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当前,套袋已成为当下生产优质梨果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梨套袋后,避免了果实和外界的直接接触,提高了果面光洁度,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梨果商品价值。尽管梨果套袋减轻了一般果实病害的发生,但由于果袋内复杂的微环境,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笔者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就当前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控技术做了讨论,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梨黑点病 1. 1 发生危害特点 该病只发生在套袋梨果上,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或果肩部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并逐步扩展,至 7 8 月长成直径 1 3 毫米的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少则 1 2个,多则 3 5 个,黑点上常
2、附着白色胶质。黑点只发生在果皮外表,不深切进入果肉内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黑点不扩大蔓延,果实也不腐烂,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品质和售价影响很大。 1. 2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和粉红单端孢菌真菌侵染所致,二者单独侵染或混合侵染均能引发套袋梨果黑点病。病菌属于弱寄生、高温高湿型真菌,只侵染套袋梨果。 1. 3 发病规律 影响梨黑点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纸袋质量、气候条件、立地环境以及果园施肥状况等,除此之外与套袋梨的品种有关。果袋透气性差是发生梨黑点病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统计,透气性差的蜡质果袋黑点果率比透气性好的纸袋高 25%以上。套袋幼果一般在 6 月上旬开场发病,7 月梨果膨
3、大期,呼吸强度加强,果袋内温度和湿度剧增,合适病菌生长,如再遇连续降雨,发病快且严重。不同品种的梨套袋后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绿宝石、早酥、鸭梨等绿皮梨品种发病较重,黄金梨、大果水晶等品种发病较轻。通风透光不良、密闭严重、偏施氮肥的梨园发病率较高;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梨园发病较轻,反之发病较重。 2 梨黑斑病 2. 1 发生危害特点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及嫩梢,初次侵染的果实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针头大小的圆形斑点,呈黑色,逐步扩大,略凹陷,外表遍布黑霉,后期果面发生龟裂,可达果心。大果感病,前期异常感觉和状态与幼果上的类似,但病斑较大,黑褐色,后期果实逐步软化,腐烂、落果。 2. 2
4、 病原 该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菊池链格孢,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发病枝梢、芽及芽鳞、病叶、病果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可进行再侵染,生长季均可发病。 2. 3 发病因素 梨黑斑病的发生与天气条件关系密切,一般气温在 2428,同时连续阴雨时,利于梨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气温到达 30,并连续晴天,则病害停止蔓延。该病在不同梨品种之间发病差异较大,一般日本梨系统的品种易感病,西洋梨系统品种次之,白梨和秋子梨品种较抗病。七月酥、爱宕、二十世纪等最易感染梨黑斑病,丰水、幸水较抗梨黑斑病。另外,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地面积水及偏施氮肥的梨园利于该病的发生。 3 梨黑星病 3.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