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踏中西文化”: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美学论文.docx
《“两脚踏中西文化”: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脚踏中西文化”: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美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两脚踏中西文化:生命存在的喜悦与生命意识的困惑,美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绪论】【中林语堂提到自个的理想愿望是拥有自由舒适的生活和幸福温馨的家庭,在家中能够邀请好友、吃着可口的饭菜、阅读喜欢的藏书,房屋的周围种植着心爱的花草树木,一切都是那么相得益彰,无可复制。因而,林语堂在追求精神之美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物质生活的享受。 鲁迅先生对于林语堂的物质享受与精神自由并重的观点持否认意见,他曾撰文批评他这种行为是好高骛远,不贴近实际生活,过于小资产阶级了。在派纷争、流弹漫空的 20 世纪 30 年代,鲁迅先生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直接道出林语堂闲适的虚空。在普通民众尚不能糊口的时期,林语堂没
2、有摆脱物质基础的闲适格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一种自我知足和夸耀。他的闲适格调脆弱而苍白,他关注 闲 的表象有余,对内心深处的 适 却用力缺乏。 我们以为,林语堂的 闲适 格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人的 闲适之趣 ,他是对其的一个继承,同时又融入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物质主义和享乐思想。一方面,高山仰止,景行观止。相较于中国文人闲适一派超脱物外,驰骋心灵,放纵形骸的人生境界而言,林语堂的 闲适 格调稍显简单通俗;另一方面,这种贴近现实,接地气的闲适之风,在物质相对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却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现代学术界比拟推崇林语堂的闲适格调,这恰恰证明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的是一份平和淡然、宁静致远的幽
3、然与闲适。当代社会习惯以理性态度审视客观世界,却发现彼世界渐渐消失,惟存一元化的此岸世界。并于此之中建立相契合的当代世界观,以寻求新的生存根据和存在方式。 林语堂崇尚的闲适悠然的诗情人生,以日常凡俗生活为刻画对象,把物质性生存这种原初态的感性生存方式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姿态。 林语堂生活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渐渐远去,但是他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诉求对当下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深入启示。生活与美学是不可分割、严密相连的,人类的生存诚然离不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人们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更应该关注精神层面和内在心灵的审美追求,擅长在实际生活中挖掘美的本质与规律,不断丰富业余生活,带动日常生
4、活审美化,推动生活审美理想的健康积极发展,进一步促进生活水平的良性提高。 5.1.3 亦中亦西的兼容并蓄与 一团矛盾 . 长期以来,学术界被没有接纳林语堂的生活美学思想。即使到了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林语堂的研究固然日趋升温却评价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林语堂美学观念存在本身的局限性,他割裂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林语堂生活美学理论体系性不强,阻碍了学术研究的步伐。我们以为,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和当下社会存在共同之处,物欲横行,拜金主义滋生,林语堂的生活美学思想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无疑具有参照意义。 对于怎样将中西方生活进行理想地整合与建构,这
5、在林语堂还缺乏愈加深切进入的探寻求索。尽管林语堂在亦中亦西的生活上做了不少努力,也不乏某些理性自觉,但却没能有意识地去考虑和建构一种令人信服的形式,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还与问题本身的高难度有关。所以,林语堂所构成的中西生活纷然杂陈的形式,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总的讲来仍然具有随意性和感性化的特点。看来,建构中西生活的理想形式还需要假以时日,有待于更多的人沿着林语堂的思路做出新的讨论。 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和世界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人们交往方式和途径不断增加,地球在逐步变 小 ,中西生活必然会面临着更直接的接触、碰撞和融合,因而在怎样保持自个特色的同时,汲取别人之长,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
6、重大问题。当然,中西生活的扬长避短有时能够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进行,但确立理性的自觉意识,根据一定的基本原则,避免顽固保守和东施效颦等错误做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从这一方面讲,林语堂所做的努力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参照。大多数人都看到林语堂对中西文化的选择,但详细是如何选择的,则很少有人注意,即便注意也多是对之作简单化理解,难以把握其重点和神髓,这就必然造成对林语堂的不少误解和误读。比方有的人以为林语堂既崇尚中国文化又向往西方文化是矛盾混乱的,缺乏一个中心点,也有的人以为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更大,也更为深入,还有人以为林语堂虽大谈特谈西方文化,但骨子里信仰的仍然是中国文化。 于是,长期以来,
7、构成这样一个基本印象:林语堂在中西文化选择上缺乏明确的立足点和重心。 林语堂博古通今,见多识广,他不仅通晓异域文化的精妙之处,而且能够在行文中对异域文化因素信手拈来。林语堂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去感性地主观感悟美、享受美。他绝非一个理论家,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人,只不过沾染了资产阶级的享乐因素。林语堂对异域文化中的美保持一种原生态地复现,绝少系统化地整理与归纳。固然林语堂从来不缺乏对美的发现,也不缺乏关于美的感性认识,但是他对于美的认识仍然存在散乱性、外表化的特征。这种以个体的直观感悟去呈现生活美学思想的方式影响了研究者判定,同时也不可避免了阻碍了林语堂研究的深度。 林语堂对中西生活之融
8、会还有很多意义,诸如开阔的视野与胸襟、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人类整体的和谐思想等,尤其进入新的世纪,这些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 应该注意的是,林语堂中西方生活融会的思想也有明显的缺乏,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尽管他强调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但有时也存在着过于以中国视角和目光来看待西方的问题。比方,指出西装的不合人性,不像中装的舒适自由,这是有道理的,但将西装完全否认也值得商榷。不要讲林语堂一生一直没有放弃西装革履,就西装革履本身而言,它也有可取之处。如穿上西装革履,一个人就显得干净利索、精神抖擞、充满朝气,也是对人对事特别重视和尊敬的表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包括林语堂本人喜欢在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