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财务会计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财务会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财务会计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财务会计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 财务造假论文经典范文10篇之:分析财务造假的危害性及对策和建议 内容摘要:中国上市公司发生的造假事件,给投资者,十分是中小投资者造成了宏大损失。这使我们对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方法提出了更为迫切和严格的要求。本案例介绍了L公司的财务欺诈经过,并具体分析了它怎样通过金融欺诈手段夸张收入和夸张利润,表示清楚加强金融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关键词语:财务造假; 虚增资产; 规范市场; 一、背景简介 L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
2、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要业务是绿化苗木的种植、销售,以及绿化项目的建设。与其他上市公司不同的是,L公司自成立以来三次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并且曾屡次修改2018年的业绩。2018年3月,中国证监会就违背L公司规则问题开展了专案调查;2018年3月,公安部门公布逮捕了其董事长何学奎;除此之外,之后的判决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而,L公司事件已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大概情况 (一) 虚增资产。 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将关注的重点从损益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这促使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夸张其资产的账面价值,粉饰资产负债表。L公司也不例外,屡次采用虚增资产来粉饰报表。 (二)
3、虚增收入。 2006年,L公司虚增销售收入0.4亿元,;L公司的200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会计错误过失,对销售退回未进行账务处理。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在2018年的审计报告中,对实际成本与财务部的相关记录不一致的情况,以证据缺乏,并没有发表意见。 (三) 现金流不实。 2018年季度报告合并现金流量项目中,存在多达27个错误,数亿个错误达12个。 (四) 屡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三年内,L公司改变了三家会计师事务所,每次都是在年度报告披露前变更。 三、L公司金融诈骗成因分析 (一) 利益的驱使。 事实上,L公司没有成熟的A股上市条件。为了获得宏大的经济效益,公司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和公司内部高管共同
4、策划“上市策略 ,以便能够知足上市标准资产的条件,其所谓“上市策略 便是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等财务造假手段。上市后,L公司的内部高管获得了相应的高回报。 (二) 股权构造不合理。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近一半的股份都是董事长控制的。由于很多中小股东股权低,投资回报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中小股东大幅减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股东很少介入公司的股东大会。根据公司2018年至2018年股东大会的出席情况,大部分股东出席率均低于50%。在没有其他股东监督和控制的情况下,自个做出决策,导致财务信息欺诈的情况下,最终导致了业界的丑闻。 (三) 监管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们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信息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