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角色衰变的人格驱动元素,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
《鲁迅文学角色衰变的人格驱动元素,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文学角色衰变的人格驱动元素,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迅文学角色衰变的人格驱动元素,现当代文学论文李欧梵撰(铁屋中的呐喊(下简称(铁屋)对大陆学界冲击力甚大,其幅讨论鲁迅选择文学的前因,在学术史上几无前例。该章,从鲁迅幼年开场分析,求证他 弃医从文 的根本源头,大致可归纳为 启蒙情结 与 艺术迷恋 两大人格元素。 启蒙情结 又由 价值关心 与 领袖意识 两个因素合成。 李欧梵发现,尽管鲁迅是以反传统的 新文化先锋 形象载入史册,但其绅宦家族的文化血缘,会在他体内注入中国传统儒学基因,即 价值关心 。早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意识到 探寻求索中国人民的精神深度的必要 当时鲁迅最关心 如何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这
2、显然已逸出 医学 范畴。李欧梵讲: 这对于传统的和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典型的一种考虑,也透露出林毓生所谓的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的 唯文化思想论 的痕迹 。 领袖意识 则可在(摩罗诗力讲找到端倪。鲁迅在这篇写于1907年的论文里歌颂拜伦、雪莱等诗人,称之为 精神界战士 ,等待自个能够如他们一般 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 ,而在(呐喊自序中,鲁迅更坦呈曾有 振臂一照应者云集 的梦幻想象。这可以被看作其 弃医从文 的诱因之一,毕竟大量印刷的文本,肯定比一对一、面面相觑的问诊更具影响力。 受 唯思想文化论 影响,鲁迅以为国人需要改变精神以应对世界;而出于 领袖意识 ,他又自觉有承当此责的义务。这
3、就是鲁迅 启蒙情结 的来历。但正如李欧梵所言, 从 改变精神 这个目的着眼,文学似乎也不如教育有效 ,故鲁迅所以选择用写作来启蒙,还有另层原因,此即 艺术迷恋 。 没人会否认鲁迅对艺术的偏好:他从小爱绘画,学医时存心故意画错血管的位置,只是为了 好看 即使参加左联,与 为艺术而艺术 的新月派论争时,他也不忘致函友人强调艺术性是任何作品的底线之一。 鲁迅是从 启蒙 角度解释其对艺术的坚持,他以为虚构性作品中飞扬的想象力对中国的陈腐文化具消解作用,而严肃完好的艺术是沟通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精神桥梁。 但李欧梵发现,他 试行新的视角或新的叙述方式方法时的独创才能瑏瑢 ,比方(狂人日记中作为 次文本 出
4、现的 序 ,以及(孔乙己里那个 不可信赖的叙述者瑏琐 ,乃至(药结尾处一系列 天地不仁瑏瑶 的象征等,都 排除了世俗的乐观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抬高了阅读的门槛,进而冲淡了其启蒙的功利性。这讲明鲁迅在 启蒙情结 外,还有其相对独立的创作冲动或曰 艺术迷恋 。而通过想象力消解旧文化之类的讲辞,只能讲明 启蒙情结 在其内心比重更大,以致于挤压或模糊了 艺术迷恋 的边界。 李欧梵从 启蒙情结 和 艺术迷恋 入手,解读鲁迅 弃医从文 之原因,堪称精彩。但他因而讲文学是鲁迅 终身献身的事业 ,则显草率。当鲁迅在(自序中写: 章就是这段时间写的 ,而 1926年1月以后,女师大重新开学,他在教育部的职位也恢
5、复了,他的情绪似有好转,写于1925年12月至1926年4月的那些篇章就表现了较少的自省情绪和较多的战斗思想 。这就忽视了一个重要变化:鲁迅在其(野草的收官作品中,确实 表现了较多的战斗思想 ,但其战斗的对象却已被置换,是 智识阶级 而非 庸众 。鲁迅1925年12月14日作(这样的战士,誓对 无物之阵 举起投枪,构成 无物之阵 的不再是(呐喊里的 阿Q , 牢头 或 小伙计 ,而变成 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 等 各种各样的好名称 。同年12月26日,鲁迅又作(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挖苦了假装同情 奴才 命苦,其实却只为 主子 着想的 聪明人 们瑒瑢。而写于1925年11月的
6、(离婚,作为(彷徨的压轴,也讲了一个充满对抗性的女农被 七大人 高深莫测的知识(屁塞)所震慑,最终放弃自个权利的故事。显然,鲁迅此刻的矛头,是指向了当代评论派为代表的 智识阶级 及其背后的权贵阶层。 这种情绪在(野草之后仍然延续,弥漫在(华盖集(1925-1926)里,鲁迅写道: 所谓学界,是一种发生较新的阶级,本该能够有将旧魂灵略加湔洗之望了,但听到 学官 的官话,和 学匪 的新名,则似乎还走着旧道路。那么,当然也得打倒的,这来打倒他的是 民魂 又写道: Schopenhauer先生曾将绅士们比作豪猪 孔子讲,礼不下庶人。照如今的情形看,该是并非庶人不得接近豪猪,却是豪猪能够任意刺着庶人而获
7、得暖和。受伤是自然要受伤的,但这也只能怪你自个独独没有刺,缺乏以让他守定适当的距离。孔子又讲:刑不上大夫。这就又难怪人们的要做绅士 瑒瑶;还写道: 据讲天子的行事,是都应该体贴天意,不能胡闹的;而这 天意 也者,又偏只要儒者们知道着 ,所以中国的落后,就在于儒者们的 愚民政策 和 愚君政策 。由此可见:1926年后的鲁迅,不但将批判的重心转向了 绅士 、 儒者 及其背后的 官魂 ,更是对 庶民 或 愚民 表现出了以前(呐喊所罕见的同情与支持。能够讲,1926年后, 庶智矛盾 已取代 独庸矛盾 ,成为鲁迅新的精神聚焦。此转变的触媒当是 女师大事件 引起的、他与当代评论派的论争。这是李欧梵没有能发
8、现的。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次论争会带给他如此影响,以致于使其观点发生了疑似大逆转,即放下了独异个人的架子,而要站在原并不被自个尊重的 庶民 或 庸众 一边,以攻击 智识阶级 呢? 事实上,此转变并非文化立场的决绝位移,反倒不乏一脉相承的轴心:此即对 压迫与奴役 的一贯反思及对抗。这亦是鲁迅 启蒙情结 的核心。 众所周知,鲁迅写作本是为了医治国民的精神,但更值得追问的,是鲁迅眼中的国魂究竟病在何处?据许寿裳回忆,鲁迅曾将国魂病灶定位在 诚与爱 的匮乏,但这不免广泛;鲁迅在(呐喊中,以 吃人 概括此病,也稍显含混;直至1925年,鲁迅才真正讲清 吃人 是: 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个被人凌虐,但
9、可以以凌虐别人;自个被人吃,但可以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由于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 瑒瑦这是一种习惯于互相压迫、互相奴役的奇特伦理传统。 鲁迅厌恶 压迫伦理 ,但更厌恶习惯于 压迫伦理 、 不想动弹 的人们。当他写 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 瑒瑧时,是在诉讲被压迫者的痛;而写 他们 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那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瑒瑨时,则是在描绘 不想动弹 者的丑态。这些 不想动弹 者屡屡出如今(狂人日记里、(孔乙己、(药与(阿Q正传里,这
10、也就是李欧梵所讲的 庸众 。 但 五四 新文化退潮之后,鲁迅发现,自个很难靠引导读者反思来推广大启蒙。于是他决定转而 与黑暗捣乱 ,这里的黑暗当然首指 压迫伦理 。但伦理如空气般无形,能够被描绘叙述,被定义,却不可能直接 攻击 。所以 与黑暗捣乱 确实切含义应是:直接攻击 压迫伦理 赖以寄生的个人或群落,通过刺痛他们,来实现对抗。 当代评论派恰好出如今此关口上,他们大都出身较 贵 ,地位较 高 ,联络其英国式的保守脾气,恰恰近似鲁迅所定义的 不想动弹 者;再加上华而不实一些人的 贵族气 又直接刺痛了鲁迅,并因事实上人多势众酿成了压迫鲁迅的空气。于是,当代评论派也就成了鲁迅眼中的压迫者典型,或他
11、 与黑暗捣乱 的靶子。而相比之下,鲁迅出身贫寒,地位较低(并非教授而是讲师),也就迹近 庶民 了。这就是 庶智矛盾 的来历。 所以,鲁迅的这个 智识阶级 并不包容全部知识分子,仅特指地位较高,有 强烈的知识权利意识 ,并倾向保守的那部分。而从 庸众 到 庶民 ,则是角度的转换。记得鲁迅曾表白自个 忽而爱人,忽而憎人 ,又讲 我总以为下等人胜于上等人,青年胜于老头子, 我也知道,一有厉害关系,他们往往也就和上等人老头子差不多了,然而这是在这样的社会组织之下,势所必至的事。 故能够这么看:(呐喊时期,鲁迅倾向于对 下等人 的 一有厉害关系,他们往往也就和上等人老头子差不多了 的警觉,以为这是在 揭
12、开疮疤 ,是一种 疗救 在1926年后,他更相信 攻击眼前的压迫者 ( 与黑暗捣乱 )才是当务之急与可行之策,是主旋律,且由于与当代评论派论争这一过节,他或许转而对 下等人 作同情之理解,以为他们就算沦为 压迫伦理 的细胞与触须,那也是 这样的社会组织之下,势所必至的事 。 四、左倾始于 独庸矛盾 转向 庶智矛盾 鲁迅由 独庸矛盾 向 庶智矛盾 的转变,可看作他左倾的开场。此处的 左倾 ,拟指在精神上倾向以阶级论目光关心照顾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支持暴力革命。而鲁迅1930年参加左联出任盟主,则可视为他由精神 左倾 到组织名分上的 左翼化 。 80前 学科将鲁迅的左倾表述为 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