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doc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的通讯都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保持细胞形态2(6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D衰老的细胞,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3(6分)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B细胞
2、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节4(6分)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6分)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叙述,错误是()A分离真核
3、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C沃森和克里制作的DNA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D目测估计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6(6分)如图示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乙细胞由甲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乙细胞的形成过程受性激素调节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D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或aaB或AAB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8分)为了研究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总糖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请回答:(1)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大豆种子在黑
4、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实验,请完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a、将3份先是大豆种子分别培养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b、取3支试管, 。c、 ,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2)进一步定量测定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图中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8(10分)现有多个装有等量相同土壤的花盆,随机均分为A、B两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A组种植黄瓜,B组种植大葱,适宜时间后,对两组进行收获,拉秧(去除植株),用余下的土壤继续都种植黄瓜,继续培养适宜时间,测算两组黄瓜的叶绿素
5、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的平均值,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组别叶绿素含量(mgg1)净光合速率(molm2s1)气孔导度(g)A1.410.2865.3B2.113.11284.9(1)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基粒的 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 过程。(2)在同一块田地里不同时间段有计划地更换种植的作物种类,此种植方式称为轮作。从作物对土壤矿质元素影响的角度分析,应如何选取用于轮作的作物? 。(3)与A组相比,B组单株产量更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是 。(4)有人主为,B组实验中,大葱对黄瓜的生长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其中除对土壤矿质元素的影响外,还可能有的影响是
6、(请写出一种合理的推测)9(9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一般经飞沫和接触患者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请回答:(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叫做 。(2)水痘患者病愈后可获得对水痘的免疫,其原因是 。(3)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预防天花但不能预防水痘,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其原因是 。10(12分)某昆虫的眼色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翅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表为该昆虫3个品系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组别亲本F1表现型及个体数F1中赤眼卷翅个体间交配后代(F2)的表现型及个体数第1组赤眼
7、卷翅赤眼长翅赤眼卷翅(461)、赤眼长翅(463)赤眼卷翅(1204)、赤眼长翅(601)第2组紫眼卷翅赤眼长翅赤眼卷翅(460)、赤眼长翅(465)赤眼卷翅(922)、赤眼长翅(462)、紫眼卷翅(304)、紫眼长翅(153)(1)眼色和翅形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2)无论亲本正交还是反交,第1、第2组实验F1的两种翅形个体中,雌雄比例均始终接近1: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实验中的紫眼卷翅和赤眼卷翅个体 (填“均为纯合子”、“均为杂合子”或“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3)第2组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 ,出现这种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 。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8、)11(15分)养殖池中存在的亚硝酸盐能被硝化细菌吸收利用,图一表示研究人员从养殖池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硝化细菌的流程,图二是选择培养时使用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1)图一中选择培养(步骤二)的作用是 ,在培养过程对培养瓶进行振荡的目的是 ,分离纯化(步骤三)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2)制备培养液时,应先调节PH再进行灭菌,原因是 。制备用于分离纯化(步骤三)的培养基时,图二所示的配方中还应添加适量 。(3)临时保藏菌种时,可将菌种接种到 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待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温度为 的冰箱中保藏。(4)研究发现硝化细菌吸收利用亚硝酸盐的效果与环境中亚硝酸盐含量有关,若要研究两者的关
9、系,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四、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现有重组质粒甲(共含2686个碱对,不含TDNA)和乙,为避免基因反接,研究人员用限制酶I和II切割重组质粒甲、乙,再利用所得片段构建了重组质粒丙(如图所示),然后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两导入胡萝卜愈伤组织细胞。培养后得到转CPI基因胡萝卜植株。请回答:(1)构建重组质粒两的目的是 ,利用重组质粒甲、乙构建两的过程中,用到的工具酶是 。(2)实验过程中,将俞组织浸入农杆菌(含重组质粒两)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3)将重组质粒甲、乙和丙进行分组,每组只含其中一程重组质粒,同时用限制酶I和II切割,结果如表所示:组
10、别切割后所得DNA片段的情况第1组只的到含有2146和540个碱基对的2中DNA片段第2组只的到含有540和12400个碱基对的2中DNA片段第3组只的到含有12400和1000个碱基对的2中DNA片段切割前,重组质粒甲含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限制酶I在重组质粒甲中有 个切割位点,表中第 组是切割重组质粒丙的结果。(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无菌操作,因此对外植体(离体的组织块)要进行 处理。用于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不适用于培养胚状体,原因是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6分)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的通讯都与细胞表面
11、的糖蛋白有关B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表达在细胞核中完成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保持细胞形态【分析】1、细胞通讯是指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间隙连接和神经末梢的突触小泡以及受体,动植物都可以用神经和激素的传递,植物还有一种特殊的是胞间连丝。2、核糖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3、对细胞核的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细胞间的通讯不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通讯,A错误;B、核糖体是细胞内
12、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完成,C错误;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的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6分)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D衰老的细胞,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分
13、析】1、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被动死亡。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
14、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解答】解:A、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其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B、癌变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C正确;D、衰老的细胞,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的速率减慢,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6分)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
15、元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B细胞外Na+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节【分析】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解答】解:A、人体细胞中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都可以产生兴奋,A错误;B、细胞外K+的外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C、神经递
16、质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C错误;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调节,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4(6分)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分
17、析】1、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解答】解:A、“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A正确;B、荒漠生态
18、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错误;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复杂,则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C正确;D、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三个层次、保护措施、价值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6分)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叙述,错误是()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C沃森和克里制作
19、的DNA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D目测估计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分析】1、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获取。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3、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4、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解答】解: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B、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模型建构法构建DNA
20、双螺旋结构模型,揭示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C正确;D、目测估计法是群落丰富度调查常用的方法之一,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生物实验中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6(6分)如图示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乙细胞由甲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乙细胞的形成过程受性激素调节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D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或aaB或AA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其中乙细胞由甲
21、细胞分裂形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正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乙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受性激素的调节,B正确;C、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D、如果乙细胞中的A和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则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是aaB或AAB,若乙细胞中的A和a是交叉互换形成的,则与乙同时形成的另一细胞的基因型是AaB,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
22、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8分)为了研究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总糖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请回答:(1)研究人员首先进行了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实验,请完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实验步骤a、将3份先是大豆种子分别培养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b、取3支试管
23、,分别编号为1、2、3,依次分别加入等量培养1、5、9天的大豆种子蛋白质制备液。c、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滴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2)进一步定量测定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图中结果的合理解释是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时,需要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在黑暗条件下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此同时,需要消耗糖类提供能量和生成某些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含量上升,而总糖含量下降。【分析】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物质。2、分析题图可知: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上升,而总糖含量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广东省 广州市 高考 生物 模拟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