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认知干预后手机成瘾状况讨论与分析,心理学硕士论文.docx





《内观认知干预后手机成瘾状况讨论与分析,心理学硕士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观认知干预后手机成瘾状况讨论与分析,心理学硕士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观认知干预后手机成瘾状况讨论与分析,心理学硕士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第1部分】【第2部分】【第3部分】【第4部分】【第5部分】 内观认知干涉后手机成瘾状况讨论与分析【第6部分】【第7部分】 4 讨论与分析 4.1 内观认知干涉后手机成瘾倾向降低 在本研究中,经配对样本 t 检验,由表 2 可知,经过三周的内观认知疗法干涉后,实验组的 MPATS 总分及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恤安慰分量表的得分较干涉前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观察前后 MPATS 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无明显差异,能够以为经干涉后,被试的手机成瘾倾向,十分是在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恤安慰这两个维度上得到了改善
2、。又表 3 可见,经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 t 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涉前后 MPATS 的总分差值以及突显行为、社交抚恤安慰、心境改变这三个因子分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能够以为这种改善是由内观认知疗法干涉引起的。由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知,手机成瘾倾向与抑郁成正相关;与情绪性、领悟社会支持成负相关。 本研究表示清楚,内观认知疗法的 打碎我执,恢复纯朴,改变自我中心的认知形式 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意义,能够改善被试的手机成瘾倾向。在改善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恤安慰这两个维度上更为显着。笔者以为,内观认知疗法对手机成瘾倾向的良好干涉效果与其相关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详细是如何产
3、生作用的将在下文逐一讨论。 4.2 内观认知干涉后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 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我们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调查显示 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刘贤臣,1997,14的大学生出现过抑郁异常感觉和状态胡捷,2006。在本研究中,以 SAS 标准分 50 分、SDS 标准分 53 分为分界值,在干涉之前,21%的被试有轻度的焦虑异常感觉和状态,21%的被试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异常感觉和状态。可见在高校群体中,焦虑和抑郁也特别常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机成瘾倾向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在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中,抑郁因子进入了手
4、机成瘾倾向的回归方程,讲明抑郁是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多项研究发现有抑郁异常感觉和状态的人群更易遭到手机使用的影响并发展为手机成瘾。 抑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比方人格障碍,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等。1抑郁经常出如今高神经质的人格表现中。高神经质的个体具有情绪不稳定、逃避现实等特点,他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可能更愿意通过短信、 等间接的方式与别人沟通以避免发生面对面的冲突。同时由于易情绪化,在出现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时,高神经质的个体相对不能很好的控制自个的情绪,使影响扩大,这种负面的体验可能会造成个体愈加离不开手机。2抑郁可能与大学生受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以及对这些事件
5、的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Michael,1999。对于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来讲,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的不良生活事件不但产生了焦虑、抑郁等情绪,也导致了种种不得不面对的压力,他们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这些累积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手机的便捷性及其所提供的游戏、拍照及上网等娱乐功能恰好能够为其提供一个虚拟的环境来调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种种问题,这亦增加了手机成瘾倾向的可能性。 在本研究中,内观者根据内观认知疗法的三个主题,对自个亲近的人进行回忆,对自个进行系统性的回首反省,重温人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亲情、朋友情谊、爱情,体验到了应有的被爱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连带感毛富强,2018,这种积极的感受使个体
6、愿意去和别人进行直接的沟通与沟通,减少了手机使用;内观认知疗法让内观者对自个存在的负性自动式思维进行发觉和感悟,使其对自我中心主义的非理性认知形式进行修正,学会做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更多的去关注别人和外界环境,减少对本身的关注,并且能够愈加理性客观的看待处理自个所面对的各种压力与窘境,思维方式和内容愈加合适环境,间接减少了手机成瘾倾向。 4.3 内观认知干涉后人际素质水平提高 人际健康素质是心理素质的一个主要成分或亚成分,指个体借助人际交往或沟通、与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需要的个性心理品质或人格特质白学军,2020。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善交际、人际关系不融洽的人群往往对手机的依靠
7、性更强。他们平常在日常生活中,将大量时间花在手机游戏、聊天、发送短信,太多地通过手机来建立和维持自个的人际圈,使得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变少,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手机的网络功能,各种社交软件的成熟,能够使其进入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中去,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现实生活脱离,进而不适应、不擅长在现实生活中与别人交往,与别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对手机的依靠性也就越来越大,构成一种恶性循环,逐步发展成为手机成瘾。在本研究中,固然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素质成负相关,但结果并不显着,原因可能是本量表着重测查的是与人际交往有关的人格特质,而与手机成瘾相关的可能更多是具体表现出在人际交往的行为及经
8、过中的心理变化上。 有调查显示,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也即共情性低,是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之一。在内观认知疗法中一个主要的议题就是让内观者改变以往在日常生活中从自我立场出发去看待和讨论问题的态度,改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去解决沟通中出现的障碍。在交往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若要解决这些障碍,就要求沟通的一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观察沟通中的每一个问题,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自个所要表示出的观念与态度李红等,2018,当个体的共情性素质得到提升时,与对方的思想沟通愈加深切进入,社会卷入程度加深,不再仅知足通过手机与别人交往,更倾向与面对面的沟通,这能够有效的改善对手机的依靠。除此
9、之外,在内观认知干涉中,内观者对自个的内心去进行详细的,有目的的反思,进而更清楚明晰地了解自个心理变化的特征和状态,十分是回首和观察自个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比拟自个给别人添的费事和别人对自个的付出,考虑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以纠正自个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态度,提高人际健康素质郭丽华等,1996。 经内观认知疗法干涉后,研究对象的人际素质水平有所提高。在本研究中,内观认知疗法对亲仁性和利他性无明显效果,原因可能是这两个维度更多的是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以及公德心,而内观认知疗法初步牵涉的更多是与亲近的人的社会交往和亲密关系,其对亲仁性和利他性维度的影响也许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调整,所以仅通
10、过短短三周的内观认知疗法干涉,效果并不能立即显现。 4.4 内观认知干涉后情绪性水平提高 情绪性是指情绪活动中具体表现出出来的人格特质,是个体所特有的一系列情绪形式,它是人格的组成要素,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洪炜等,2020。 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机成瘾倾向与情绪性水平成负相关,很多研究表示清楚,具有积极情感特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愉快、幸福感和对生活满意这样的情绪,且更多介入和享受社交活动,而消极情感特质,如焦虑、抑郁等气质的人则更容易体验到紧张、愤怒、等负性情绪和压力洪炜等,2020;低情绪表示出性者比高情绪表示出性者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和内疚,更少的快乐,他们相对更容易有抑郁倾向Katz
11、,Campbell,1994。而这些紧张、愤怒、焦虑、抑郁、压力和抗拒社交活动都与手机成瘾倾向密切相关。 同时,具有高神经质人格障碍的个体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罢了有研究证明,神经质能够预测手机成瘾的相应维度葛缨等,2020,因而,结合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以为情绪不稳定、愉悦性低的个体更依靠手机。 在本研究中,内观认知干涉使被试的情绪愉悦性得到了改善。认知心理学以为,人们在碰到某些外部事件时会引起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在外部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响之间存在着一些个体化的观点、信念和想法,这些想法被称为 自动式思维 ,而自动式思维是决定人们对外部事件能否产生不良情绪的关键因素。在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