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亲属称谓语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日语论文.docx
《汉日亲属称谓语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日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日亲属称谓语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日语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汉日亲属称谓语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日语论文亲属关系是由血缘、婚姻、收养关系构成的。而亲属称谓语既表示清楚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也表示对人的称谓或称呼。亲属称谓语在人类社会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充分具体表现出了其所属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汉民族的亲属称谓语复杂细致,数量极多,属于叙述法分类。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日本自古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亲属称谓语方面有一定的类似之处。然而,日本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与西方相类似的一面。本文拟以自个为坐标,沿纵横轴线,对汉日亲属称谓语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讨论。 一、性别区分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性别区分意识明显,首先具体表现出在亲属称谓
2、词汇的排列次序上。如夫妻、子女、公婆、父母、岳父岳母等词,男性在前,女性排后。另外,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称谓也不一样。父亲的父母称为 祖父、祖母 ,而母亲的父母则称为 外祖父、外祖母 。父亲的兄弟分 伯仲叔季 ,比父亲年龄大的要称 伯父 ,比父亲年龄小的要称 叔父 。 而父亲的姐妹统称 姑 ,母亲的兄弟姐妹统称 舅、姨 。 又如父亲的兄弟的孩子称为 堂兄弟、堂姐妹 ,父亲的姐妹的孩子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孩子称为 表兄弟、表姐妹 。 堂 即指自家人, 表 即指外面的人。再比方夫妻间的称谓,丈夫能够是 当家的、掌柜的 家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妻子则是 内人、屋里人 甚至能够是 贱内 等等。这是中国几千年
3、封建社会中延续的父系氏族社会的忠实反映。 在父系氏族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这种性别意识也不可避免地在汉语亲属称谓上表现了出来。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积极向西方靠拢。日语中的亲属称谓语也与西方的亲属称谓语接近,几乎没有性别区分意识。日本人无论父亲的父母还是母亲的父母统一称作 、 。父母的兄弟姐妹统一称作 、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也都用一个称呼 、 。特征最明显的是祖父母无论是孙子还是孙女都称作 ,完全忽视了性别。 二、内外区分意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传统宗法制也是以血缘关系为基
4、准来来划分亲属关系的内外亲疏。 亲属关系分血亲和姻亲,华而不实血亲又分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由于中国是传统的父系氏族制,父系亲属就被划分为 内 ,由姻亲关系构成的母系亲属划分为 外 。内外有别,因而亲属称谓语也是由亲到疏。例如,父亲的父母称为 祖父母 ,而母亲的父母则称为 外祖父母 ,冠以 外 字与直系血亲的祖父母相区分。再如父亲的兄弟具体地划分为 伯仲叔季 ,而母亲的兄弟简单地统称为 舅 。即便是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姐妹,由于终归要出嫁别人,变为外人,也简单地统称为 姑 ,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称谓语上具体区分已无意义。 与亲属称谓语的性别区分意识背景一样,日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亲属关
5、系上并不区分血亲、姻亲等的内外亲疏关系。 三、上下尊卑意识 汉语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辈分和上下尊卑。对辈分高的人要绝对尊敬。不管是父系亲属还是母系亲属,作为辈分高的人及其配偶都要遭到尊敬,必须用亲属称谓语称呼。如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父、叔母、舅父、姨妈 等。对同辈分的兄弟姐妹,比自个年长的要称呼 哥、姐 ,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的旁系兄弟姐妹,比自个年长的也要用亲属称谓语称呼。父系堂兄弟姐妹,要称呼 哥、姐名字+哥、名字+姐 ,母系表兄弟姐妹要称呼 表哥、表姐名字+表哥、名字+表姐 。对晚辈以及比自个年幼的同辈,能够直呼其名,可以以使用亲属称谓语,如 儿子、二妹、三弟、侄子 等等。 探寻求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