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教育社会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教育社会学论文一、引 言研究劳动力短期流动及长期迁移的动机和原因是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迁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人口迁移理论,如推拉理论、绝对收入假讲和相对贫困论,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视角,以为不同地区、行业以及部门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是促使劳动力流动的最主要原因( Lee,1966; Todaro,1969; Easterlin,1974) ,新人口迁移理论则倾向于讨论除收入差异之外众多个体及家庭特征因素对个人流动决策的影响。在个体特征因素研究中,以往研究尤为关注各类型人力资本投资在决定个人劳动流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大量经历体验研究表示清楚受过一定教育、具有特殊
2、特长、年轻的劳动力是最易发生迁移的人群( Da Vanzo,1976; Stark,1982) 。主流的教育经济理论以为教育能提升个人获取迁移信息与施行劳动迁移的能力( Schwartz,1973) ,并促使高教育素质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转移,构成 脑力外流 与低收入地区教育投资收益的外溢效应。若根据上述理论观点,在中国当下农业与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小城镇和大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平均收入差异的条件下,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势必倾向于外出就业。基于此种观点,以往有不少研究利用中国的经历体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有研究发现教育确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显著作用( Zhao,19
3、95; 石智雷等,2020) ,亦有部分经历体验研究发现教育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显著为负( Hare,1999; Chen 等,2004) 。主流的迁移与人力资本理论观点在中国未获得完全的经历体验支持,充分讲明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影响因素与动机的复杂性。有学者以为与本地就业相比,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不仅要面临较为恶劣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还要面临因城乡 制度分割 所带来的社保、医疗、子女抚养与教育等众多困难与压力,承当 背井离乡 的心理成本,因而,向外流动实际上并不是农村劳动力的最优选择,只是个人在本地寻找非农工作失败后的一种次优选择( 宋洪远等,2002; Guan
4、g 等,2005) 。按照这一逻辑,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面临较大社会、制度与心理成本的条件下,假如教育能够帮助个人在本地寻求到与外出就业收入相差不大或相当的就业时机,那么个人就会倾向于在本地就业。也就是讲,在个人持有本地就业偏好,且控制流动与不流动收入差异的情况下,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很可能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通过提升个人迁移能力而产生的正影响,二是通过提升个人本地就业能力而产生的负影响。当个人受教育水平较低、在本地劳动力市场就业不具有比拟优势时,便会向更需要低教育素质劳动力的城市地区转移,此时教育便会产生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作用; 随个人受教育水平上升、在本地就业具有一定比拟优
5、势时,个人便会倾向于在本地就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就会转为负影响。在这两种作用相反的影响下,教育与农村劳动力劳动迁移很可能不会呈现出以往研究常假定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基于这一待检验假设,本文试图利用来自中国三省六县的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就当下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众多经济和非经济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着重讨论和分析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所可能具有的非线性影响。二、数据、模型与方式方法( 一) 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课题组于 2018 2018 年在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六县十二村的入户调查数据。课题组以户
6、为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包括户主及其配偶、长子女以及父母有关教育、就业、流动和收入等方面的信息。课题组最终共收集到 1587 份住户的有效问卷,包含有效个人样本 4503 人。对于农村劳动力是本地还是外出就业,以往研究常以个人在某一时间段内能否发生一定地理距离的劳动流动行为作为标准进行断定。此种方式方法虽简单且在实际调查中易于操作,但在详细的数据分析中,很难用该标准来准确地断定一个在本地和外地间频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到底属于本地就业者还是外出就业者。为此,本文以个人收入来源作为标准,以为那些在过去三年内外出就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五成的个人为外出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则是非外出农村劳动力。上述定义中的
7、外出 又以个人能否离开本县为标准进行界定。统计描绘叙述显示样本中有 25. 6% 的人为外出就业者,外出就业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月收入分别为 8. 9 年和 1190. 1 元,均高于本地就业的 7. 3 年和 867. 8 元。表 1 列出了具有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和外地就业的比例。根据该表,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各自不同教育水平人口中所占比重呈现简单线性递减的变化,这符合主流观点的一般预期,但由于表 1 未控制其他变量,教育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可能性之间能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仍需在控制了更多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表1】( 二) 模型、方式方法与变量劳动力流
8、动变量属于无序的两分类别变量( Dichotomous Variable) ,取值为 0 和 1,0 表示本地就业,1 表示外出就业,因而本文采用两分逻辑回归方式方法( Dicho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 进行分析,所构建的农村劳动力流动选择模型如下:【1】模型因变量为个人外出就业与本地就业概率比的对数值,各自变量回归系数 i表示该自变量每变化 1 单位,外出就业与本地就业概率比会变化( e i 1) 100% 。教育变量是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本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将个人受教育年限的一次项与二次项同时纳入模型进行回归,用以检视教育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能否具有之前预期的
9、非线性影响。除此之外,模型还将个人受教育年限拆分为义务教育年限和义务后教育年限,并纳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变量,用以考察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教育类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影响能否具有差异不同。根据 Borjas( 1987) 所提出的比拟优势理论,潜在的劳动力迁移者会以本身条件( 如受教育水平、工作经历体验和性别等) 作为出发点比拟迁移与不迁移的收入差异。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假定农村劳动力在进行能否外出的决策时,会将自个当下收入水平与其他具有类似教育程度、工作经历体验且同性别的外出就业者收入水平相比照,并以此预期收入差异作为自个劳动迁移的重要决策根据。为获得这一预期收入差异,本研究先利用明瑟收入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