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员挖掘遇难者遗体时实施的医学防护措施,医学心理学论文.docx
《救援队员挖掘遇难者遗体时实施的医学防护措施,医学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援队员挖掘遇难者遗体时实施的医学防护措施,医学心理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救援队员挖掘遇难者遗体时实施的医学防护措施,医学心理学论文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从属于的一支国家级自然灾祸救援组织,具有搜索、营救和医疗三大主要职能。在地震等自然灾祸救援现场,出于人道主义救援和人文关心,中国国际救援队在营救废墟下幸存者的同时,也承当着挖掘遇难者遗体的任务。当前,不仅普通民众,而且相当比例的救援人员在遗体处置方面存在误区。根据2020年联合国国际搜索与营救咨询团推荐的遇难者遗体挖掘时的医学指导,本研究结合中国国际救援队五次国际地震救援任务,提出队员挖掘遇难者遗体时施行的医学防护措施,以阐述科学的现场遇难者遗体相关处置方式方法,深化当代救援理念。 1、方式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国国际
2、救援队自2001年建队以来,共参加9次国际救援,华而不实5次为地震灾祸救援中执行并明确记录了115具遇难者遗体的挖掘任务。在2003-2018年期间,先后参加伊朗巴姆、印度尼西亚、海地、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家地震灾祸救援,在搜救经过中根据当地民俗和宗教信仰要求,共挖掘遇难者遗体115具。详细分布详见表1。 1.2遗体挖掘流程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到达受灾国灾祸现场后,在搜救范围内,两种情况下救援队开展遗体挖掘,一为救援队员确认现场无幸存者,二为在营救幸存者建立营救通道需要移除遇难者遗体时。遗体挖掘时尽量收集零散残肢以维持躯体完好,在维护死者尊严的基础上为后续的身份鉴定提供方便。遇难者遗体移除后,救援队
3、员进行现场消毒。所有操作都必须先进行安全评估,严格遵照救援队员安全第一的救援原则。在确认领取人身份之后才能转交给其具有法律监管权的亲人,不能目辩身份或找不到亲人的遗体,交给当地灾区管理部门。移交时记录好认领遗体的家属的姓名和联络方式方法。天天救援任务结束后,由救援队专人向协调中心反应,随时调整救援计划。 1.3研究方式方法 回首性分析执行救援任务时遗体挖掘前后救援队员本身防护、遗体处置、现场消毒情况,并分析灾祸、受灾国天气对遗体挖掘的影响。 2、结果 2.1总结遗体挖掘和处置流程 由于地震海啸灾祸特点,印尼和日本两次救援时,遗体毁坏明显,遗体挖掘任务繁重,多数是在灾祸发生一定时间之后进行遗体挖
4、掘工作。由于灾祸发生季节或当地气候特点,高温潮湿使遇难者遗体腐败肿胀严重,移动经过中很容易发生肢体脱离,尤其印尼灾区遗体损毁严重,救援队挖掘搬运的遇难者遗体仅31具完好。遗体处置流程以海地地震救援最完好,因15名遇难者均为中国人,其处置流程包含分辨体认、登记、消毒、包裹、再消毒、装袋、搬运、悼念、转运、冷藏、后送回国等一整套流程,而其他四次救援任务的现场程序则强调移交前的处置,即分辨体认、登记、消毒、包裹、再消毒、搬运及移交。 详见表2。 2.2防护流程 2.2.1行动前准备原则上,救援队员在平日已进行防疫接种普查与预防接种、加强,如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一线救援队员有循序渐进的心理训练计划
5、,但上述工作由于灾祸的突发性和出队情况的不可预见性,普及率在80%左右。进入救援现场时,医疗队员携带急救医疗背囊;搜救队员带上搜救装备及尸体袋;介入处置尸体的救援队员,必须着双层手套、双层口罩,穿救援服与防护靴。采取一个救援现场两组轮换工作制度,防止过度疲惫,缩短接触尸臭时间。 2.2.2遗体防护及移交由于到达灾区开场行动已是灾后23d,救援队根据下面程序开展工作:搬动前消毒、裹尸袋包紧、专用担架搬运至附近指定地点。对高度腐败尸体用有效氯浓度为3000mg/L含氯消毒液全面喷洒,裹尸袋包紧后再喷洒一次。 若联络不上移交方,只能填写遗体卡,扼要注明遗体发现的时间、地点和编号,一并移交给当地机构。
6、 2.2.3现场与个人消毒尸体腐化分解后产生恶臭的挥发性气体。在完成挖掘任务后,救援队员需要对尸体移除后的周围环境进行消杀灭,常用的方式方法是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对使用过的担架、救援衣物进行消毒,进入营区前由专人监督、洗消接触遗体的救援队员的个人卫生消毒。 3、讨论 固然卫生防疫专家均确认灾后尸体不会直接导致传染病爆发,但普通民众甚至是相当一部分救援人员仍然对于灾后尸体存在传染病及传播的疑虑。从实际情况来看,迄今没有证据表示清楚死者尸体引起传染病流行。震后传染病与灾区公共卫生设施毁坏、环境卫生状态毁坏相关,其发生呈一定的时序特点,灾后3周2月一般为传染病发生的高峰期。 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