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文艺美学论文.docx
《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文艺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文艺美学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文艺美学论文 (论语 八佾中记载 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1: 33 这不仅具体表现出了孔子的音乐审美观,同时也代表了孔子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审美理想。这种美善统一的审美理想与德国美学家康德在(判定力批判中对于美与善关系的认识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因而,我们能够通过康德的研究,愈加深入地理解孔子 尽善尽美 的审美思想。 1 善: 道德的气力 孔子与康德都把善定义为一种道德的教化气力。他们都以为,所谓善是在文艺作品中具体表现出的伦理与道德情感的导向作用。故此, 尽善 的文学作品其终极价值是一种囊括社会伦理道德及价值的人文关心。 (论语中固然没
2、有对于善的完好的定义,但是从孔子对于(韶、(武两种音乐的评价中,我们能够看到在孔子眼中歌颂大舜美德的(韶乐是 尽善 的,而(武乐中表现了武王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可见孔子赞美的是一种具体表现出伦理道德美的文艺作品。所以,孔子所讲的 善 即文学作品中关乎道德伦理的内容。康德在(判定力批判中对于善的定义是 根据理性通过单纯的概念使人满意的 2: 43.这就表示清楚,康德也以为善所具体表现出的是一种道德伦理上的知足。康德所讲的 善的愉悦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道德的愉悦。 由此可知,对于 善 的理解孔子和康德是一样的。这种善统指一种美妙的德行,表如今人身上就是 温文尔雅 君子品质,表如今文学作品中就是对
3、于道德伦理的歌颂。正因如此,孔子非常重视发挥文学作品中 善 的道德教化功能。 (论语 阳货中讲 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 183.这里的 兴 ,即 感发意志 ,讲的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能够有一种撼动心灵,激发意志的作用; 观 ,即 观风俗之盛衰 ,这表示清楚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作者的创作活动还是对现实社会缩影式的展现; 群 ,即 群居相切磋 ,指的是文学作品能够让不同的人看到后有不同的感受,之后共同沟通,进而到达对文学作品新的认识; 怨 ,即 怨刺上政 ,是就文学干涉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3.能够讲, 兴 和 怨 是立足于个体情感而言的
4、,而 观 和 群 则是立足于社会作用而言的,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就如康德以为幸福就是最高的善,所谓的幸福就是 生活中的最大多数的人都感到快适 2: 45. 善则是有详细目的的,就是那道德的善 2: 45,这种善就包含着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作用。因而,我们能够知道道德伦理得到规范就会构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我们人类本身就会得到知足,这就是康德所讲的幸福即最高的善。也就是讲,康德所追求的幸福,与孔子所提倡的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不谋而合的。 综上所述,在孔子和康德的认知中,文学作品要表现善的一面,即文学作品要肩负着对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功能。尤其是孔子,将善作
5、为其审美思想的基础,认 为 善 是 一 切 审 美 的 前 提。 里 仁 为美 1: 34,即只要先具备了仁德才能够讲这是美的。 可见,孔子将善作为最基本的审美条件,不具体表现出善的内容的文学作品,即便文采再好都缺乏轻重。 君子质罢了矣,何以文为 1: 124.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要有道德伦理的内容,表现深入的社会现实,具体表现出善的东西。 2 美: 审美的愉悦 很多学者以为在孔子那里美与善是不加区分的,美即善,善即美,这种看法有失偏颇。事实上,孔子不仅将美与善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而且十分强调了审美形式的独立价值。(论语 八佾中讲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里所谓的美实际上就是音乐的表现
6、形式,如音调、节拍、旋律等。同时,孔子高度重视形式美所带给人的感性的愉悦和享受。孔子讲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 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1: 32这是孔子对于音乐美的体会,由此可见,他对于音乐的鉴赏首先是从审美形式上来把握的。 不仅仅仅是音乐,对于其他审美对象,孔子也同样重视其形式要素,如(论语 卫灵公子曰: 辞达罢了矣 1:168,就是强调文学作品中言辞的美; (论语 子张 宗庙之美 1:202就是形容建筑的美; (论语 八佾中孔子及子夏对(诗经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25女子形体美的赞扬与肯定等等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孔子所理解的 美 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形式而存在的,它
7、会给人一种单纯的感官上的愉悦。就此而言,康德在(判定力批判中所讲的 美是无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东西 2:57是与孔子的思想有相通之处的,由于二者均赋予了形式美以独立的地位,并且都强调了美的东西是通过人的感悟而获得的一种内心精神的愉悦。只不过与康德美学不同的是,孔子并没有像他那样片面强调美的纯粹性,而是注意到了美的形式与其背后深层 意味 的统一。 孔子和康德都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但是孔子所强调的这种 美 范围较之康德愈加广泛。同时,孔子对于美的感受往往会超越一些物质的东西,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68,这种忘乎所有的 美 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上的愉悦,在康德那里就是纯粹的美。我们能够看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