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教育学论文.docx
《如何区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教育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区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教育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区分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教育学论文内容摘要:在现代中国30余年教育研究的学术谱系中,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与教育原理的研究采取了可谓是不加区分的混谣雷同处理。如此一来, 既不利于这两类在对象、任务、旨趣等都甚为不同的研究形态拓展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切进入, 也不利于向学界同仁廓清这两类研究形态的研究界域, 进而还会混淆本属于不同界域的研究主题, 导致研究主题因界域不明而肆意泛化。教育学原理研究和教育原理研究本属于不同界域的两类教育研究形态, 前者更为注重教育学学科形态 (形象) 的研究, 后者则更为关注教育活动这一社会事实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教育学原理; 教育原理; 概念辨析; 笔者在为
2、撰写现代中国教育学术方面的研究论文而查寻相关研究文献时, 却有了一个意外的 惊人 发现, 即在现代中国30多年教育研究的学术谱系中, 对于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教育原理的研究采取了能够讲是不加区分的混谣雷同处理。开场, 笔者还以为是个别学者为了确保学术研究的大方向之稳定而相对 粗心大意 所致。可是, 随着笔者关注度的深切进入和查寻文献的增加, 便愈加坚定了笔者的这一 惊人 发现, 虽讲此前已有极个别学者1有所发觉, 但并未对此 惊人 发现做出一定深度的学理阐释。可是问题仍然困扰着笔者: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果真是能够不加区分吗?进而言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教育原理的研究这两类研究能够不加区分地混谣
3、雷同处理吗?为什么会出现将教育学原理的研究与教育原理的研究不加区分地处理?如此不加区分地处理将会带来哪些后果?带着这些问题, 笔者沉思好久, 梳理出若干思路, 撰成本文, 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等待着好心的批评指正并祈愿有助于推进现代中国的教育学术研究迈入健康的轨道。 一、必要的 清思 :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是两个有区别的不同概念 任何一门当代学科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包含教育学术研究) , 其研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逻辑起点便是确保原始概念的明晰与清澈。诚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 那就是:古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 (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 , 以及 (在文
4、艺复兴时期) 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2再者, 我们还能够从以商品这一人们习以为常的原始概念的明晰与清澈出发去建构他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获得深入启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像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这样两类有着明显不同内涵与外延的概念作一番 清思 确乎是相当必要的。有学者明确指出, 教育学原理 与 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原理 教育概论 , 甚至 教育学 等, 只是名称不同, 本质却是一贯:如此处理, 虽不免有 难得糊涂 之嫌, 却因其能包涵历来的 用词不当 , 反倒显得 务实 。3对于此讲, 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并且深知其间所包蕴的知识社会学偏见。由于恰恰是在现代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话语分
5、配中, 往往是这些看上去 务实 的 用词不当 的研究掌控了学术话语的主导权, 久而久之, 一种类似于 温水煮青蛙 的效应出现了, 即大多数的学者都默认甚至混谣雷同了像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这两类本来不同的概念。所以, 我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到明明是以 教育学原理 为题的教学资料、专著乃至于专题研究大量地充斥着 教育原理 方面的内容, 其间真正属于 教育学原理 方面的内容却是相当稀少。在这里, 我们不妨先看看胡德海先生所著的(教育学原理 (该书为国内学者所撰同类著述影响颇大的一本, 十五年间已先后出版了三版) 。为了方便起见, 笔者特做成如下简表 (见表1) : 表1 胡德海著(教育学原
6、理 (三个版本) 中 教育学原理 比例分布 能够讲, 在现代中国教育学者有关 教育学原理 的同类著述中, 胡德海先生区别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的意识还是较为明显的。为了与胡德海先生相比拟, 笔者还在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专题类研究综述(社会科学争鸣大系 (19491989) 教育学卷中发现所列的 教育学原理篇 。该篇总篇幅为150页, 共有19个专题, 可是真正关涉到 教育学原理 的篇幅为24页, 共有2个专题即 教育学体系 与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 , 所占比例分别是16%与11%。其次, 由瞿葆奎先生主编的(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 (19781995) 一书也有类似 教育学原理 (该书以 元
7、教育学研究 名之) , 全书总篇幅为1039页, 共有14个课题 (专题) 。该书确乎关涉到 教育学原理 即 元教育学研究 的篇幅为80页, 仅有1个课题 (专题) , 所占比例分别为7.70%与7.14%。再者, 由叶澜主编的(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自2001年出版以来, 每一年度的报告中都设有相对独立的 教育学原理 这一板块, 固然构成这一板块的详细内容在详细的年度报告中有所差异, 但这一关乎 教育学原理 的板块确乎是认认真真地稳定下来了, 即使以当下有关 教育学原理 的学术理性之标准而言, 其间有些部分诸如 教育性质和功能再讨论 校本研究与课堂研究 办学体制研究 教育转型研究 教育政策
8、研究 老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关系研究 等等其实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 教育学原理 之内容 (见表2) 。 表2 叶澜主编(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中有关 教育学原理 板块详细内容变动情况 (20012005)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本由叶澜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教育学卷) 中也列有与 教育学原理 相近的内容即该书幅有51页, 占全书篇幅402页的比例为12.69%。其实, 由叶澜自个主编的(教育学原理一书留给真正属于 教育学原理 的内容为该书幅为55页, 约占全书篇幅327页的16.82%。瞿葆奎和胡德海以及叶澜等三位先生都是笔者所仰慕的对于现现代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作出出色奉
9、献的教育学家。在这里, 笔者不得不十分提醒教育学界各位同仁要给予陈桂生先生的 教育学学术之道 格外关注, 已有教育学者严正地指出 陈先生为中国教育学发展作出的卓越奉献应予以珍视和感谢。 4由于在笔者看来, 陈桂生先生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教育原理、教育学原理和元教育学探寻求索等三项难度系数极大的源创性工作。与上述诸位先生相比, 中青年教育学人中比拟值得关注的当以康永久为代表, 在他最新所著(教育学原理五讲5一书中固然对于 教育学原理 与 教育原理 并未做出严密的区隔, 但是该书对于 教育学原理 还是给予了相当的重视。该书的幅达96页, 占全书总篇幅472页的比例为20.34%。这一比例在近期若
10、干年间国内公开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尚不多见。然而国内其他大多数教育学者则在其同类著述中的区别意识却是相当不明显的, 在他们所撰 教育学原理 抑或 教育学概论 等等名称略有不同的著述中, 真正关涉到 教育学原理 的内容确乎成了 美丽的点缀 , 只是微缺乏道的一点点缀罢了。与此相照应, 在国内教育学者所撰述的各种版本(教育原理中, 固然重心放在阐述有关 教育 的原理即 教育原理 , 却似乎总也忘不了捎带论及一下有关 教育学 的原理即 教育学原理 。就内涵而言, 教育学原理 直指教育之学的原理, 而 教育原理 直指教育的原理。就外延而言, 教育学原理 关涉到一切与教育之学有关的原理, 而 教育原理 确乎
11、只是关涉到一切与教育有关的原理。两者唯一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属于教育学术研究中的原理之学科, 舍此, 它们之间绝少再有 穿插点 。可是, 比照一下当今中国的教育学术研究境况, 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都被天经地义地当作同一个概念而混谣雷同处理。 二、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原理蕴含不同的研究界域与学术旨趣 (一)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分属不同的研究界域 笔者之所以将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分属于不同研究界域加以论证, 是由于两者的研究对象与领域迥然有异。前者 教育学原理 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学 而非 教育 , 研究领域为与 教育学 相关涉的一切领域, 诸如教育学
12、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逻辑起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即教育学史、研究方式方法、研究任务等等。后者 教育原理 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 而非 教育学 , 研究领域为与 教育 相关涉的一切领域, 诸如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与价值、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学校生活与学生发展、班主任工作、老师专业发展等等。如此看来,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可谓是界域分明的两种研究。直言之, 教育学原理 是关乎教育之 学 的原理, 而 教育原理 是无关乎 教育之 学 的纯系 教育事理 的原理。 再者, 从研究界域上分清楚 教育学原理 和 教育原理 绝不仅仅仅是一个关乎所谓人文社会科学的措辞6的问题, 更为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