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东方哲学论文.docx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东方哲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东方哲学论文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领域方面某些 急功近利 的思想也渐渐地浸透到了教育领域。随着近年来社会教育问题频频出现,如用教育以权谋私,师生关系恶劣,学生精神危机等,人们开场重新认识到古代教育思想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的价值。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鲁昌陬邑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讲内涵丰富,以 仁 和 义 为核心,始终贯穿着仁、义、礼、智、信等儒家特有的精神特质。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如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方法、道德教育观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得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孔子的教育理念 一孔子的教育目的和对象 1.孔子的教
2、育目的 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孔子在忧国忧民中考虑着出路。他提出 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他以为只要实行仁政、才能拯救国家。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 仕 和 君子 .怎么才算是君子? 子曰: 修己以敬。 曰: 如此罢了乎? 曰:修己以安人。 修己指的是提高自个的道德修养,是 德 ,安人指的是你有治理国家和百姓的能力,是 才 ,所以君子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他还指出君子不仅能修身养性,还应该面对现实,改革时局。 2.孔子的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对象观。它的基本含义是不管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能够入学受教。孔子以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
3、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所以,他积极推广私学,以为这样能够使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时机。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弟子三千来自鲁、齐、晋、宋、陈、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宫敬叔、司马牛、;也有很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曾参等。而平民教育更能具体表现出孔子 有教无类 的精神本质。 二 孔子的教育内容 孔子在继承了西周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改造。据 (论语?述而 记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根据清朝刘宝楠的解释, 文,谓诗书礼乐,凡博学、审慎、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谓躬行也。忠,尽心
4、曰忠。恒有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 文 相当于我们如今所提出的 智育 . 六经 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 (诗 (书 (礼(易 (乐 (春秋 是六经的主要内容, (诗 指的是文学方面的课程; (书 指思想方面的课程; (礼 指道德伦理方面的课程; (乐 是音乐艺术的课程;(易 指哲学方面的课程; (春秋指历史课程。 六经 对中国古代的影响是深入的: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守规矩,讲礼节,这是(礼 的影响;中国人是乐观主义的或浪漫主义的,喜欢 (诗、(乐;中国人关心政治、热爱历史 、追求哲学,是受 (书经、(易经 和 (春秋经 的影响的。 行、忠、信 相当于我们如今提到的 德育 , 仁、
5、义、礼、智、信 是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华而不实,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的智育和德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浸透不可分割的。他主张道德教育、社会实践要和知识的学习统一起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同时道德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 3 孔子的教学方式方法:孔子独特且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历来被人称道,也一直是我们当代教育学习的典范。总起来讲,能够总结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1.因材施教 讲到因材施教,我们不免会想起一个经典的例子。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6、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里讲的是子路和冉有都向孔子提出 闻斯行诸 的问题,孔子的答案:却相反,他的解释是子路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冉求平日做事过分慎重,所以我给他壮胆; 圣人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 . 这正是针对每个学生各有自个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 2.启发诱导 在教学方面,孔子反对 填灌式 的教学方式方法,主张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其举一反三。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教学经过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