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2),东方哲学论文.docx
《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2),东方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2),东方哲学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道家、佛教的养心思想及其健康价值(2),东方哲学论文fo教以为,人世间的一切苦乐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妙法圣念处经云: 自乐自善成,自惑生自苦,苦乐不离心。 人心善良,人的行为就会善良,人就会感得快乐的果报; 而人心恶,就会作恶,人在将来就会感得痛苦的果报。因而,fo教主张以 戒 修身,以 定慧 修心。 戒 是指戒律、持戒,用于规范人的身心, 定 是指禅定,指人内心的专注力,而 慧 则是指般若智慧,是 定 以后对事物所作出的正确判定。戒律、禅定、智慧合称为fo教的 三学 ,整个fo教就是由戒、定、慧所构成的。(解脱道论讲: 以三种学成就清净,所谓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于是,戒是戒清净,
2、定是心清净,慧是见清净。 fo教教诲人们要培育这 三学 ,完善道德操行,致力于内心安静,培育提升智慧。 修心的关键在于培养人的柔软心、慈善心、清净心、菩提心。慈善是fo法的根本。如(fo讲观无量寿fo经讲: 诸fo心者,大慈善是。 (十住毗婆沙论讲: 诸fo法无量无边无尽如虚空,悲心是诸fo法根本。 fo教依靠戒律、禅定、智慧三学修养其心,超越现世苦乐。9 六、传统养心思想的现代健康价值 1. 传统养心思想给当代人提供了深切厚重的理论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人心之全德,是孝悌、忠、信、友、诚等伦理道德标准的总括。老子主张去除心中之情、欲、智,保持虚静。而到了管子、孟子、庄子, 心 成了 道
3、、 气 之外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华而不实管子对 心 的阐释最完好、最集中,揭示了 心 的几个方面的作用: 心是德、智、精的聚集地; 心与身的关系; 心与君的关系。 这种对心作用的阐述牵涉人与自然、人与人、人本身三大关系,回答了古代诸子百家所关注的天人、人性、养生、治国等重大问题,能够讲是纲领性的理论概括。 首先,心与其别人体器官一样是人天生就有的,其功能也是天生就有的,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实。孔子以为,心能够自由活动而不遭到任何约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荀子明确地表示清楚了心的自主活动: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
4、荀子 解蔽篇 庄子以为人心自作主宰,不可束缚: 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庄子 在宥 这表示清楚 心 没有外在的气力能够左右、束缚它。 其次,心与欲望有密切相关,心能够控制欲望。老子以为,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满足不辱,知止不殆 (道德经 .孟子提出 养心莫过于寡欲 , 四十不动心 .荀子以为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 .寡欲不是欲望寡少,而是减少知足过分欲望,恢复自然之心,显现自然之心。 再次,心与气存在密切关系。孟子讲: 夫志,气之帅也; 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 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 公孙丑上这里,孟子提出心的
5、地位要高出气。同时,孟子又提出气也影响心的看法: 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有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孟子 公孙丑上 然而,道家对于心与气关系的看法与儒家不同,他们以为,心不能够控制气, 心使气曰强 .虚静自然之心一旦控制气则成为后天之心,虚静自然之心就遭到毁坏。庄子以为,心要像气一样虚而待物才能是虚静自然之心。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 人间世1儒家注重心性修养,修己达人,倡导少私寡欲心性之学,强调修身养性。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孟子 尽心上 ,通过道德修养使人到达君子人格。净化人心,让民众与社会都遵循圣人之道,实现 内圣外王 .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