体实施和应用范围来看,在企业中除某些人员因长期脱离生产岗位而在
15、劳动定员管理范围之外,凡是在常年性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都纳入了劳动定员管理的范围之内。在企业中,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人员约占全体员工的40%50%,其基本原因是,可以规定劳动定额的工作岗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岗位劳动者的“活劳动”消耗量必须与其劳动成果直接相关;二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可以采用一定的度量衡计量工具直接进行测度衡量。也就是说,在企业各类岗位人员中可以实行劳动定额的,也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而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还是可以实行劳动定员管理。总之,在企业中劳动定员适用范围大于劳动定额,即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4、从制定的方法来看,劳
16、动定额与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也不同。劳动定员的制定方法包括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按岗位定员法、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等,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估工法、概率估工法、类推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工时测定法和标准资料法等。在上述劳动定员和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前提条件和不同的程序、步骤和技术要求,其适用的范围也各不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例如,按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定员法都是以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或设备看管定额为依据核算出定员人数。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既存在着一定区别,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虽然都是对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但在计算方
17、法、计量单位、应用范围、粗细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也正是基于上述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与劳动定额相互补充、相伴相随、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石。(二)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的区别和联系劳动定员这一概念既是现实存在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定员与“企业编制”这一术语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逐步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管理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从政府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乃至军队及其军事单位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了“编制”管理的人事劳动制度。这里所说的“编制”,泛指一切法定的社会组织内部的机构设
18、置、组织形式,以及工作人员定员、人员结构比例、职务系列和配置等方面的规定。就其基本内容来看,它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机构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的名称、职能(职责范围和分工)、规模、结构,以及总机构、分支机构设置等内容的规定。二是人员编制。它是对组织机构中各类岗位的数量、职务的分配,以及岗位人员的数量及其结构所作的统一规定,具体内容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结构比例、人员标准、职务分配、高层次职位限额等。在人员编制中,将各级工作人员的数量规定称为编制员额,而将某一系统范围内所有的或某一类的人员编制的总员额称为编制总额。编制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三大类。一是行政编制。它是指国家和地方权力机关、行政
19、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党派、政协、人民团体的编制。二是事业单位编制。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不以为国家积累资金为直接目的的单位,均属事业单位,列为事业编制。三是企业编制。凡为国家创造财富,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商品流通以及为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并独立实行经济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均属企业单位,列为企业编制。从我国“一五”计划开始,企业单位的编制历来是通过下达劳动工资计划,由企业的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家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的编制管理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
20、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三大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律对企业设立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此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劳动定员与“三定”的关系“三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所提出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该规定是国务院的规范性文件,是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中央编办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归纳
21、为“三定”,并将“定职能”放在首位。“定职能”就是明确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职能和职责范围,即明确该部门具体是干什么的;“定机构”就是确定行使职责部门的机构数量、名称、性质、级别等;“定编制”就是规定人员限额以及领导干部职数,即明确该部门应配备多少人员。“三定”一词由来已久,1988年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央决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时,首先要确定部门职责,再根据职能核定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即所谓“三定”方案。10年之后,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将“三定”方案改为“三定”规定,使“三定”成为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部门设置要求。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上述“三定”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管
22、理的范畴,与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没有任何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等基础性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强化。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三定”,即“定机构、定岗、定员”。除了上述涉及劳动定员的“三定”之外,还有以下“四定”“五定”等多种提法。“四定”即定岗、定责、定编、定薪。该提法将薪资制度设计也包括在内,认为定岗、定编、定责是定薪的前提和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四定”是定岗、定责、定员、定额。该提法将“四定”列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中,定岗是核心,定责、定员、定额是在定岗之后需要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解决本岗位的职责
23、范围、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岗位工作量考核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五定”即定编、定责、定岗、定员、定薪。该提法认为,定编是指严格按照公司组织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依据科学合理、高效精干的原则,确定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定责是指对本单位现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岗位的职责范围;定岗是指通过定责,把相关的任务进行整理合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岗位,规定具体岗位的具体劳动者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取得的工作成果,做到因事设岗、数量最低、有效配合;定员是指按照岗位需要,确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贯彻精减、高效、节约的原则,同时要保证各类人员比例关系的协调,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定薪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色 器件 项目 人力资源 计划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