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各省财政政策收敛现象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docx
《国内各省财政政策收敛现象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各省财政政策收敛现象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内各省财政政策收敛现象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论文摘 要: 通过将空间因素参加到收敛模型中分析国内2007 2021年间,国内各个省的财政政策详细的收敛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果表示清楚,财政收入方面的变量逐步显现发散的现象,而财政支出方面的变量逐步显现收敛的现象,并且收敛的速度财政支出高于总产出的速度,基本建设支出具体表现出一定的空间依靠性,税收的竞争在国内并没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本文关键词语: 财政政策; 收敛; 空间计量经济; 模拟; 一、数据和模型 (一)数据 选择国内大约30个省和直辖市以及自治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税收收入、人均预算内财政支出、人均预算
2、内基本建设支出、人均预算内科教文卫支出、人均预算内行政管理费支出共计7项指标进行分析(除去海南、港澳台)。本次的研究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为了确保研究中的数据遭到时价格的影响,所以将2007价格的指数定为100%,然后通过计算得出2021年的平减指数结果为125%,然后根据平减指数开展对各个指标数值进行相应的缩减。并经过一系列的运算基年与报告年每省的财政政策变量的变异系数就能免得出该年是收敛或者发散的证据。变异系数是能够有效地将偏离的平均数予以清楚明晰地呈现出来,并能够比拟近两年各个财政变量的不平等性。另外当2021年的财政变量的变异系数 2007年的变异系数时则讲明202
3、1年的变量属于收敛的。与之相反则表示清楚变量是发散的。详细的变异系数内容详见下表1所示。表1显示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与人均税收的表现为发散的现象,除去人均预算内行政管理费支出之外的财政支出类其他变量均显示收敛的现象。 (二)模型 变异系数只能提供一些直觉和初步的收敛或发散印象。然而,趋同的速度和财政政策空间的依靠性需要用更准确的工具来衡量。下面主要分析相关回归模型。通过假设表1中的每个财政变量由Y表示,绝对收敛由下面公式表示。 公式中:T表示时间跨度,下标i表示省份。 的大小决定了收敛或发散的实际速度。 0表示各经济体之间的绝对 收敛,即各地区之间各财政变量的差异逐步减小。 0表示经济体之间的绝
4、对差异。 在计算中忽略空间因素将导致公式(1)的回归误差。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充分考虑因变量和误差项的潜在空间关系。当空间效应与方程(1)结合时,出现了低空间滞后回归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 空间滞后项由wln(yi,2007/yi,2021)代表,w为外生空间加权矩阵(30 30), 为待估空间的自回归系数, 0表示清楚财政政策的变量增长具有正的空间联络, 0存在负的空间联络, =0不存在空间联络。空间误差模型由等式(3)表示。ε为误差向量(N 1),w为外生空间加权矩阵, 代表(N 1)白噪声, 为待估计空间的误差系数。 0,误差呈正相关; 0,误差呈负相关; =0,误差不呈相关
5、。当因变量和误差项的构造之间没有空间关系时, = =0,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被普通最小二乘模型代替。在战略的互相作用中,空间滞后的模型系数 代表了反射函数的斜率。 二、实证分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每个财政政策的变量使用最为普遍的OLS(最小二乘法)和SLM(空间滞后模型)以及SEM(空间误差模型)三种,通过运用上述方式方法对变量开展回归性的分析,并得出最终的结果如下表2所示。 这三个模型都表示清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系数为负值,表示清楚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正在收敛。这三个模型使用六个财政政策变量中的任何一个。人均预算收入增长和人均税收增长的变量是不同的,而其他四个变量是收敛的。一般来讲,收入类别是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相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