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戏曲改良推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戏剧论文.docx
《梁启超的戏曲改良推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戏剧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的戏曲改良推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戏剧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梁启超的戏曲改良推动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戏剧论文梁启超引领了 20 世纪初年中国启蒙新民的思潮,也把近代戏曲变革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中国戏曲加速度进入了以自我批判和自我改造为主导语境的新变时代。梁启超所倡导的戏曲改进是以旧的戏剧样式,熔铸新的时代内容,使戏剧到达宣传新思想和重塑国民性的作用。传统戏曲由此加速了从偏向道德化向现实政治化的转变,由歌舞写意向讲白写实的方向发展,生、旦、净、丑诸行当被逐步打破,脸谱逐步弱化和取消,案头化倾向急剧加速; 另一层面,传统戏曲话剧化和话剧中国化等趋势愈发明显,传统戏曲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逐步增加写实布景成分,随着话剧的分场、分幕形式在戏曲中被广泛采用
2、,就使得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大大加强,原来以时空不固定为原则的文学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更深层次上,随着话剧、歌剧经历体验被引进,当代人的感受、情绪和个性充斥舞台,新唱腔、新板式、新音乐亦是破土而出并不断翻新。 文变染乎世情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典型,集中地反映着清末民初中国文化的嬗变更替,其戏剧理论与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及推进策略等方面更是影响深远。 借雕虫之小技,寓遒铎之微言 ,既是梁启超对时代思潮的敏锐把握,也是其对戏剧艺术变革趋向的坚定引领,传统戏曲发展到近代,其内部的演进继续着以花部通俗化为主导的整合趋势,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发展渐趋高潮,而传奇杂剧则接受了更为严峻的一次冲击
3、,爆发出回光返照的辉煌。戏曲改进期望从旧的传统里蜕变出新东西,开场把改革的视线引向西方戏剧,最后逐步结束以西方戏剧改造传统戏曲的做法,确立了 移植 西方话剧以作为当代戏剧主要形式的观念。 梁启超的戏曲改进直接引发了 20 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两个重要话题: 一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定位和评价,以后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等对于传统戏曲的论争,都是以此为发端的。二是中国新戏对西洋戏剧的引入和借鉴,1906 年,留日学生成立 春柳社 ,以西洋戏剧为模板,开启了中国当代新戏的先声 。 一、推进戏曲改进的逻辑与策略 梁启超引领的戏曲改进思潮吸引了大批思想家、艺术家的介入,是一次中国知识界对戏曲关注力空前的集中,
4、他们倡导戏曲改进,纷纷尝试撰写具有启蒙和新民意识的剧本,对舞台实践也留恋思考。当此时,启蒙思想家在近代传媒上竭力宣扬戏曲重要,剧作家满怀激情进行戏曲创作,演艺群体积极革新舞台艺术,此种风起云涌的革新局面在中国戏剧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戏曲的创作与演出始终遭到文化市场与观众审美趣味的支配,要求所有人都为启发民智而演戏无论怎样都属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一厢情愿。 以梁启超为首的戏曲改进论者的思维逻辑和推进策略是非常清楚明晰的。他们首先大力提高戏曲艺术的社会地位,使之从长期卑微的社会观念中解放出来。通过鼓吹戏曲具有教育民众、改进社会、振兴国家的重要功能,进而把戏曲的社会政治功能和教育感化作用提高到极为突
5、出的程度,直至把戏曲艺术政治化和工具化。其后是在理论上严厉批判传统戏曲的众多弊端,如煽惑愚民、诲盗诲淫、漠不关心时事等。最后顺理成章地主张改进戏曲,试图通过改变弊端,使之融入当代新民思想,进而成为普天下的大学堂,承当起社会启蒙的重要任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近代文学思潮中传统戏曲一方面被视为造成社会落后和国民愚蠢的祸根,一方面又被当作社会变革重要启蒙工具的矛盾现象。这也是传统戏曲艺术在整个 20 世纪双重身份的尴尬和无奈 因在内容上多有封建时代残留以及形式上落后于西方戏剧而被激进者无情抨击,又因在民众中广泛的影响力而为启蒙变革者极端器重。 细言之,梁启超等启蒙主义者抨击旧戏弊端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6、上: 一是旧戏格调低下、助长愚蠢。二是旧戏粉饰太平、违犯历史。三是旧戏极端形式主义,无益于推动社会思想的进步。 细读 (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发现,恰恰是近代戏曲改进运动的揭幕者梁启超率先指出,传统戏曲尽管拥有诸多的观众,具有不可思议的社会影响力,但它所表示出的内容更是有很多是腐朽糟粕:今我们国家民惑堪舆、惑相命、惑卜筮、惑祈禳,因风水而阻止铁路、阻止开矿,争坟墓而阖族械斗、杀人如草,因迎神赛会而岁耗百万金钱、废时生事、消耗国力者,曰: 惟小讲之故。今我们国家民慕科演讲和政治议论,总体效果难如人意。他们急迫的政治热情和对戏曲社会作用的过度预期,也会搅乱其对剧本精雕细琢的沉静心态。剧本成为一种借用戏
7、曲形式创作出来的文艺宣传品,与近代戏曲改进提倡者借戏曲启蒙民众的初衷是个极大的错位。 无论怎样,梁启超的光芒是有目共睹的。梁启超的前期戏曲理论顺应了时代思潮,竭力肯定戏曲的社会作用,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倡导戏曲改进,成为晚清文学革新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期他更多地关注戏曲文学的艺术特性,并能从情感表现和戏曲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客观研究,他与戏曲界谭鑫培、梅兰芳等人有广泛交往,对上海名角汪笑侬以极高评价,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早期过于注重文学功利性而忽视艺术规律的弊端。作为近代思想家群体的领物,正是梁启超引领了改进时代的文学发展潮流,下面就以传统戏曲的嬗变和西方话剧的中国化历程为对象,考察中国戏剧在
8、梁启超推动曲界革命后的系列变化。 二、传统戏曲的分流和改进定位 梁启超戏曲改进运动前后恰是中国戏曲发展的转捩点,此前,杂剧、传奇的演变途径主要是杂剧体制的解放和杂剧的传奇化,此后则是两种戏曲形式最终融合以及传奇体制的崩溃。昆曲从晚明开场就在封建贵族及宫廷中演出,形式主义的倾向日趋严重,日益脱离现实,到清代中叶便转入衰落期。地方戏由于舞台形式自由不拘、较少传统程式束缚、利于表现当代生活,适应俗文学时代大潮而异军突起,在京剧、越剧、秦腔以及其他剧种参差互现的诸侯时代,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局面。有学者言, 昆曲之衰换来了众多地方剧种的全国流布,总的趋势是从古奥典雅走向通俗流畅,从文人创作走向艺人编写,从
9、取材较窄走向古今中外,从格律谨慎的长短句走向合辙压韵的整洁句,从案头文学走向演唱台本,从专为一剧一曲写剧本转向各地方剧种互相移植改编,从为士大夫阶层欣赏走向为平民百姓喜欢 。 在市民阶层急剧壮大的背景下,民族危难和城市工商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优良的酵母,极大扩展了作家视野,使戏剧创作从才子佳人的套路中解脱出来。明清传奇、杂剧创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而花部编演则以戏曲艺人与下层文人为主体,这也契合了宋元戏曲发展的传统道路。花部一方面从杂剧传奇剧目里移植改编,另一方面将大量历史演义、民间传讲、现代题材搬上舞台,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演出方面淫冶妖娆、姿媚动人,与温文尔雅的昆腔悬殊,恰好适应了观众欣赏情趣和
10、时代观念的变化。道光初至同治末,皮黄戏兴盛; 光绪初直至民国,京剧繁荣; 光绪后期至民国初年,戏曲改进运动兴起; 辛亥前至五四,新兴剧种逐步定型。究其根本源头,与传奇杂剧的文采繁缛、情节冗长诸弊相对,花部剧作能够紧缩场次,运用通俗浅近的曲白,音乐以南北合套的方式加强艺术表现力,遭到戏班与观众的欢迎而显现出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1902 年的梁启超,对中西文明做过一个广为流传的比喻: 盖大地今日只要两文明: 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 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吾欲我同胞张灯置酒,迓轮俟门,三揖三让,以行亲迎之大典。彼西方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到 1920
11、年游欧归来,梁启超在 (欧游心影录进一步表示出了 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之大责任 。先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大中国文明,又拿中国文明去补助西洋文明,最终生成的一种新文明已是梁启超追求的终极目的。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借外国革命事例来宣传社会变革、鼓舞民族革命;借歌颂古代民族英雄以激发爱国热情,无疑是近代戏曲创作中最重要的题材。梁启超的 (新罗马与 (侠情记对外国历史题材的引入,无疑产生了宏大的启发效应,此后便有以法国历史为内容的 (血海花和 (断头台,有叙述朝鲜的 (亡国恨,有写古巴学生对抗西班牙压迫的 (学海潮,有写希腊革命的 (唤国魂等。搬演外国革命事例成为戏剧改进运动中一个鲜明的特征,被郑振铎誉为
12、 激昂慷慨,血泪沟通,为民族文学之伟着,亦政治剧曲之丰碑。 在 (班定远平西域后,很快就涌现出一大批运用古代题材,影射现实社会的剧目,如吴梅以明末瞿式耜抗清殉国为题材创作的 (风洞山、洪炳文据明末张苍水抗清殉国为题材创作的 (悬岙猿,汪笑侬以三国刘谌力劝后主刘禅拒敌,不从后自刎为题材创作的 (哭祖庙等剧目。 随着以小讲戏剧来新民的时代思潮汹涌而来,(新民丛报销行数量高达一万三千份不再是神话,无论是守旧派、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创作了数量不菲的宣传自个阵营主张的剧本,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也开拓专栏发表戏剧新作和剧评。 从甲午到梁启超创作剧本的 8 年间,新作寥寥,而到了 1903 年,剧本数量激增,
13、如今常相引述的就有 30 余部,并且此后每年发表的剧本与理论数目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甚至出现了戏剧专刊 (二十世纪大舞台。从作者群和作品类别来看,梁启超无疑站在了时代的潮头,以梁启超和 (新小讲为中心逐步向外围扩展的特征特别明显,由单一的杂剧传奇向粤剧、京剧等地方戏推进的趋势也加快了步伐,从此中国戏剧进入到报章刊行、 机械复制 、规模经营的媒体时代,这与市民时代的大潮节拍契合,时势英雄乎? 梁启超把他的新文体运用到了戏剧创作中,语言直白、新旧名词混杂,成为这一时期杂剧传奇的显着特征。(劫灰梦以大段人物独白来表示出主旨; (新罗马以大段宾白来表示出创作意图。梁启超既以新民为创作目的,使西装洋
14、服、外国礼仪大量出如今剧本中,方言词汇、新名词、新术语开场大量使用,外国的人名、地名等新词汇也是不胜枚举。 (班定远平西域剧烈的宣传煽动文字。 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 (桃花扇注时已采用话剧形式,如在 (试一出中 时间: 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 地点: 北京太平园剧场;人物: 老赞礼 等。 传统文学批评多用选本、诗( 词) 话、评点、索引等方式方法,而随着西方学术思想的涌入,梁启超率先采用西方理论,以小讲主客体关系立论,从接受美学、心理共鸣等角度阐释小讲的文体特质,(论小讲与群治之关系借用西方批评术语及思维方式方法讨论小讲理论,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讲专论,创始了中国当代专题论文的形式,之
15、后以单篇论文形式发表小讲理论逐步构成风气。 总体上看,戏曲情节的淡化和戏曲冲突的泛化,正是中国戏曲自清代以后逐步由 场上之曲 走向 案上之曲 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由 俗文学 向 雅文学 转化经过中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戏曲在走向终结的时代,突出特点是逐步远离舞台和观众,有一个文章化的经过。 于时,大批短剧纷纷出笼,成为晚清戏曲创作最引人瞩目的景观,唱段加演讲,宣讲新知,成为近代剧人如法炮制的启蒙捷径。一方面,传奇杂剧创作出现了新的繁荣,作品数量多、题材广。 内容上多写革命英烈、民族英雄、革命伟人、民族沦亡。形式上也超越了传统上传奇杂剧的体制,比方生旦俱全的传奇惯例在梁启超 (新罗马中均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