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顾颉刚有关《吕氏春秋》“两个猜测”的论述,东方哲学论文.docx
《对顾颉刚有关《吕氏春秋》“两个猜测”的论述,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顾颉刚有关《吕氏春秋》“两个猜测”的论述,东方哲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顾颉刚有关(吕氏春秋)“两个猜测的论述,东方哲学论文 (吕氏春秋 应同曰: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 土气胜 ,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 木气胜 ,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 金气胜 ,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火气胜 ,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1682(吕氏春秋的五德终始思想是从齐国稷下学者邹衍而来,用本段文字来讨论邹衍的五德
2、终始思想大致不差,所以,后世学者在讨论邹衍的思想时往往会引用本段文字作为立论的根据.这段文字很好地具体表现出了邹衍五德终始思想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五德转移思想和禨祥符应思想.详细地讲,历史是根据五行相胜的顺序循环发展的,木德战胜土德,金德战胜木德,火德战胜金德,水德战胜火德,土德再战胜水德,这是五德转移思想;每一 德 的判定都由 天 通过自然界的奇异现象给出昭示,土德 天先见大螾大蝼 ,木德 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金德 天先见金刃生于水 ,火德 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 ,水德 天且先见水气胜 ,这是禨祥符应思想.二者严密结合构成了邹衍的五德终始思想. 顾颉刚根据上引(吕氏春秋 应同篇的记载
3、提出了两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并给出了两个猜想: 驺衍是后于孟子而作燕昭王师的,(史记中讲他在燕作(主运,此讲如信,他倡此讲时约当西元前二九至二八间.那时周室尚存,他自当有这般揣测.但(吕氏春秋作于秦始皇八年(西元前二三九),那时东西周都亡了,火德已销尽了,灭火者(秦)之为水德已可确定了,为什么这部书里还只讲 代火者必将水 呢?为什么水德的符应还不肯出来呢?这个问题,以笔者猜想,或有以下的情形.一,(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二,那时六国未灭,秦虽灭周,尚未成一统之功,那时人对于天子的观念和商周人不同,一定要统一了所有的土地才算具备了天子的资格,看(禹贡的分列九州五服可知,故(吕氏春秋
4、不即以灭周的秦为水德,亦不为秦寻出水德的符应. 二、 结尾处云: 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这句话怎么解释?蒋重跃讲: 水德来了,浑然不知,那么德运又将继续转到有土德的帝王那里.根据古代天象和五行相结合的传统,齐地为玄枵之分野,德运属水;又根据古代氏族与五行相结合的传统,田齐为陈之后嗣,陈为颛顼之族,故为 水属 陈又是大舜之后,舜应土德,齐国田氏又自称高祖黄帝(见(陈侯因齐敦铭文),黄帝土德.这样一来,田齐就既有水德,又有土德,与 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的历运完全对应起来了. 3笔者以为该解释很有道理. 据蒋重跃的解释,田齐既有水德又有土德,既是水德又是土德.周是火德,水德战胜火
5、德,齐是水德,则齐将代替周来作天子.假如水德到来了而把握不住,那么德运就将转为土德.德运转为土德,而齐又是土德,那么作天子的还是齐.水德是齐作天子,土德也是齐作天子,这确实能与 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的历运很好地对应起来. 也就是讲, 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徙于土 这句话,是齐国稷下学宫中的着名学者齐人邹衍专为齐国称帝、齐王作天子而设计的,不适用于秦国.(吕氏春秋编撰者不能理解,不加改动地抄录了过来. 这很好地证明了顾颉刚先生所谓 (吕氏春秋钞录(邹子终始之文,未加润色 的猜想是合理的.由此一例,我们能够知晓(吕氏春秋的编撰确实存在直接抄录先贤成书的情况. 三、对 所提供的朝代与五德的
6、对应关系是: 黄帝土,禹木,汤金,文王火.二者的区别是,李善所引(邹子是虞舜对应土德,(吕氏春秋 应同篇是黄帝对应土德.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 原貌 是黄帝对应土德还是虞舜对应土德?这个问题在确定代替周的水德王朝上并不重要,但是在确定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原始相貌上却特别重要.这个问题还关系到李善(文选注引(邹子的准确性问题. 笔者以为邹衍所设计的朝代与五德的对应关系是黄帝对应土德,而非虞舜对应土德.秦王嬴政是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第一个实践者,(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