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红松结实年际变化规律及结实量的关键气候因子,林业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影响红松结实年际变化规律及结实量的关键气候因子,林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红松结实年际变化规律及结实量的关键气候因子,林业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响红松结实年际变化规律及结实量的关键气候因子,林业论文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绿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卫野生植物1,是东北亚地区的代表物种,是我们国家东北地区的贵重树种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作为小兴安岭天然原始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其生态价值极为贵重2.丰林国家级自然保卫区地处小兴安岭山脉的中段,是全球原始红松林分布的中心地带,该保卫区是以原始阔叶红松林为主要保卫对象的保卫区,这里保存着当前世界上最为典型而完好的以红松为主的北温带原始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以丰林保卫区为核心的五营林区被称作 红松故土 ,是红松松籽最重要的产地之一3、4. 当前红松松籽在食品、医药、工业等方面的用
2、量逐年增加,松籽市场特别走俏,出口量激增,价格迅速上涨,出口创汇日趋看好,红松松籽的经济前景可观5、6、7,松籽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的开花结实与环境因子作用密切相关.气象因子的规律性变化对红松结实的周期性有着密切关系,对红松的结实全经过有着很大影响8,红松从开花、幼果构成到球果成熟历时近2 年.华而不实每一个发育阶段均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然而迄今有关环境因子对红松结实的影响研究尚很有限,仅见于王振宇等8对红松开花-结实与生长季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近几十年,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小兴安岭红松分布区气温呈逐步升高趋势9、10,势必影响红松的结实.鉴于红松球果2 年
3、成熟的特性,我们以为冬季温度必然影响幼果越冬及最终的种子产量.因而我们提出假设:红松结实量与红松开花-幼果构成-幼果发育-球果成熟各阶段的温度因子密切相关,在幼果越冬时期温度变化可能是影响红松结实的关键因子.本文对 1999-2018 年间丰林保卫区红松结实情况与环境温度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揭示影响红松结实年际变化规律及结实量的关键气候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气候变暖对红松结实的影响及红松坚果林定向培育经营技术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根据.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为五营气象局19582018年温度和丰林国家自然保卫区19992018年红松结实量数据.五营林区地处黑龙江东北
4、部小兴安岭腹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为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红松林代表区域.受森林和局部地形影响,五营林区四季气候变化很大.冬季气候严寒、枯燥漫长;夏季雨水充沛,气候湿热,时有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春季和秋季天气多变,春季降水少、多大风,易发生干旱;秋季常有冻害和早霜发生.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五营特有的森林环境类型,其资料较能代表小兴安岭林区的背景值. 丰林国家自然保卫区地理坐标为128.58129.15E,48.0248.12N,主要以保卫红松为主,保卫区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坡北段五营区境内,总面积 18165.4hm2.生物地理属于中国东北区长白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植物区系属于长白山植物
5、区系小兴安岭亚区动植物区系,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是温带阔叶红松林分布中心区域.原始阔叶红松林为五营最典型和最稳定的植被类型,这种林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变化和稳定构造的维持特别重要4. 1.2 研究方式方法 丰林保卫区红松结实数据通过野外调查法获取.按群落进行系统抽样选取样地,每个样地红松株数不少于30 株,对标准木果实进行逐株采摘称重计算,求出单株平均重量,最后乘以丰林保卫区的红松总株数. 为了消除数据量纲影响和变量本身变异大小与数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在相关、突变等分析前均采用 Z-score 标准化处理方式方法进行了标准化数据处理.分析分别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Mann-
6、Kendall11和小波变换Morlet 方式方法12.处理软件采用excel2003、spss19.0 和 matlab 7.0 数学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五营林区温度变化特征 五营林区气温变化趋势总体呈变暖趋势(图 1),并在 1987 年左右发生了显着突变,这与全国气温变化趋势一致13、14.年平均气温每10 年升高 0.4,气温的升高幅度冬季最快,秋季最慢,并均到达显着水平(表1).温度相关指标与气温变化一致,年极端最高、极端最低和高温日数为升高(增加)趋势,年低温日数则表现为极显着减少趋势.华而不实极端最低上升速率要高于极端最高,即五营地区气温范围明显缩小.低温日数减少速率
7、要高于高温日数增加速率,即高温和低温日数总和(极端温度事件)减少. 2.2 红松结实规律及变化趋势 自 1999 年以来丰林自然保卫区红松结实量呈减少趋势(图 2),平均每年减少9.3 万千克.结实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并不是一般来讲的三年一小收,到五年一大收15.相关分析显示,当年与前两年结实累积量呈显着负相关,r=-0.72.可知前两年红松结实累积量对当年结实量具有自我限制性,前两年产量高,当年产量将降低. 本文对前两年红松结实累积量进行负处理,观察当年红松结实量与前两年结实累积量负值的年际变化(图3),发现前两年结实累积量多,限制性增加,红松结实量必然减少,如2002、2005、2018 年均
8、具有一样的低值点;然而前两年结实累积量少,限制性降低,红松结实量固然一般维持在高位,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与前两年结实累积量负值曲线趋势并不完全重合,这则是遭到气象等因素变化的影响16、17,如 2007 年和 2008 年红松结实的异常波动,实地调查显示与这两年的罕见高温干旱气候密切相关.前文分析, 五营林区气候显着变暖, 气温范围明显缩小.孙鹏飞等18研究表示清楚,五营降水时空发生了明显变化,异常年份增加.这将增加红松结实量的波动性,给松籽的收购、贮藏、出口等方面决策带来很大影响,进一步凸显气候变化对红松结实量的影响及将来红松结实量预测的重要性. 2.3 温度变化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2.3.1
9、 上年气温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红松球果历时2 年成熟,在上年春末夏初时开花授粉、幼果构成,上年的温度变化对红松结实有着重要影响.红松结实量与各时段气温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示清楚(表 2):结实量与上年5 月(红松花芽构成期)气温呈负相关(表 2),华而不实与上年 5 月中旬气温负相关到达显着,r= -0.60.讲明红松花芽构成期低温将有利于结实量增加.红松结实量与上年 6 月(开花期)和上年 7 月(幼果构成期)气温均不相关,可见温度对红松开花和幼果构成期的影响较小,作用不显着,降水等其它气象要素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将在今后研究中进行分析. 除了上述的关键阶段外,红松结实量还与上年1 月最高和最
10、低气温呈正相关,相关性不显着.与上年 9 月气温呈极显着正相关,气温升高,红松结实量相应显着增加.但生物学上的原因不明,有待研究. 2.3.2 幼果越冬期气温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红松幼果于上年构成,越冬后才能进一步发育成熟.相关分析表示清楚,红松结实量与幼果越冬期(上年 11 月-当年 3 月)气温固然不相关,但与冬季(上年 11 月-当年 2 月)气温呈负相关,与当年 3 月气温呈正相关(表 2), 讲明球果越冬可能需要一个较低的低温经过和随后较高的高温转换经过,才能更有利于球果的成熟和种子生产.华而不实与1 月份气温相关系数较高r=-0.54,与 1 月中旬气温 r= -0.75 为极显着相
11、关.五营1 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月,1 月中旬为全年气温最低旬,此时段气温升高,结实量减少,显示红松幼果越冬可能遭到低温限制. 进一步分析表示清楚,红松结实量与1 月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呈显着负相关(图4),相关系数分别为 r=-0.63 *、r=-0.58 *.当年 1 月最高和最低气温升高,对红松幼果越冬不利,红松结实量相应显着减少. 2.3.3 当年气温对红松结实的影响 幼果在上年构成,经历短暂的发育和越冬后,在当年发育并球果成熟,红松结实营养积累与当年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红松结实量与当年3 月份之后的大部分气温指标呈正相关(表 2),气温升高,结实量相应增加,华而不实3-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