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与本构模型分析,地质工程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与本构模型分析,地质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与本构模型分析,地质工程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与本构模型分析,地质工程论文关于宁波软土工程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般也只是针对某方面特性而展开的1.宁波软土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浙江大学、铁科院合作研究,解决了宁波市铁路路堤地基稳定问题,开拓了宁波软土研究的先河。1981 年曾国熙等人对宁波软土进行了以强度为主的研究,指导了杜湖水库高坝地基的建设。1992 年朱向荣等人结合宁波烁社机场及舟山机场建设的经历体验,对软土变形进行了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宁波地区大规模建设发展的要求下,软土的相关研究渐渐变热。苏伯苓对宁波地区软土的流变规律及工程实例应用进行研究,并获得显着成果。为解决萧甬铁路
2、宁波段工程问题,1997 年周全能等人具体研究了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并指导铁路建设的顺利完成。进入二十一世纪,宁波软土工程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少,这与当今经济发展节拍完全不符,很有必要对宁波软土工程特性展开深切进入的研究,为各类工程提供必要的软土地质工程资料。 2 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 2. 1 工程大概情况 宁波软土地貌多为滨海相淤积平原,软土覆盖面积广阔,工程场地基本分布于软土层之上2.造成宁波城区建筑沉降变形的主要软土层有两层: 第一层由全新世海相淤积泥质土组成,厚度较大,含水量大,多为流塑状态,压缩性高,厚度为 2 20 米; 第二层为上更新世海积层,厚度为 28 45 米,压缩性较第一
3、层低,呈软流塑状态。宁波软土具有海绵构造和大型的层理构造,由于含有较多有机质、粘粒多、结合水丰富、颗粒间粘结力弱,因而压缩性较大,透水性差。本文主要以上述两层软土为例,对宁波软土工程地质特征及本构模型进行研究。 2. 2 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宁波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可分析得到宁波软土具有的工程地质特征有: 1 含水量高。软土的天然含水量 w 一般超过液限 wL5% 到10% ,土体饱和度较高,液性指数大于 1,Sr 大于 94% ,以粘性土软硬度为标准进行划分,软土处于流塑状态,流变性明显。 2 孔隙率高,压缩性高。这类软土受压力后沉降比拟大,属于高压缩性软土,孔隙率大于1,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
4、. 76MPa- 1,压缩模量在2MPa 到 3MPa 之间。 3 浸透性较差。软土层的颗粒成分以细颗粒为主,矿物成分以亲水性及活动性较大的矿物为主,液限 WL在30%到50%之间,扩散层的水膜厚度较大,浸透系数小。垂直方向的浸透系数约为 2. 12x10- 7cm /s,水平方向浸透系数约为 3. 94x10- 7cm / s.由上述分析可知,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的沉降周期较长,经常可达数十年,而且后期沉降比将会逐步增大,因而在实际工程施工经过中应充分考虑到软土的次固结沉降。 4 抗剪强度较低。在宁波软土地基修筑土坝、深基坑工程及路堤等工程时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预处理或基坑支护。由于软土粘聚力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