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模式比较,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模式比较,区域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模式比较,区域经济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形式比拟【第四章】【第五章】【以下为参考文献】第 3 章 欧元区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形式比拟3.1 欧元区的贸易形式。欧盟作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一体化逐步地深化,欧盟的经济进一步繁荣。截止 2020 年,欧盟的成员国发展壮大到 28 个国家。2020年,欧盟的生产总值高达 12 万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23100 欧元。欧盟成为了最大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方,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士是欧盟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欧盟宏大的
2、进口市场也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提供了最大援助,领导并促进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3.1.1 欧元区的贸易规模。欧盟经济快速发展,1995 年至 2000 年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 3%,到 2002年,经济总量到达近 10 万亿美元。2003-2006 年间,欧盟 25 国的内部之间与整体对外贸易的贸易总量逐步上升。2005 年,对外进出口额高达 22508 亿欧元,2006 年则继续增加到 25356 亿欧元。欧盟的内部贸易更为活泼踊跃,2005 年欧盟内部进出口额到达 42299 亿欧元,2006 年则高达 47719 亿欧元。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盟的内部市场逐步上升成为进出口最为活
3、泼踊跃的地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后,欧盟在新的背景下经济开场复苏,2018 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约 16.106 万亿美元,人均 到达 32283 美元。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欧盟的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由此能够看出,欧盟无论在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还是发展到如今的 EU28,欧盟的贸易规模具有明显的特点,就是欧盟内部的贸易总量高于整体对外的贸易量,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大约是整体对外贸易量的 1.7 倍,且内外部贸易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逐步增大。3.1.2 欧元区内部贸易具有明显的国别构造。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欧盟发展的历程中,这种差异性逐步构成了欧
4、盟内部的经济格局。2001 年,原欧盟 15 国在人口、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数据上的差距并不显著,但是,2008 年以来,原欧盟 15 国之间的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8 年,原欧盟 15 成员国之间的 差距浮动范围变得宏大,德国 2008 年 到达 20710 亿欧元,卢森堡却只要 215.1 亿,人均 方面,以 EU-15 为基准的话,希腊 2008 年仅为 51.4,而卢森堡则高达 208.9.经济增长速度差距也较大,2008 年希腊经济增长率到达12%,而法国却只要 3.4%.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差异也变得较大。历经东扩后,随着 2020 年 7 月 1 日克罗地亚的加盟,欧
5、盟已经发展壮大到 20 个国家,欧盟内部经济水平、经济构造、经济体制的差异化变得更为明显,进而使得欧盟构成了一定的经济格局,这种经济格局出现了明显的国别构造特征,呈现出环形构造的特点。德国作为欧盟中最大的经济体,居于欧盟的核心地位,其贸易份额将近欧盟整体份额的 23%,是欧盟贸易环形构造的中心。欧盟最初成立的六个成员国中,除了德国,剩下的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卢森堡,构成了欧盟的中心。但是在欧盟这种环形构造中,根据各成员国对欧盟内部贸易的奉献度,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构成了环形构造的内环。原欧盟 15 国除去上述 9 个国家外,剩下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
6、奥地利、希腊、卢森堡构成中环,随着欧盟的东扩,后参加欧盟的中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等,由于这些国家对欧盟内部的 FDI 奉献很低,统称为外环国家。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前 10 位国家对欧盟内部的贸易份额占比高达 85%,以德国为核心,加上分布其周围的核心内环五国法、意、英、荷、比对欧盟内部贸易奉献度到达了 68%以上。欧盟不仅在一体化进展中欧盟贸易国别构造明显,到发展为 28 个成员国的今天,其国别构造同样明显。3.1.3 欧元区内部贸易的商品构造。联合国广义类分法BEC对 商品 的种类进行了划分,包括最总产品、中间产品以及初级产品。最终产品分为资本品和消费品,中间产品包含零部
7、件和半成品,初级产品为原材料。详细划分见下表。欧盟内部贸易主要来讲有 10 余种产品,在 2002 年至 2006 间,原欧盟 15国内部贸易出口的产品构造如下表。由以上数据,能够看出,欧盟内部贸易的商品具有下面的构造特点:第一,出口多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材料类制成品及化工品分别占据着出口贸易量的前三位,则散列产品比重一直超过欧盟内部贸易产品的 70%,机械及运输设备更是占据欧盟内部贸易的 41.5%.主要原因是作为欧盟区域经济核心的德国,其资本与技术储备占据欧盟成员国的顶端,德国出口着大量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材料类制成品的出口上,主要产品是钢和铁,其次才是金属制品,而德国
8、的钢铁出口量最大。在化工产品德尔出口上,医药类物品占据着大量的市场,德国、比利时以及英国是出口相关医药品最多的国家。第二,欧盟内部贸易的主体是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也称为双向贸易或水平贸易,出口同类商品的同时又进口该类商品。充分具体表现出了欧盟十分是内中环国家间的水平贸易,如英国主要进口电信设备、 客车、发动机等同时也出口该类产品,法国的车辆及其他运输设备的进出口分别占到同类产品欧盟整体进出口的 24.27%和 20.69%.第三,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出口产品具体表现出出了各国的优势产业,构成了产品互补的特性。?在欧盟内部的出口产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是由于德国及其周围的
9、内环 5 国具有绝对的资本和技术优势。而北欧国家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芬兰在木材和纸制品的出口占到欧盟整体出口的 25%以上,葡萄牙则主要出口纺织品和服装,占到总贸易量的 21.5%.这充分具体表现出了欧盟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及其资源禀赋和产业构造的差异带来了国别的差异。3.2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形式。3.2.1 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比重。区域内部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占区域整体贸易总额的比重能够更为直接地反映出该地区一体化的严密程度。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东亚作为世界经济中最具代表的三个一体化经济组织,各自区域内贸易所占区域贸易总量的比重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1980 年至 2000 年,欧
10、盟的区域内贸易占比最高,东亚的区域内贸易占比则最低。2000 年以后,欧盟区域内贸易量占区域整体贸易总额的比重仍然是最高的,但是东亚的区域内贸易所占比重开场超过 NATFA,并且东亚与欧盟在内部贸易所占区域贸易的比重中,差距再缩小。1980 年,东亚和欧盟区域内贸易所占区域贸易的比重为 34.7%和 52.4%,到 2018 年,欧盟区域内贸易所占贸易总额增长到 63.1%,然而东亚却到达了 56.7%,差距明显缩小。当前,在区域经济内部贸易额所占区域贸易总额的比重上,东亚区域已经明显比 NAFTA 较高。这讲明了东亚区域内部的联络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另外还能够根据区域经济的最终产品出口市场,
11、来分析区域内部的一体化联络程度。在最终产品出口市场方向上,东亚区域在上世纪 90 年有显著地提高,表示清楚了东亚区域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络更为密切。3.2.2 东亚区域内贸易产品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亚在 雁行形式 的分工下,东亚地区的工业化不断推进,不但带动着东亚区域经济的产业构造转移,更促进了区域对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的需求。由于 雁行形式 的衰落以及东亚地区网络分工形式的发展,这种变化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进一步上升。到 2003 年以来,东亚区域在网络分工形式下,产品内分工极大地促进了中间产品在区域内部的需求量,2008 年,东亚区域内部对中间产品的贸易比重已经到达了
12、 66.35%.在国际分工下,产品被分裂开,构成相互独立的生产工序或零部件,分布在不同的产业中,就构成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的分工促进了国际分工深切进入到产品价值链的分工,使原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产组装的产品,如今根据产品的生产区段分散到多个国家或地区,构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专门生产产品的某个环节。这种产品价值链分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部对中间产品的需求。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的中间产品需求增长迅速,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开场下降。1980 年,东亚区域内贸易中,初级产品市场的比重为 29.31%,1990 年下降到了 8.19%,初级产品市场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到 2018 年,初级产品的贸
13、易量在东亚区域内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为 4,25%.东亚区域内贸易的中间产品贸易比重却一直不断上升,1980 年为 44.41%,1990 年增长到54.41%,到了 2018 年,高达 65.32%.从行业类别的角度能愈加了解东亚区域内部的产品构造。将所有产品分为食品类、纺织品类、化学制品类、木质制品类、石油及煤炭类、金属类、陶瓷类、家电类、一般机械类、电气机械类、运输设备类以及精致细密仪器类和玩杂类。在1980 年至 2018 间,食品类纺织类和杂货类分别上升 18.27%、20.63%和22.15%,成为最具明显上升的最终产品类,同时相关类别的中间产品却呈现下降趋势。木质类中的中间产
14、品上升了 23.17 个百分点,石油及煤炭、钢铁等金属以及陶瓷这三类的中间产品贸易量分别上升了 39.32、10.22 和 12.1 个百分点。机械、电气机械、家电、运输设备这四类中间产品贸易量也有明显的上升,分别上升了 14.81%、3287%、8.04%以及 26.04%.总的来讲,这八类中间产品贸易明显上升,且这些产品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制成品。能够看出,东亚区域内部贸易主要是中间产品,并且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逐步下降,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需求逐步上升。但是,以中间产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定会给区域经济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华而不实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吉大程度上依靠于最终产品的外部市场
15、,进而使得区域的内部市场很容易遭到外部市场的冲击,加大了内部市场的不稳定性。东亚区域经济贸易形式便明显具有这种特征,东亚区域表现出了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靠性,阻碍着东亚区域贸易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3.3 两种贸易形式的比拟。3.3.1 区域内贸易地域构造的不同。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具有明显的国别构造,并且这种国别构造能够描绘叙述为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以及比利时构成内环,原欧盟 15成员国除去上述 6 国外,剩下的 9 个国家构成中环,原欧盟 15 成员国发展到如今的 28 成员国,这逐步参加的 13 个成员国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资本技术以及经济实力来看,都处于欧盟的
16、外部,这里称为外环国家。这种国别构造的构成,是由于法德在欧盟进程中的核心地位,法德的关系一度被以为是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心轴,加上德国统一后经济迅速的发展,德国称为欧盟的核心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地区资源禀赋等不同,十分是成员国在欧盟区域内部贸易的奉献度上的痛,欧盟区域贸易层层分开,构成了独特的环状构造。处于中间地位的成员国,对区域内贸易的奉献度较大,在区域内贸易中,多生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处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一方面在区域内部贸易中主要提供劳动力密集型以及原材料产品,另一方面,中心地区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逐步开场向边缘地区直接投资,这些边缘国家对环状构造的中心
17、表现出很强的依靠性。这种独特国别构造构成了欧盟内部贸易形式中,内环国家间主要表现为产业类贸易,内环与外环则构成产业互补的贸易形式。东亚区域经济贸易形式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表现出明显的两个自子区域,东北亚和东南亚。这种在地域上的分隔起源于 雁行形式 以及 雁行形式 衰落后东亚区域中不同经济的发展变化,十分是中国的崛起,为东北亚区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构成因素。总体来讲,东亚区域经济的贸易形式分为三个层面,依次是东北亚内部贸易,东南亚内部贸易,以及穿插的网络生产形式,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通过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间的 10+3 以及三个 10+1 具体表现出出来。由此可见,欧盟的贸易形式总体呈现的
18、是环状构造,东亚区域贸易形式呈现的则是南北构造以及穿插的网络构造。3.3.2 区域内的贸易产品构造不同。欧盟内部,中心国家的产品多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制成品,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导致中心国家通过向欧盟外环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导致资本与技术由内向外辐射,进而欧盟经济一体化中,内环国家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表现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资源禀赋以及缺乏资本与技术,外环国家则相对地表现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内环国家与外环国家则构成了鲜明的产业互补性。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来看, 雁行形式 发展阶段成为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与变动的基础,随着 雁行形式 的衰落,以及制度化
19、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的贸易形式的发展逐步分为三个层面,东北亚内部贸易,东南亚内部贸易,以及穿插的网络生产形式。 雁行形式 决定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更替变化,是东亚区域经济内部构成垂直分工的基础,而 10+3 与 3 个 10+1 机制代表着区域内部的穿插网络成产形式,进而在东亚区域贸易形式中,构成了以产品价值链分工的贸易构造。3.3.3 区域整体的需求主导型不同。区域产品需求构造影响着区域贸易形式,对最终产品需求较低的经济区域,终将构成 外需主导型 的贸易形式。东亚区域内贸易,中间产品的需求占据着绝大部分,而对最终产品的需求较少,最终产品即便生产出来了,也不能在区域内部很好地 消化 ,进而导致其必须依靠外部市场,一体化经济体进而遭到外部市场的强烈影响。反观欧盟,内部贸易额占据总贸易额的大半部分,且贸易产品多为最终产品,进而构成的是 内需主导型 的贸易形式,这种贸易形式更多地依靠内部市场,加强了区域内各个经济实体间的依靠程度。遭到外部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弱,由于最终产品主要依靠区域内市场,不需要太多的外部经济实体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而,降低了同外部国家贸易中汇率的稳定性,同时,最终产品的定价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内部的经济状况,较大程度上摆脱 美元体制 的束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