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就业指导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就业指导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职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就业指导论文 一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知识构造上,就业指导课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教学范围非常广泛。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只在最后一学年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且授课时间很有限。所以,教学内容只能介绍一些当下某个行业就业的形势、政策和相关信息,讲解面试技巧等。 事实上,就业指导不应该是 临阵磨枪 ,而应该是贯穿于大学始末的系统性工作; 应该让学生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个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完善自我,更好地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充分的准备。 二 学生主动介入性差 当前,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都布置在晚上或周六、周日等休息时间,加上学生在就业方面社会经
2、历体验缺乏,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出工不出力,只是片面地追求学分,没有真正介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有些老师在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也只是去听,这也会导致学生介入性差。 三 学校与企业联络仍然不够严密,就业实践平台不完善 高校应该与对口专业的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起长期的、动态的用人机制,把高校转改成用人单位的人才 仓库 、 加工车间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遭到真实的社会用人环境。 高校还应该多组织各种成功就业的人士现身讲法,这些人不要只限于企业的老总,普通的一线工人也很有讲服力。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积累经历体验,这样
3、也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二、就业指导的 全程性 所谓的 全程性 就是指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指导经过。 1. 入学时,根据所学专业,开展各种专业介绍、相关用人单位介绍,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同时,进行个人的心理、兴趣喜好测试,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个; 还能够采用职业生涯大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个人职业生涯意识。 2. 二年级时,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讲授正常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开设就业心理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同时,可请高年级的学长和他们座谈,沟通怎样提高本身综合能力。 3. 三年级时,重点是指导学生就业、择业。在
4、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方针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寻找锻炼自个的时机,学校可以以模拟企业用人面试、培训经过,指导学生怎样正确对待学业、就业、择业、创业之间的关系。 三、全程式就业指导体系 一 建设专家化的教学队伍 就业指导问题不是单单一门课、一段时间就能解决的,必须有一个专业的教学队伍,长期的、多角度地进行相关指导与实践。教学队伍是制约任何一种教学经过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构建全程就业指导体系,首先就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的整体质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主导作用。 这样一个教学团队应该包括心理咨询老师、系部书记和辅导员、相关企业的员工或中层、在校
5、的高年级学生或已毕业的学长。 二 完善指导内容 在进行每个学年就业指导之前,需要明确就业指导的详细内容,抓好实践效果,动态地完善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 1. 提高课堂理论教学质量。第一学年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有就业形势与政策、专业与行业发展趋势、就业环境与职业素质等专题,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布置相关的竞赛; 第二学年主要是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可以以让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本身专业理论水平及动手能力。 2. 加强就职、择业训练。第三学年主要进行求职与创业指导,同时让学生自个明确本身的兴趣喜好。 3. 顶岗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过渡环节。学生在每个学期通过双向选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6、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同时进行实习岗位选择指导、顶岗实习工作指导。 4. 毕业生跟踪反应。就业指导不是 一锤子 买卖,当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要进行跟踪反应,让就业好的毕业生回到学校 现身讲法 ,给在校学生介绍一些就业前后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发展状况,就业指导部门将反应结果应用到就业指导实践中去,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 三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评价体系 通过完好的就业指导评价系能够对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地评估,通过测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评价就业指导的成果。能力评价包括: 1. 专业能力评价。高职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从事将来职业的基础。假如要想在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须
7、把握适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能力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包含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示出能力、社交能力。这里的团队既是指部门内部或项目小组,可以指整个组织机构。沟通表示出能力是指信息的沟通,即你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和别人能听懂你讲什么; 还应该包括目的实现,即在沟通之后,对方能接受你的想法或按你的期望行动。社交能力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 3. 发展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价是指个人在就业经过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发展本身的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这包括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强的人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始终保持上进心,清醒的头脑,从不退缩;
8、 还应该包括忍受力,是指个人在环境的变化中,将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控制住,使其不外露的能力。 4. 应聘能力评价。通过自我介绍来感动用人单位,进而实现就业的能力。毕业生在自我推销经过中,应通过自我举荐和自我展示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展现自个特长及能力。 5. 创造能力评价。创造能力是在丰富的知识经历体验的基础上逐步构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到准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还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创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四、改变学生择业、就业观念 我们国家当前处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
9、,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 1. 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制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个的职业目的和人生价值。 2. 社会应鼓励大学毕业生自行创业、自择职业,利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贷款、保险、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使毕业生有发挥本领的平台; 学生应利用各种短期培训班,快速地把握技能,再去用人单位应聘,这样成功的机率会高很多。 总之,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采取措施应对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构建全程化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保障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 以下为参考文献 1肖池平,张小青。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全程化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 2 . 2魏 鹏。 高职院校开展全程就业指导的实践J. 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2020, 6 . 3粱业胜。 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8, 8 . 4李伟德。 论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的新思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 9 . 5陈艳秋。 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体系J. 科教诲刊,2018, 10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