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docx
《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析道家“自然无为生态伦理观,伦理学论文生态智慧 一词固然在道家哲学的经典读物中未曾出现,但这不意味着道家思想中没有生态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 然而,正是基于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周围世界给予人们的回应,以致于道家从一开场就表现出对人与自然的深度关切. 其丰富的生态意识不仅作为古人处理本身与自然关系的根据,而且亦是现代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所参照的重要资源. 其实,在道家哲学创始人(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还未到达今日的紧张状态,而老子关于自然主义的理论和根据,乃是通过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不断地深究和提炼出来的. 而今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全面的利用,与此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承受能力,生
2、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程度已经不得不使人们考虑自个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怎样挽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正当人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时,在盲目的治理经过中不断受挫之后,突然发现生活在中国古代的道家先哲们,已经早已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观念,因而,诸多的学者开场不断地进入道家哲学的领域,来研究其生态伦理思想的深邃与精华要髓,求得一些可鉴性的思想以便于处理今日之窘境. 那么,在道家哲学那里,生态伦理思想表如今何处呢? 这就必须先从作为道家哲学最为核心的概念 道 来研究. 众所周知, 道 在道家哲学那里是作为万事万物的总根据被阐述的,而 道 最根本的特性就是 自然而然 ,
3、即一种 无为 的状态. 详细地讲,就是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不要人为地进行干扰和毁坏,要使万事万物到达 自化 、 自均 、 自定 、 自正 的状态.自然之物这种自然发展的真实状态,人类社会更要 无为 而治,不要刻意地追求名利和贪图享受,而要禁私寡欲,人应该以此来约束和指导自个的行为. 正如老子所讲: 人法地 ,道法自然 所表示的一样,这里的 道 最终还是以 自然 为自个的准则. 固然 自然 一词在(道德经出现的次数非常有限,但在很多章节中也能看见其引申的含义, 可见它在老子那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对 道法自然 一词的深入把握,亦是进入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必由之路. 一、自然主义 对
4、自然 的理解显得尤其重要,在老子那里,其主要是指万物的本然状态,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 王弼注: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自然者,无称言之,穷极之辞也 . 意思是讲, 自然 就是自个如此,而就 道 与万物的关系而言,即尊崇万物之内在的根本属性,自然而然地生存和发展.既然 道 的本性是 自然 ,那么人和万物也应该遵循这一准则,人与万物之间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互相关系,即 无为 的方式来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所以,作为最高层次的 道 生万物却不占有万物, 成就万物却不自持有功, 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因而,在道家看来, 道 的处事原则具有广泛意义上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自然万物和
5、人类社会都应该以这种方式来引导本身以及本身和外界的关系. 用主义的观点来看, 就是指万事万物都有其本身生成和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亦是如此,所以人和自然界都应该遵循本身的规律,尤其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里,更应该擅长发现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要按照规律行事,不能盲目毁坏大自然的固有状态,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显然,在道家这里, 道法自然 就是贯穿于其体系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关键和纽带,这亦是道家区别于儒家、法家、墨家等的最大特质,更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区别于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标杆,所以这亦是当代西方强调自然价值的突出地位时不断地借助道家生态理念的真正原因. 二、 道通为一 现代生
6、态伦理学中最为根本的一个看法便是确信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性,把他们看作是有机地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其实, 这种对人与万物关系的高度概括早已在中国古代的道家中有了最早的认识. 即万事万物都由 道 产生,而人与自然万物都以 道 为最高准则,都遵循着 道 本性来规范本身,这里的 道 即是人与自然万物所统一的 一 ,如 道生一 2以及 道生之,德畜之 2,都是在讲明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根本源头 道 以及内含着 道 的本质和特性, 这亦是万事万物能够统一的可靠保证. 所以就道家所讲的把世界的有机整体性能够分为三层意思来分析: 首先, 道 生万物,即 道 为天下母,道与万物是一种 母 与 子 的内在血缘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