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存储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星载存储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载存储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星载存储系统的现在状况和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摘 要: 现有星载存储系统面临诸如性能容量不能知足新卫星应用需求、扩展性差以及主备份系统冗余方式带来成本和体积重量倍增等问题.本文通过回首星载存储系统介质应用历史,结合一些新发射卫星的数据存储技术探寻求索,同时借鉴通用存储领域的技术成果,综述了发展宇航用高可靠SSD控制器技术以及星载存储阵列控制技术的必要性.新的存储系统架构以多级冗余容错机制取代现有的主备份冗余方式,在降低成本及系统体积重量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可靠性.而可配置化的容量、性能扩展方式,能够知足从几十G bit到几千T bit的高跨度存储需求. 本文关键词语: 星载存储系
2、统; 宇航用高可靠SSD控制器; NAND Flash; 存储阵列控制器; Abstract: Spaceborne storage system is a core part of satellite payload subsystem and provides the satellite application data storage features. Due to the bottleneck of system architecture, current spaceborne storage system could not meet the higher performance
3、requirements of some new satellite applications. Meanwhile, weaknesses such as poor expansibility,cost and weight issues caused by redundant backup strategy still exis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of the medium usage in spaceborne storage system, refers to new storage technology exploring in sev
4、eral satellites launched in these years, and uses th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commercial storage for reference, then analyses the necessities of developing the high reliability SSD controller used in space. A novel spaceborne storage system, which employs the multi-level redundant backup mecha
5、nism to replace current master-slave backup method and provides better reliability with lower cost, is discussed. To extend the capability and throughput by means of software configuration, the brand-new architecture could satisfy the need of large-scale storage performance arrange requests and be e
6、asy to implement. Keyword: on-board storage system; high reliability SSD controller for aerospace; NAND flash; storage array controller; 1 、前言 星载存储系统的发展与星上数据存储介质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介质的采用经历了从磁带机、SRAM、SDRAM到NAND Flash的发展经过.NAND Flash具有非易失、单位面积性能容量高等特点,是当前星上数据存储的介质首选.SLC NAND是星载存储领域的介质主流,存在价格昂贵、单位面积性能容量集成度偏低等问题,
7、逐步不能知足卫星载荷数据存储高速率、大容量的发展需求.采用单位面积集成度更高层次的大容量2D MLC以及3D TLC NAND Flash是星载存储系统发展的方向.但是,NAND Flash原厂并不生产知足宇航用的高等级MLC与TLC NAND Flash.怎样解决低等级MLC以及TLC NAND在空间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1,2,3,是星载存储系统需要突破的技术发展难题.而且星载存储系统广为采用基于FPGA为控制核心的系统方案4,5,受限于FPGA的资源规模与时钟速率,难以知足基于MLC、TLC NAND Flash的存储设备控制管理资源需求.另外,基于FPGA为控制核心带来的高成本、高功耗与低
8、成本、低功耗、轻量化的卫星技术发展趋势不符.发展宇航用高可靠SSD控制器,解决将MLC、TLC NAND Flash应用于空间环境的可靠性难题,提供低功耗、轻量化的控制方式方法是星载存储系统发展的方向. 本文针对星载存储系统面临的性能、容量发展碰到瓶颈,难以知足低成本化与小型化趋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NAND Flash存储介质以及卫星载荷应用需求的发展,论证了星载存储系统发展的几方面趋势. 2 、星载存储系统的现在状况 我们国家星载存储系统的发展同样经历了磁带机、基于SRAM及SDRAM的小容量型,以及基于NAND Flash的大容量型三个阶段.以SRAM为存储介质的星载存储系统有过较为短
9、暂的发展,例如1994年发射的实践4号卫星搭载了基于SRAM的2Mbit星载存储系统.但由于单片存储芯片集成度过低、单粒子效应敏感等原因,在基于SDRAM的星载存储系统出现后,逐步被淘汰.而基于SDRAM的星载存储系统在固态存储系统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国家1999年发射的实践5号、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都选用了基于SDRAM的星载存储系统方案.2007年左右,随着遥感二号等卫星的发射,从此步入以NAND Flash为主要存储介质的星载存储系统高速发展时期.我们统计了国内外近二十年,具有代表性的卫星星载存储系统搭载情况,如以下图所示,我们国家NAND Flash型星载存储系统经历了2
10、0年,累计五代技术发展. 图1 近二十年星载存储系统发展情况 图2 我们国家五代NAND Flash型星载存储系统发展历程 随着遥感载荷的数据存储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基于SLC NAND组成的星载存储系统逐步碰到了瓶颈.当前第五代NAND Flash型星载存储系统于2021年发射的高分11号卫星上完成了首颗验证,采用25 nm工艺的2D SLC NAND Flash,单颗粒容量为8 Gbit.以多颗SLC NAND扩展为256 bit的标准虚拟位宽、66 MHz接口时钟速率的存储构造,系统最高存储容量8 Tbit,数据带宽可达25.6 Gbps.上述容量及性能的指标,已经无法知足一些新的高分辨率
11、遥感卫星数据存储需求.例如吉林一号宽幅01星,载荷数据存储容量到达40 Tbit.而当前正在研制的星载存储服务器存储容量需求高达1 Pbit.随着对地观察卫星的分辨率增加,Tbyte级别星载存储容量需求成为了中大型遥感卫星的主流,并且在增长趋势上呈现了大跨越的态势.因而迫切需要突破将低等级大容量MLC、3D TLC NAND Flash应用于空间环境的存储控制器技术瓶颈.第五代星载存储系统采用的虚拟IO扩展位宽形式,固然能够在最小的FPGA资源下实现高速的存储访问,但是扩展位宽使不同的NAND颗粒在物理上绑定在一起,使得失效率增加;同时,针对不同型号任务的不同存储要求,该系统架构灵敏性缺乏,F
12、PGA资源不支持对虚拟位宽的自由调整.因而,我们需要探寻求索研究一种新型星载存储系统构造形式,能够突破现有基于SLC NAND的技术限制,通过存储控制器技术解决将MLC、TLC应用于空间环境的可靠性问题.另一方面,新体系架构能够解决现有主备份冗余策略带来的成本、体积与重量倍增的弊端,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高可靠性系统容错解决方案. 3、 星载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 卫星载荷技术的发展带来对星上数据存储系统性能与容量需求的高速增长,结合存储介质发展的现在状况,NAND Flash型星载存储系统代表了当前的星载存储领域的主流.Karl F Strauss6在统计了欧美及日本卫星搭载的星载数据系统历史数据以及
13、NAND Flash技术发展沿革后,得出了星载存储系统的容量与NAND Flash容量保持一样增长趋势,基本上每三年翻倍的结论.以此预测2020年星载存储系统容量会到达30 Tbit,到2030年到达130 Tbit.从通用存储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星载存储系统应遵循一样的轨迹:采用单位面积集成度更高层次的MLC、TLC NAND Flash颗粒,发展高可靠性SSD控制器技术;结合高可靠SSD控制器技术,发展星载存储闪存阵列管理技术,知足超大容量需求,同时解决主备份冗余方式的弊端问题. 3.1 、发展宇航用高可靠SSD控制器 近年来一些新发射的遥感卫星在大容量星载存储应用方面有一些新的尝试.例如
14、,2021年发射的吉林一号轻型高分辨率遥感卫星9大胆采用工业级SATA接口SSD,480 GByte大容量,低成本方案知足了该卫星数据的存储需求.由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翱翔一号实验卫星10,采用了SD卡作为星载存储方式,为微小卫星数据存储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固然无论是SSD还是SD,都存在国外商用存储控制器在空间环境下可靠性不确定的问题,但是,上述两颗卫星的验证成功,进一步明确了空间数据存储系统发展途径应该借鉴商业通用存储系统发展途径的结论,通过发展面向宇航应用的高可靠SSD控制器,实现星载存储系统NAND Flash控制管理的标准化. 发展宇航用高可靠SSD控制器不是简单地将商用SSD控制器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