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镜手术后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的运用,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
《鼻窦镜手术后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的运用,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窦镜手术后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的运用,耳鼻咽喉科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鼻窦镜手术后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的运用,耳鼻咽喉科论文鼻腔粘连是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鼻窦口粘连是明显阻碍疾病痊愈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近三年来,我科利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瑞术康局部涂用,大大减少了术后粘连的数量,对于已经粘连的病人应用瑞术康治疗亦获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1月以来,我们共对135例侧鼻腔粘连的病人应用了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华而不实男71例,占52.59%,女64例,占47.41%,行鼻窦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粘连者112例,占82.96%,其他如鼻腔填塞,鼻外伤,非鼻窦镜手术所致者24例,占17.78%.应用1次即愈1
2、17例,占86.67%,2次以上愈合15例,余3例未愈失访。另外,对76例病人行预防性应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术后发生粘连病例3例,占4.72%. 1.2 方式方法 对于发生粘连的鼻腔先予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麻醉收敛,然后以剥离子或吸引器头分离开粘连带或窦口,彻底收敛止血后,将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涂抹于创面区域.对于部分鼻窦镜手术患者术中窦口较狭小,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手术创缘较近,下鼻甲与鼻中隔较近,黏膜有擦伤,有术后粘连之虞患者,在术区止血彻底后以聚乳酸防粘连凝胶涂抹于可能粘连创面,如术中彻底止血困难或填塞物将对可能粘连的创面要擦挫,就于术后24-72小时抽出鼻腔填塞物后收敛麻醉术区后再以聚乳酸防粘
3、连凝胶涂抹于可能粘连创面. 2 结果统计学分析 将上述临床资料与以往其他未使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的患者87例治疗分离、滴用呋麻滴鼻液、以油纱条明胶海绵隔离,湿润烧伤膏红霉素眼膏涂抹一次性治愈率48.28%比拟,结果用 2检验, 2=13.95,P 0.05,上述两种方式方法有统计学意义. 3 体会与讨论 随着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开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鼻窦良性肿瘤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与传统前鼻镜手术相比具有划时代的进步,但是,由于鼻内窥镜手术术野小,鼻窦位置深、解剖变异、标志形态差异不同较大,手术操作不熟练及对局部解剖不熟悉等原因,导致并发症时有发生。鼻腔粘连是鼻内镜鼻窦手
4、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鼻窦口粘连是明显阻碍疾病痊愈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原因.预防在于术中彻底去除病变,术中正确处理中鼻甲,手术者在术中要动作轻快,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术后常规清理术腔、及时解除粘连。鼻腔粘连的原因非常多,首先与鼻腔构造异常有关,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如手术时未对这些病变进行处理,术后有可能继发鼻腔粘连。 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最常见,多与鼻中隔偏曲有关,偏曲的鼻中隔使鼻腔狭窄,手术操作困难,术中易损伤鼻黏膜.术后分泌物积聚,换药不彻底,这些都极易引起术后鼻腔粘连。下鼻甲肥大时正确选择术式,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既保存了正常的下鼻甲黏膜,又增宽了下鼻甲与鼻中隔的距离,减少了粘
5、连的概率.中鼻甲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处理不当,极易粘连,中鼻甲处理原则是尽可能恢复其生理状态下的形态,即前端不超过下鼻甲上缘水平,外侧与上颌骨额突、钩突之间的距离足够宽阔,一般要 5mm.另一个重要原因与医务人员的不当操作有关,粗暴的检查或鼻腔填塞,干纱布或棉球填塞鼻腔均可损伤鼻黏膜引起粘连。避免手术切除正常健康组织太多,不能轻易去除鼻窦内任何正常的或通过保守治疗而可逆的病变组织。其目的在于保存黏膜的生理功能,也在于防止过度骨质增生。为了防止鼻窦开口粘连闭合我们过去采用尽可能开大窦口,术后复查时注意探查扩大水肿之窦口,为防止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将中鼻甲切除一部分,使其与上颌窦口鼻腔外侧壁有足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